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0 日訊,微軟與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攜手運用先進 AI 技術,成功找出適用于電池的新型材料,最大程度降低鋰金屬用量至 70%。
現有鋰離子電池易高溫自燃,大量水源與能源消耗亦損害環境。為此,微軟及 PNNL 運用AI深度研選了近 3.2 億個候選材料,歷經約 80 小時篩選終成,其中 5 種已被報道。與傳統方法相比,該行為僅需幾十年。
微軟研究院QuArC組負責人Krysta Svore稱:“我們是否需在接下來 20 年內取得過去 250 年間與化學材料相關的全部成果?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這是為了保護我們心愛的地球。事實證明,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正成為加速科學探索的強有力工具。”
PNNL開發辦公室主任、物理化學家Karl Mueller認為:“關鍵在于我們獲取創新想法及其實現的速度。倘若我們能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我敢推測,這將成為尋找新型材料的主要方式。”這種被稱為N2116的材料是一種性能穩定且不易著火的固態電解質。
研究人員已開始深入探討剩余的 17 種候選材料,旨在找到更優于鋰金屬的選擇。此外,團隊還依托生成式AI及高性能計算簡化繁瑣工作流程,提升研究效率。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403瀏覽量
79077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86瀏覽量
105787 -
新材料
+關注
關注
8文章
404瀏覽量
217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日本航空攜手微軟率先將AI應用引入客艙管理
工業級TOPCon電池的低銀量絲網印刷金屬化技術,實現降銀80%

新思科技攜手微軟借助AI技術加速芯片設計
奇瑞汽車亮相2025年國際汽車新材料大會
NVIDIA攜手微軟加速代理式AI發展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最新研究

微軟與重要伙伴深化AI領域技術合作
鋰離子電池富鋰正極材料中摻雜位點的定量識別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