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DO的穩定性問題
這篇文章實際是之前的文章“一種用于LDO的super source follower結構”的姐妹篇。在前一篇文章里提到過,在LDO輸出有片外大電容穩壓的情況下,輸出節點為系統主極點。在輕負載(iload接近0)時,輸出電阻大,主極點低;重負載(iload接近LDO最大負載電流)時,輸出電阻小,主極點高??紤]到內部運放輸出節點電阻大,而pass device的柵極寄生電容大,為了保證全負載范圍內的穩定性,一般會在內部運放輸出和pass device之間插一級buffer,避免內部次極點太低頻。前一篇文章里介紹的是用super source follower來做buffer,而本文旨在用super current mirror來做buffer。
再復習一下我們對super source follower的要求: 輸入電容足夠小,輸出電阻足夠小,且功耗足夠低。 事實上,即便換成super current mirror,要求也是一樣的。
2. Super current mirror
圖一
圖一是用current mirror來做LDO buffer stage的典型例子。運放輸出節點連接一個NMOS的柵極,這個NMOS實際是作為一個gm cell,將VEA轉化為電流。再連接diode-connected PMOS,將電流以1:K的比例鏡像給功率管MP??梢钥吹?,中間這個buffer的輸出阻抗Zo=1/gm。
如何對傳統的current mirror進行改善呢?答案如圖二。對右側的super current mirror,穩態時電流分布如下:iB2=iB1=IOUT/K,iB4=iB6=iB5=IOUT/(3*K),iB3=4*IOUT/(3*K),那么IIN=IOUT/K。反過來看,這個電流鏡以1:K的比例將輸入電流鏡像出去,和左側傳統電流鏡的功能一樣。
圖二
瞬態時 ,輸入電流IIN一旦增加Δi,MB5和MB6電流減小Δi,VBoost上升Δi*(ro4||ro6),通過MB1使IBoost增加Δi*(ro4||ro6)*gm1,迅速拉低VG點,使IOUT增大。可見,瞬態時,IBoost通過這個反饋環路的放大,可以加速VG這個大電容節點的拉低,那么super current mirror的瞬態響應速度就比傳統電流鏡更快。隨著VG的拉低,一方面,MB3電流增大,使MB5電流增加,形成一個負反饋環路;另一方面,MB4電流也增大,使VBoost電壓繼續升高,形成一個正反饋環路。
下面分析下 環路穩定性 。將MB1的gate和MB4/6的drain斷開,假設MB1的gate電壓增大Δv, IBoost減小Δvgm1,MB3,5,6的電流減小Δvgm14/3,VBoost減小Δvgm1 4/3 (ro4||ro6),則此負反饋環路的增益為gm1 4/3 (ro4||ro6)。再看右側正反饋環路,MB4電流增大Δvgm11/3,VBoost增大Δvgm11/3*(ro4||ro6),則正反饋環路增益為gm1 1/3 (ro4||ro6),由各支路電流比例保證正反饋增益小于負反饋增益,低頻情況下可保證由負反饋主導。
那么隨著頻率的升高,如何保證相位裕度足夠呢?作者在MB2的gate和MB4的gate之間加了一個電阻Rc,但并未具體推導。對此,筆者自己畫了個等效模型并做了如下推導(此處認為Rc>>1/gm2,可能有不嚴謹的地方,僅供參考):
圖三
為了方便閱讀,重新貼一張圖二在這:
圖二
假如Rc=0,Cg2直接掛在VG上,會在整體環路里引入一個gm2/Cg2的次極點;而引入Rc后,次極點約為1/(RcCg2),但同時引入一個左半平面的零點1/(4/3Rc*Cg2),基本可以抵消次極點的影響。
再回頭看我們起初對buffer的要求: 輸入電容足夠小,輸出電阻足夠小,且功耗足夠低。 在本文介紹的結構中,輸入電容和傳統電流鏡并沒有太大變化,且功耗增加了,但輸出電阻減小了。同樣可以由圖三推導Cg2節點的等效電阻,由于環路增益的抑制,使得此節點阻抗減小了非常多。
最后,貼一張原文里的對比圖:
圖四
可以看到,由于輸出阻抗減小,整體帶寬顯著增加。
-
負載電流
+關注
關注
1文章
529瀏覽量
14724 -
ldo
+關注
關注
35文章
2325瀏覽量
156335 -
運放
+關注
關注
49文章
1202瀏覽量
542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一種全集成型CMOS LDO的設計

一種用于LDO的super source follower結構

ldo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
如何設計一種大電流高輸出阻抗電流鏡?
Protecting Super LDO Regulator
一種快速響應LDO環路設計

一種無片外電容LDO的瞬態增強電路設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