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十年開始之前,各種力量已經聯合起來擴大機器人技術的采用。機器人的安裝數量越來越多,主要是在工廠里,但也更廣泛地安裝在科學實驗室、倉庫和物流設施中,甚至在園藝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領域。
然后在2020年3月,隨著SARS-CoV-2大流行的爆發,這些力量突然加倍。冠狀病毒危機的新常態迫使工作場所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增加了電子商務交易量和對履行服務的需求,并向行業表明其遙遠的全球化供應鏈出人意料地脆弱。機器人技術在行業應對這些冠狀病毒引起的現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機器人系統技術的創新使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更容易實施。隨著機器人技術所涉及的技術挑戰變得更容易解決,人們的注意力正在轉移到人員和流程上。機器人技術可以導致員工部署模式、技能和培訓要求,甚至組織文化和整個社會的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值得組織和公共機構密切關注。
為實施機器人項目的公司提供高級指導
為了幫助指導行業應對這一變化,ADI公司已任命Nicola O‘Byrne為機器人全球大使。O’Byrne 是一名工程師,在為機器人系統(如電機、SLAM 模塊和安全事件檢測)開發組件和技術方面擁有多年經驗。
現在,她就機器人技術引入或擴展所涉及的更廣泛問題向ADI的客戶及其客戶的客戶提供建議。她說,這種更高層次的觀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冠狀病毒大流行正在推動公司比以前更快地采用機器人技術。如果他們考慮到O‘Byrne提出的問題,他們可以確保他們的部署不僅快速,而且有效,對公司及其運營所在的社區有利。
“我們從現實世界的經驗中知道,機器人是工廠生產線上巨大的生產力增強器,”她說。“機器人的經典用途涉及部署大型、昂貴的機器,需要數周的時間來安裝、調試和編程。
“自冠狀病毒大流行以來,我們看到人們對部署新型機器人的興趣日益濃厚,包括協作機器人,稱為協作機器人。因疾病或自我隔離而缺勤使得計劃工作名冊變得更加困難,而工作場所需要保持社交距離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雇主根本無法容納他們通常的員工。機器人或協作機器人提供了填補空缺的潛力。
疫情也給已經感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和英國脫歐壓力的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壓力。一種常見的反應是將生產轉移到岸上,以便產品在更靠近購買或使用點的地方制造。
同樣,機器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如O’Byrne所說,“回流有利于業務連續性和彈性,但在西歐或北美生產的制造商無法像在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那樣獲得低成本勞動力。機器人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它們還提供了額外的好處,即實現更加模塊化和靈活的生產運營方法,以支持大規模定制的發展。
新型機器人的新角色
根據O‘Byrne的說法,這種新的自動化浪潮不僅僅是相同的:創新的組織正在尋找新的自動化方法,這需要新型機器人和人類操作員的新技能。她說:“最大的新發展之一是協作機器人的設計和部署。協作機器人的作用是消除許多體力勞動所涉及的磨練和壓力。他們可以在人類操作員的指導下完成繁瑣、費力或危險的任務,例如拋光、銑削、鉆孔或切割。研究表明,使用協作機器人時,工作安全性會得到增強。
協作機器人與人類操作員一起操作意味著它們使用的功率和占用的空間必須比傳統的獨立機器人受到更多的限制。這意味著他們必須了解自己的環境,以便在檢測到靠近移動部件(例如工具或協作機器人手臂)的人時減速或停止。
協作機器人制造商也在尋找新的方法,以實現更快、更輕松的調試和編程。O’Byrne說:“協作機器人制造商引入了一種高度抽象的編程方法。在許多情況下,用戶不需要編寫任何代碼,協作機器人的操作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式控制臺進行配置。然后,操作員可以執行引導式編程,將協作式機器人手臂定位在空間中的一系列點中,并按下控制臺上的按鈕將序列存儲在協作機器人的內存中。
更小、更便宜、部署更快、更容易的協作機器人:這是行業更廣泛采用機器人技術的愿景。協作機器人和人類的結合可以比人類自己更安全地實現更大的輸出。這為重新構想工作和工作場所提供了令人興奮的機會。我們習慣于認為的體力勞動可以改變,消除身體勞累、乏味和危險,以及人為錯誤的范圍,讓工人騰出時間去做更刺激的工作,更好地利用他們的認知能力。
但奧伯恩堅持認為,如果工業要保留其所在社區的同意,這種轉變需要謹慎管理。她說:“今天,人們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人,尤其是社會中最不合格和收入最低的階層。雖然我理解這種恐懼,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事實上,機器人的引入將任務從人類手中奪走,而不是工作。人們必須做協作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事情:管理流程,利用創造力來完善或重塑它,并建立與協作機器人一起工作的團隊。這些功能需要人性,而不是機械。
O‘Byrne說,那些已經受雇執行任務的人通常是配置、操作和管理協作機器人的最佳人選。她說:“在工廠中,車間里的人對流程有最深入的了解,所以他們最知道如何將協作機器人集成到其中。當然,這種角色的轉變需要一些額外的技能和知識,但如果組織通過慷慨的培訓和重組計劃來支持這種轉變,他們就可以帶著他們的員工和更廣泛的社區。我認為公共機構也可以在這里發揮作用,例如,為畢業生提供職業機器人課程,以提高他們對第一個雇主的價值。
采用新的機器人技術可以實現雙贏的結果,但ADI公司的Nicola O’Byrne等專家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她所說,“技術是機器人成功實施的核心,但如果你想享受新一代機器人所提供的全部好處,也要照顧好人和過程。
審核編輯:郭婷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26瀏覽量
2127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BB推出三大全新機器人系列
慧通測控的協作機器人有哪些測試項目?

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概念不同

大象機器人攜手進迭時空推出 RISC-V 全棧開源六軸機械臂產品
德州儀器與庫卡發布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控制器
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建設意義
MiR推出MC600移動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TM25S:高效人機協作改變傳統作業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