進入2024年,車市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了車企白熱化競爭的態勢。無論是比亞迪的單純降價,還是外資車企轉向小型電動車市場。
而降價增配,同樣也是車企的選擇項之一。
上周,2月24日,上汽智己正式上市全新智己L7,共推出4個版本,官方售價29.99-41.99萬元;相比老款車型,最高降幅超過15萬元。
而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全系標配激光雷達,并且贈送全場景智能駕駛軟件包(價值3.68萬元)。相比而言,老款車型僅僅是提供激光雷達的選裝。
去年,智己汽車重磅車型智己LS6,最終定價22.99萬元~29.19萬元(實際交付價還要再降1萬元),相比預售價進行了大幅下調,定位中大型智能轎跑SUV。全系標配激光雷達也是這款車型的亮點之一。
相比于已經上市的LS7和L7,全系標配智能化(與理想、阿維塔等看齊)讓LS6性價比爆棚。到底要利潤還是市場,智己選擇了后者。
“這一定價在內部是很大的決定,的確損失了相當一部分毛利。但這是基于用戶和市場競爭的角度考慮;隨市場定價,否則新品牌容易在競爭中被遺忘。”智己聯席CEO劉濤表示。
不過,降價增配也的確得到正向的市場反饋。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智己在國內市場的新車交付量達到3.03萬輛(銷售口徑為3.83萬輛),其中,LS6占比就超過50%。
而智己這套高階智駕系統的背后,則是與Momenta聯合打造的IM AD智能駕駛系統,具備全流程數據驅動及閉環自動化的快速迭代能力。這意味著,終端硬件的標配,將是實現正向循環的基礎。
相比而言,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騰勢N7在去年推出后,反應平平。全系選裝英偉達Orin+激光雷達的配置策略,以及25.18萬起的售價,顯然性價比不高。幾乎同時上市,騰勢N7去年僅交付約5000輛。
按照計劃,今年一季度,智己LS6將在全國范圍公測智能駕駛通勤模式先行版,通勤模式進階版將在今年覆蓋全國100座城市。
有意思的是,去年上市的另一款車型—極越01,盡管有著百度Apollo的純視覺感知方案助力,但銷量表現同樣不佳。
數據顯示,2023年,極越01在中國市場僅交付1631輛,即便在中國市場首發搭載高通8295智能座艙平臺,也無濟于事。
“從技術角度來看,激光雷達并非必需品。但,從終端市場來看,卻可能是吸引消費者的硬件堆料,”在行業人士看來,有沒有激光雷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新車性價比的考量因素之一。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新車44.03萬輛,合計57.09萬顆,同比增長341.19%;
2023年,15個品牌標配上車激光雷達;其中,理想、蔚來、小鵬三家新勢力搭載量均超過10萬顆,成為市場的貢獻主力。華為系則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發力。
比如,問界M9的上市,“全新設計192線激光雷達,硬件領先業界至少一代,”也被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作為這款新車的主要亮點之一,類似的宣傳策略也被用到了智界S7上。
有意思的是,與極越01同出于吉利浩瀚平臺架構的極氪001,今年的改款車型也增加了激光雷達的選裝配置(與極氪007類似配置策略)。這也可以被理解為,極氪對市場需求的一次測試。
此前,極氪智能駕駛負責人陳奇向媒體透露,“不采用激光雷達的方案,天花板也未必很低,這要看如何去做——做得好,天花板一樣可以很高。”
目前,關于激光雷達版和無激光雷達的純視覺版本,極氪的兩套方案都在同步開發。“當然,激光雷達的方案在安全性上會提升很多。”
此外,隨著去年國內市場正式放開L3級自動駕駛的上路許可,頭部車企更是力拼品牌的「技術高點」,而激光雷達無疑是最后一道安全防線。
就在本月初,廣汽埃安宣布,將在埃安和昊鉑雙品牌全系車型加速L3和城市NDA等尖端智駕技術的落地和普及,計劃在4月落地城市NDA功能。目前,即將上市的昊鉑GT L3版本,將確定搭載3顆激光雷達。
“無論對于乘用車或者商用車來說,高性能激光雷達,都是汽車產業智能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傳感器,更是實現從L2+向L3跨越的必選項。”Seyond(原Innovusion)聯合創始人兼CEO鮑君威表示。
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市場將徹底分化。其中,中低端車型,將主打降價+基礎配置;而高端車型則主打降價+增配,激光雷達無疑是其中之一。
比如,按照比亞迪的計劃,接下來,20萬元以上車型只能提供可選裝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30萬元以上車型才會標配。這意味著,占據比亞迪乘用車銷量超7成的20萬元以下車型,將與高階智駕無緣。
而從技術和功能落地的角度來看,激光雷達的需求同樣明確。
在行業人士看來,如何為規控系統留出更多的反應時間,也是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的關鍵一環。而在鮑君威看來,“純視覺方案跟激光雷達所實現的功能,完全不是一類的東西。”
而新一輪技術(產品性能PK)爭奪戰,已經開始。換句話說,現有量產交付的產品性能還不足以奠定激光雷達的勝局。
其中,禾賽率先推出最新產品AT512,搭載第四代自研芯片,實現300米標準測遠@10%反射率,相比AT128提升了50%,最遠測距達到400米。
而得益于芯片高集成度,AT512(等效512線)以每秒約1230萬的超高點頻為汽車提供圖像級超清晰三維感知,擁有全局均勻的0.05°x 0.05°角分辨率,點云密度是上一代AT128的8倍。
此外,去年底,隨著蔚來ET9的正式亮相,一同出現的,還有兩顆來自Seyond的Robin W(靈雀W)中距廣角激光雷達。這是自動駕駛進行城區場景后,為應對復雜道路場景的關鍵硬件。
官方數據顯示,靈雀W激光雷達,擁有2倍于市場同類產品的超長測距能力,最遠探測可達150米,近10倍于同類產品的角分辨率,搭配120°*70°的超廣角視場。
同時,靈雀W擁有小于9W的極低功耗和小巧的體積,易于集成和安裝。在功能應用方面,可以為高速變道、城區無保護轉彎和車輛泊出等輔助駕駛場景中提供更安全、智能與舒適的用戶體驗。
目前,國內頭部車企和智駕系統方案公司,也還在持續招募激光雷達相關人才,涉及激光雷達感知算法設計和開發,以及算法在不同級別自動駕駛產品中的落地與優化。
此外,已經導入激光雷達的頭部車企,正在進一步提升算法能力。比如,基于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目標檢測和跟蹤,與大數據組協作,進行邊角案例的清理和挖掘,對模型進行改善。
而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如果說,激光雷達在去年是不少車企「價格戰」的犧牲品;那么,今年可能會成為車企爭奪市場份額的加分項。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城區NOA實際標配(包括未釋放軟件)占整體NOA比重達到36.89%,預計到2025年將有機會突破50%。
同時,疊加L3級自動駕駛的準入窗口期紅利,激光雷達市場增量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不排除超預期表現,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119瀏覽量
435627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71文章
4186瀏覽量
191837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790瀏覽量
391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今日看點丨比亞迪開啟新一輪價格戰!多家車企跟進;玄戒O1被傳是Arm定制芯片,小米辟謠
英飛凌與富士等外資品牌IGBT模塊價格戰策略的本質與深層危機分析

芯馳科技MCU E3650拿下多家頭部車企定點
DeepSeek引領車企智能化加速
助力汽車燃油與尾氣系統滿足國六標準,納芯微推出全新壓力傳感器

東風Honda 2024:穩健前行奏響三部曲

2025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到底有多激烈?

價格戰內卷?看TCL如何用“硬核科技”贏得雙十一“銷冠”!
納芯微發布兩款車規級壓力傳感器新品
磁電式傳感器在汽車上的應用
理想汽車與問界汽車穩居銷量排行前列,引領市場新風尚
不要被價格戰迷亂雙眼,大模型競爭的關鍵在于生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