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將更多傳感器納入可穿戴設備的趨勢將加速,不僅使我們更廣泛地傳播有關周圍世界的信息,而且還使我們能夠了解我們活動中更高層次的模式,并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生活方式選擇。隨著新產品進入市場,可穿戴設備的不同方法被試行,我們將看到我們的配件越來越多地與其他智能設備相互作用,包括腕帶,服裝配件,珠寶,耳機和眼鏡,采用微型化技術。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商已經在縮小其設備規模,并開發將電源管理與傳感器接口、處理、安全和通信相結合的單芯片集成解決方案。
隨著持續醫療監控的強大功能,必須控制來管理敏感信息。如果我們要測量個人生物信息并將其傳輸到我們的智能手機 - 以及潛在的醫療保健提供商 - 我們必須確信加密可以防止我們的隱私和機密性受到損害。雖然智能藍牙包含一些簡單的加密方法,但一些系統供應商現在可以在其通信通道的兩端提供銀行級加密,確保您只共享您想要共享的內容,即使您的設備被黑客入侵。
客戶購買電池供電設備的最大動力之一是電池壽命,對于正在用更多組件和功能填充其設備的可穿戴設計人員來說,滿足這一需求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為了彌補有限功率預算的需求,一些制造商正在創建非常低功耗的集成解決方案,為藍牙智能事件繪制低至1 mA的電流。其他是模塑分層鋰聚合物電池以適應設備形式,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的電力存儲空間。
如今的可穿戴設備通常在夜間充電前運行7到14天,但下一代可穿戴設備可能需要更多,并具有“始終在線”模式的可能性,允許全天候操作,而無需用戶移除或關閉設備。
充電技術可能會為當前的電池壽命限制提供替代解決方案。今天,一些可穿戴設備采用了太陽能或動能充電機制,盡管這些機制不足以實現永久,不間斷的操作,而只是延長電池壽命。一些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其他收集技術,例如從雜散RF信號中吸收能量。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可能是無線充電,其中可穿戴設備將從附近分布的專用松散耦合RF發射器吸收能量,通常在大約10米內。為了取得成功,該技術需要遵循與Wi-Fi類似的模式,咖啡館,機場,酒店和辦公室都維護充電熱點,這些熱點可以在旅途中提供我們需要的電力。
傳感器需要新一代的分析和無線通信技術-包括硬件和軟件-可以理解它們接收的信息,并向我們發送它們正在檢測的行為和環境的人類級指標。應用的潛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從遠程醫療檢查和飲食提示到家庭自動化,安全性和日常便利性。最終,正是這些服務,以及它們所采取的物理和運營形式,將吸引人們投資可穿戴設備,并為進一步發展開拓市場。
審核編輯:郭婷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1078瀏覽量
134998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47瀏覽量
1686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I 時代,如何突破可穿戴設備的能效邊界??

芯原戴偉進:可穿戴設備是通往AI的入口
相約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展望可穿戴設備未來發展!
固態鋰微型電池助力可穿戴設備電源方案突破

TRIZ理論解鎖可穿戴設備新體驗!

Meta拓展可穿戴設備領域,計劃推出Oakley智能眼鏡
2025年可穿戴設備市場預測樂觀


可穿戴設備論壇順利召開!看可穿戴設備如何撬動萬億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