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在微納近紅外探測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湘潭大學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曹覺先教授和黃凱教授團隊在納米材料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IF=18.027)在線發表了題為“碳納米管晶體管結合膠體量子點光敏柵極的高外量子效率光電探測器”(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 with Colloidal Quantum Dot Photosensitive Gate for Ultra-Hig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Photodetector)
PbS膠體量子點是開發下一代高性能近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有力候選者。然而,由于配體隔離以及表面缺陷的存在,PbS量子點通常表現出低的載流子遷移率,這限制了量子點光電子器件性能的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曹覺先教授和黃凱教授團隊通過合理的設計,將PbS膠體量子點光電二極管和碳納米管薄膜場效應晶體管成功結合,實現了一種具有光敏感柵極的晶體管型近紅外探測器。
光生電子與空穴在負柵壓與內建電場的雙重作用下能快速分離與轉移,聚積在柵極電介質層界面的光生電子能產出等效柵電容效應開啟碳基晶體管,從而實現光信號向電信號的轉換。該項研究提出在光電轉換器件中光學模塊和電學模塊相互分離的結構,可以同時發揮PbS量子點光學和碳納米管電學的優勢。
該文報道的光電探測器在950 nm近紅外光下的響應度和探測率分別為41.9 A/W和3.04×1011Jones。更重要的是,由于碳基場效應晶體管的放大功能,通過二次電子的增益效應,該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達到5470%。此外,器件還展現出靈活可調的光響應,通過柵電壓可在大的范圍內控制調節響應性能參數。本文中光電探測器的獨特結構和出色性能,為下一代光電探測器件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考。
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由湘潭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是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移轉化于一體,治理結構完善、運行機制靈活、有別于現有機構的“實驗區”。研究院團隊由中國科學院彭練矛院士領銜,包括國家優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等在內的11名學術帶頭人、5名教授、2名副教授、12位優秀博士、14名實驗室工程技術人員、100余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圍繞碳基集成電路和新型傳感器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團隊在唐氏綜合癥篩查、肝癌檢測、無創血糖監測等生物傳感和甲烷、氫氣、甲醛等氣體傳感器件及其相關技術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已研制全球首條碳基傳感器芯片小試線,推進相關核心技術產業化。
傳感動態
【安徽省蚌埠市“四個聚焦”助推智能傳感產業高質量發展】
1-4月,智能傳感產業規上企業完成產值13.8億元,同比增長16.3%。
聚焦招大引強。緊密跟蹤韋爾股份、華潤微、長電科技等龍頭企業,圍繞智能傳感產業鏈招大引強。截至目前,中國傳感谷共引進產業類項目27個,總投資130.5億元。
聚焦園區建設。中國傳感谷目前已建成產業空間50萬平方米,預計年內再交付廠房30余萬平方米。園區處理能力20000噸/天的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土建招標,表面處理中心、危廢集運中心等項目正加快推進土地報批工作,計劃年內開工。
聚焦重點項目。全力推進8英寸MEMS晶圓線項目建設,推動6英寸MEMS晶圓擴能項目加快達產、融薇科技6英寸MEMS晶圓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產。推動9條公共服務示范線中壓力傳感器工藝線、ASIC工藝生產線年內建成運行。
聚焦基金組建。截至目前,我市已分別組建蚌埠北方微鑫創業投資基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金、深賽智能傳感器前沿基金,總規模26億元。此外,年內還將組建智能傳感產業投資基金2支,總規模7億元。
【再砸226億元!美國芯片大廠德州儀器最新擴張計劃】
6月14日,德州儀器宣布擴張計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馬六甲開設兩座新的組裝和測試工廠,潛在投資高達146億令吉(約人民幣226億元)。
據悉,其中一座新設施建設的地點位于吉隆坡現有的組裝與測試廠房旁邊,工程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最早會在2025年投入生產運作。這座設施預計潛在投資96億令吉,并創造1300個就業機會,將改建為擁有超過 100 萬平方英尺潔凈室空間的組裝和測試工廠,新工廠將與公司現有工廠相連。
此外,德州儀器也會在馬六甲封測工廠旁邊建造一座新的6層裝配和測試工廠,新設施將擁有超過 400,000 平方英尺的潔凈室空間,并將與 TI 現有工廠相連,潛在投資額為50億令吉。這也將創造多達500個工作機會,預計也會在2025年投產。
TI 組裝和測試制造業務副總裁 Yogannaidu Sivanchalam 說:“這些投資是 TI 擴大內部制造能力以支持日益增長的半導體需求并提供更好的供應保證的長期戰略的一部分,”“TI 很自豪能夠在馬來西亞運營超過 50 年,我們擴大后端制造的決定反映了馬來西亞才華橫溢且不斷壯大的團隊,這對 TI 的未來至關重要。”
德州儀器近來一直在進行大量投資,擴大制造能力,以支持未來幾十年電子產品中半導體的持續增長。此次擴張馬來西亞吉隆坡和馬六甲的組裝和測試業務,將作為提供更好的供應保證和支持客戶需求的長期戰略的一部分。
德州儀器指出,其每年生產數百億個模擬和嵌入式處理半導體,涵蓋大約 80,000 種不同的產品,并將它們交付給全球超過 100,000 家客戶,有能力從多個站點采購超過 85% 的產品,使其能夠提高靈活性并確保業務連續性和質量。
【22家過億!國內上市儀器公司研發投入排行榜公布】
儀器作為科學家的“眼睛”,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近年來,我國對科學儀器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不僅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采購國產儀器,并且積極布局高端儀器的研發制造,大力推進科學儀器國產化。
當前,國產儀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雖已見成效,部分高端儀器業實現了國產化,但由于儀器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技術積累相對不足,高端儀器進口依存度高的難題仍未得到有效化解。今年年初,國家領導人提出“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戰”,讓國產儀器設備迎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新高潮。
說到高質量發展,必然繞不開研發投入。加碼研發投入,不僅能幫助企業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為方便業內人士深入了解我國儀器企業研發投入現狀,儀器信息網特對國內45家上市儀器公司2022年度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占比、研發人員數量、研發人員占比等數據進行了梳理,并制出排行榜單。
研發投入金額排行榜:近九成提升,22家過億!
排行榜中的45家國內上市儀器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分析儀器、生命科學儀器、環境監測儀器、光學儀器、物性測試儀器等,研發總金額達144.97億元。其中,近九成研發投入金額提升,22家研發投入金額過億元,23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超10%。
邁瑞醫療、舜宇光學、聯影醫療、華大智造、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金額居榜單前五,分別為31.91億元、28.03億元、14.66億元、8.14億元、5.93億元;禾信儀器、康斯特、遠方信息、普源精電、皖儀科技的研發投入占比領先,分別為27.73%、22.44%、22.21%、19.92%、19.87%。
研發人員數量排行榜:約八成增加,7家過千!
45家國內上市儀器公司研發人員總量近3萬(舜宇光學研發人員數量未披露),其中約八成研發人員數量增加,7家研發人員過千,16家研發人員占總數的比例超30%。
邁瑞醫療、聯影醫療、聚光科技、安圖生物、高德紅外的研發人員數量居榜單前五,分別為3927人、3088人、1726人、1721人、1532人;聯影醫療、美亞光電、理工能科、東華測試、天瑞儀器的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領先,分別為42.29%、41.24%、37.90%、37.36%、36.57%。
從以上兩大榜單可以看出,國內上市儀器公司的研發投入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我國科學儀器行業也在由內而外煥發著創新的活力。希望我國儀器企業能持續研發和創新,不斷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在科學儀器 “國產替代”歷程中,加快實現中國科學儀器自主創新和產業突破,一起打好這場“儀器攻堅戰”。
【微軟亞洲研究院否認撤離中國,但確認部分 AI 科學家將遷至溫哥華】
6 月 19 日消息,針對有消息稱微軟公司旗下研究機構 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的 AI 頂級科學家從中國轉移到溫哥華,6 月 19 日上午,微軟亞洲研究院向鈦媒體回應表示,微軟將在加拿大溫哥華建立一個新的實驗室,確認將包含微軟在中國的 AI 研究專家到新實驗室當中。同時,MSRA 早前還否認其撤離中國。
MSRA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在溫哥華建立一個新的實驗室,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在組織結構上保持一致,并旨在更好地與溫哥華的工程團隊接洽。該實驗室將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微軟研究院的人員組成,包括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于 1998 年,是微軟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中國的唯一前沿性研究機構,致力于推動整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將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轉化到微軟的關鍵產品中,并且著眼于下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究。
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一任院長是李開復,成立 25 年來,微軟亞洲研究院誕生出諸多 AI 頂級科學家和創業者,校友名單包括阿里云創始人王堅、百度 CTO 王海峰、商湯科技首席執行官徐立、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曠視科技 CEO 印奇等。
截至目前,微軟在中國有 9000 名員工,其中 80% 以上是軟件工程師或從事研發工作,6 月中旬還宣布再招聘 1000 多名 AI 領域科學家。
【SK 海力士競逐 HBM 市場份額,正計劃擴建其產線并使產能翻倍】
6 月 18 日消息,據 businesskorea 以及 etnews 報道,SK 海力士將擴展其 HBM3 后道工藝生產線,并已收到英偉達要求其送測 HBM3E 樣品的請求。
據稱,考慮到對人工智能 (AI) 半導體的需求增加,SK 海力士正在考慮將 HBM 的產能翻倍的計劃。
業內消息稱 SK 海力士于 6 月 14 日收到了 NVIDIA 對 HBM3E 樣品的請求,并正在準備發貨。HBM3E 是當前可用的最高規格 DRAM HBM3 的下一代,被譽為是第五代半導體產品。
SK 海力士目前正致力于開發該產品,目標是在明年上半年實現量產。SK 海力士副總裁樸明秀在今年 4 月的第一季度收益公告電話會議上透露:“我們正在為今年下半年準備 8Gbps HBM3E 產品樣品,并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目前 SK 海力士在 HBM 市場已經領先于三星電子。據市場研究公司 TrendForce 稱,截至去年,SK 海力士在全球 HBM 市場上占據 50% 的市場份額,而三星電子則保持在 40% 左右。
去年 6 月,SK 海力士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生產高性能 HBM3 的公司,從而一舉奠定其市場領導地位。在通過 HBM3 樣品的嚴格性能評估后,成功滿足了高端客戶的需求,目前已經在為 NVIDIA H100 供應。
如果他們成功交付第五代 HBM 產品,將進一步鞏固他們在超快速 AI 半導體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審核編輯黃宇
-
紅外探測器
+關注
關注
5文章
296瀏覽量
18468 -
HBM
+關注
關注
1文章
404瀏覽量
150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睿創微納短波紅外探測器助力超新星觀測
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方案入選江蘇省信息技術創新優秀解決方案
浪潮信息與智源研究院攜手共建大模型多元算力生態
天馬與武進南大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
上海光機所在多路超短脈沖時空同步測量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