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皿里的腦細胞群在近似于有意識的情況可以被教導玩《Pong》。澳大利亞生物技術公司Cortical Labs在Neuron進行的一項同行評審研究表明,神經元不僅能夠玩,而且能夠適應,玩得越久越好。這是這些細胞首次顯示出執行目標導向任務的能力,這為人們對大腦的新認識打開了大門。
研究團隊有效地將腦細胞置于經典街機游戲 《Pong》的虛擬環境中,細胞本身就像球拍,它們必須及時地將模擬球彈開。DishBrain兩側的電極在任何時候都會發射信號以指示球的位置,而信號的頻率會增加或減少以指示球與球拍的距離。這些神經元必須四處發送信號以移動虛擬球拍并擊球。
在486場比賽中,科學家發現細胞玩的越多,效果越好。我們知道,細胞是能夠利用反饋來學習和適應的,否則動物就不會存在。但這標志著科學家第一次能夠利用這種能力“實現目標導向行為”,該研究如此表述道。
A visualization of DishBrain, which created the Pong-like environment. Credit: Cortical Labs
創造一個控制細胞感知和自組織能力的環境,意味著我們可以模擬智能。“這是思考神經元是什么的新方法,”該研究的主要作者、Cortical Labs首席科學官Brett Kagan博士告訴《衛報》。通過游戲可以看出這其中存在的巨大潛力,可以為癲癇和癡呆等神經疾病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見解。總的來說,它代表了一個“沙箱”,用于測試藥物和基因變體的效果,“與我們大腦中發現的計算(神經元)元素完全相同”,倫敦大學學院的合著者和理論神經科學家Karl Friston在公告中說。
接下來的步驟是調查藥物和酒精對神經元的影響,包括它們是否會損害細胞的能力。
-
神經元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8瀏覽量
18837 -
虛擬環境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瀏覽量
9059
原文標題:科學家們教腦細胞通過學習玩《Pong》“展示出智商”
文章出處:【微信號:IEEE_China,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地物光譜儀如何幫助科學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我國科學家制備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NVIDIA RAPIDS cuDF如何賦能AI加速數據科學
AI 推動未來科學 晶泰科技共襄未來科學大獎周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螞蟻集團收購邊塞科技,吳翼出任強化學習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上海科學家精準操控原子“人造”藍寶石 為低功耗芯片研制開辟新路
受人眼啟發!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