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物聯網(IoT)與人工智能技術(AI)的融合推動了AIoT的發展。AI+IoT將物聯網產生的數據存儲在設備終端、邊緣端或者云端,再通過機器學習對上述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實現數據化、智聯化。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全球AIoT市場規模將達到11.2萬億美元。在巨大的市場下,不少原來在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業鏈玩家加入AIoT賽道。
在市場爆發前夜,AIoT生態鏈不同環節的廠商也在資本的加持中快速崛起。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物聯網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數超過50起。
電子發燒友網統計了AIoT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芯片企業融資事件。從融資金額來看,單筆融資最高的是MCU領域的航順芯片超10億元,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金額普遍高于億元,通信領域獲得最高融資金額的是星思半導體,Pre-A+輪及A輪超1億美金,智能視覺領域融資金額較高的是芯視達、鈦深科技,其中芯視達的C2輪近3億元。

電子發燒友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AI芯片開發成本居高不下,中科物棲、Syntiant獲得超3億元融資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攀升,預計2025年的連接數將達到310億。與此同時,由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量也同比提升,給AI芯片帶來了算力需求。另一方面,AIoT應用場景也帶來了物端芯片和操作系統等底層核心技術帶來了新的要求。
今年5月,中科物棲宣布完成近3億元PreA+輪融資,由南京麒麟、中科先進、中科圖靈、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賽富等聯合投資。中科物棲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應用場景與業務拓展。
官方介紹,中科物棲擁有RISC-V AI芯片、“人機物”分布式智能操作系統、物端超微計算機等核心技術產品,可廣泛應用在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構建“人機物”深度融合的萬物互聯生態。
目前,中科物棲已經推出了三代基于RISC-V的AI芯片“JX”系列。第二代JX2,采用40nm工藝,支持20多種主流AI算法模型;第三代JX3同樣采用40nm工藝,主要面向智能視覺應用領域,配備了豐富的本地算力資源,多核CPU、MCU、NPU。中科物棲被認為是智能物聯網平臺的技術變革者,其RISC-V AI芯片的落地應用也擴大了RISC-V生態的發展。
另一家AI芯片企業Syntiant主營超低功耗AI加速器,產品應用領域包括聲控物聯網等。在今年4月份融資之后,該公司的總融資額達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34億)。據了解,Syntiant的神經決策處理器芯片出貨量已超2000萬。
在物聯網市場,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設備的語音交互功能大多是在云端完成,因此低功耗、低成本及高效運行的邊緣AI芯片更加適合這樣的場景。據了解,Syntiant已經推出了NDP100、NDP101、NDP120等神經決策處理器芯片,其中NDP120可以處理多個并發的異構網絡,適用于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揚聲器等終端設備。
AI芯片公司在物聯網市場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在獲得新一輪的融資之后,AI芯片公司籌備著新一輪發力。不能忽視的是,從開發、IP核授權,再到制造、封測等各個環節,AI芯片的開發成本都是居高不下,融資金額已經成為開發關鍵,因此可以看到,進入AIoT領域的AI芯片公司的融資金額基本高達億元以上,中科物棲、Syntiant的融資金額超過3億元。未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AI芯片公司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
航順芯片單筆融資超10億元,汽車MCU市場將迎來更多融資
本次統計表里的是航順芯片在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一筆融資約10億元。但航順芯片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了三次融資,分別是1月份的D輪融資(約10億元)、4月份戰略融資以及6月份的E輪融資(約億元)。2022年曾被稱之為“資本寒冬”,航順芯片在寒冬中成為投資機構萬里挑一的對象,并且上半年就完成了3輪融資,這是否意味著什么。
航順芯片被譽為MCU獨角獸航順芯片企業,其產品覆蓋8位、16位、32位MCU。財報顯示,航順芯片的每年銷售額以接近500%的幅度增長。2021年,航順芯片發布首顆ARM+RISC-V多核異構AIoT MCU ——HK32U1xx9。航順芯片聯合創始人/CTO 王翔曾表示,將打造一個“MCPU+安全+傳感+存儲+無線連接+AI+OS+核心算法解決方案+整機”的5G AIOT之MCU裂變航順大生態。
在2022年,航順芯片的MCU逐漸進入汽車市場,逐步打開車規SoC+高端MCU超市雙戰略。隨著車規級MCU的需求提升,MCU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融資。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車規級MCU企業融資規模僅為6億元左右,在2021年達到了24億元以上。
除了航順芯片,曦華科技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A輪融資,未來將持續專注于AI+IoT智聯萬物時代“智能、交互、連接”需求的芯片設計。智能網聯汽車芯片廠商芯鈦信息也將在完成超億元新一輪融資后,圍繞芯片系統、車載通信網等相關領域進行布局。
星思半導體Pre-A+輪及A輪超1億美金,5G加速AIoT發展
5G進入物聯網,進一步滿足各個行業對數據流通及控制的基本需求,共同推進AIoT市場的發展,產業鏈玩家也快速發展,并且獲得資本的青睞。在電子發燒友網統計的AIoT領域的通信企業中,星思半導體融資超1億美元(約6.7億元),成為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此外微納核芯、吾愛易達均完成了千萬元左右融資金額。
星思半導體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兩次融資,分別是1月份的A輪融資,以及6月份的戰略融資,兩次融資均沒有披露具體金額,不過官方表示,星思半導體的Pre-A+輪(2021年8月完成)以及A輪融資,兩輪融資總額超1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為6.5億元。
星思半導體主要產品為5G連接處理器芯片、相關外圍芯片和集成應用芯片,覆蓋5G萬物互聯場景,構建以個人模塊、工業模塊、車載模塊、邊緣計算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星思半導體董事長兼CEO夏廬生提到,“公司已經開始拓展國內和海外客戶,并實現5G解決方案的銷售,本輪融資將全部投入到公司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中去,加速公司產品和市場布局,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
中高端智能傳感器待突破,芯視達完成近3億元融資加快新品研發
在智能視覺領域,產業鏈玩家包括智能視覺芯片、CMOS圖像傳感器以及高精度和超柔性壓力傳感器等。在電子發燒友網的統計中,芯視達、鈦深科技分別完成了近3億元的C2輪融資、超億元的B輪融資,此外億元融資以下還有視海芯圖。
芯視達產品包括CIS圖像傳感器,可用于手機、安防、車載、可穿戴設備、AIoT等領域提供CMOS 圖像傳感器芯片。芯視達創始人兼CEO杜崢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團隊擴展、新產品研發投入、新增產能、客戶拓展等方面。據了解,最新款16MP 1.0μm像素尺寸高分辨率C16390圖像傳感器一次性流片和點亮成功,預計將于三季度實現量產。
鈦深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觸覺AI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為高精度和超柔性壓力傳感器,可用于工業、消費電子、健康、和醫療等領域。官方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團隊擴建,組裝測試產線、市場拓展和補充營運資金。在2020年,鈦深科技的A+輪曾獲得小米湖北長江產業基金領投。
值得關注的是,鈦深科技首創全球第四代柔性離電觸覺傳感技術(FITS),具備更靈敏、全柔性、光學透明及超薄封裝等物理特性。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觸控傳感器也迎來了迭代,FITS傳感器利用特有的離子材料形成離子-電子界面來響應機械激勵,能夠提供實時的、高質量的、低噪聲的觸覺/壓力信號。
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的發展,帶動了傳感器的需求增長。AIoT領域,中高端傳感器的需求越來越多,傳感器是依舊是AIoT領域產業投資的重要賽道。相較于AI領域,傳感器領域的投資數量偏少,這或許是國內對于高端傳感器配套產業鏈還不完善,技術實力較弱,創業難度、風險較大的原因。不過,隨著中高端智能傳感器國產化替代的加速,該領域也將迎來新的投資熱度。
小結:
物聯網領域范圍廣泛,AIoT的發展也隨之給原來在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企業帶來大量的機會。資本成為決定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過在“資本寒冬”的背景下,投資者的每一次決定都會更加謹慎,或許下一個AIoT龍頭會來得比預期慢些,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AIoT企業崛起,并且在經過低迷的市場環境之后,在賽道上走得更穩。
在市場爆發前夜,AIoT生態鏈不同環節的廠商也在資本的加持中快速崛起。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物聯網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數超過50起。
電子發燒友網統計了AIoT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芯片企業融資事件。從融資金額來看,單筆融資最高的是MCU領域的航順芯片超10億元,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金額普遍高于億元,通信領域獲得最高融資金額的是星思半導體,Pre-A+輪及A輪超1億美金,智能視覺領域融資金額較高的是芯視達、鈦深科技,其中芯視達的C2輪近3億元。

電子發燒友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AI芯片開發成本居高不下,中科物棲、Syntiant獲得超3億元融資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攀升,預計2025年的連接數將達到310億。與此同時,由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量也同比提升,給AI芯片帶來了算力需求。另一方面,AIoT應用場景也帶來了物端芯片和操作系統等底層核心技術帶來了新的要求。
今年5月,中科物棲宣布完成近3億元PreA+輪融資,由南京麒麟、中科先進、中科圖靈、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賽富等聯合投資。中科物棲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應用場景與業務拓展。
官方介紹,中科物棲擁有RISC-V AI芯片、“人機物”分布式智能操作系統、物端超微計算機等核心技術產品,可廣泛應用在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構建“人機物”深度融合的萬物互聯生態。
目前,中科物棲已經推出了三代基于RISC-V的AI芯片“JX”系列。第二代JX2,采用40nm工藝,支持20多種主流AI算法模型;第三代JX3同樣采用40nm工藝,主要面向智能視覺應用領域,配備了豐富的本地算力資源,多核CPU、MCU、NPU。中科物棲被認為是智能物聯網平臺的技術變革者,其RISC-V AI芯片的落地應用也擴大了RISC-V生態的發展。
另一家AI芯片企業Syntiant主營超低功耗AI加速器,產品應用領域包括聲控物聯網等。在今年4月份融資之后,該公司的總融資額達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34億)。據了解,Syntiant的神經決策處理器芯片出貨量已超2000萬。
在物聯網市場,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設備的語音交互功能大多是在云端完成,因此低功耗、低成本及高效運行的邊緣AI芯片更加適合這樣的場景。據了解,Syntiant已經推出了NDP100、NDP101、NDP120等神經決策處理器芯片,其中NDP120可以處理多個并發的異構網絡,適用于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揚聲器等終端設備。
AI芯片公司在物聯網市場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在獲得新一輪的融資之后,AI芯片公司籌備著新一輪發力。不能忽視的是,從開發、IP核授權,再到制造、封測等各個環節,AI芯片的開發成本都是居高不下,融資金額已經成為開發關鍵,因此可以看到,進入AIoT領域的AI芯片公司的融資金額基本高達億元以上,中科物棲、Syntiant的融資金額超過3億元。未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AI芯片公司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
航順芯片單筆融資超10億元,汽車MCU市場將迎來更多融資
本次統計表里的是航順芯片在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一筆融資約10億元。但航順芯片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了三次融資,分別是1月份的D輪融資(約10億元)、4月份戰略融資以及6月份的E輪融資(約億元)。2022年曾被稱之為“資本寒冬”,航順芯片在寒冬中成為投資機構萬里挑一的對象,并且上半年就完成了3輪融資,這是否意味著什么。
航順芯片被譽為MCU獨角獸航順芯片企業,其產品覆蓋8位、16位、32位MCU。財報顯示,航順芯片的每年銷售額以接近500%的幅度增長。2021年,航順芯片發布首顆ARM+RISC-V多核異構AIoT MCU ——HK32U1xx9。航順芯片聯合創始人/CTO 王翔曾表示,將打造一個“MCPU+安全+傳感+存儲+無線連接+AI+OS+核心算法解決方案+整機”的5G AIOT之MCU裂變航順大生態。
在2022年,航順芯片的MCU逐漸進入汽車市場,逐步打開車規SoC+高端MCU超市雙戰略。隨著車規級MCU的需求提升,MCU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融資。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車規級MCU企業融資規模僅為6億元左右,在2021年達到了24億元以上。
除了航順芯片,曦華科技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A輪融資,未來將持續專注于AI+IoT智聯萬物時代“智能、交互、連接”需求的芯片設計。智能網聯汽車芯片廠商芯鈦信息也將在完成超億元新一輪融資后,圍繞芯片系統、車載通信網等相關領域進行布局。
星思半導體Pre-A+輪及A輪超1億美金,5G加速AIoT發展
5G進入物聯網,進一步滿足各個行業對數據流通及控制的基本需求,共同推進AIoT市場的發展,產業鏈玩家也快速發展,并且獲得資本的青睞。在電子發燒友網統計的AIoT領域的通信企業中,星思半導體融資超1億美元(約6.7億元),成為該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此外微納核芯、吾愛易達均完成了千萬元左右融資金額。
星思半導體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兩次融資,分別是1月份的A輪融資,以及6月份的戰略融資,兩次融資均沒有披露具體金額,不過官方表示,星思半導體的Pre-A+輪(2021年8月完成)以及A輪融資,兩輪融資總額超1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為6.5億元。
星思半導體主要產品為5G連接處理器芯片、相關外圍芯片和集成應用芯片,覆蓋5G萬物互聯場景,構建以個人模塊、工業模塊、車載模塊、邊緣計算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星思半導體董事長兼CEO夏廬生提到,“公司已經開始拓展國內和海外客戶,并實現5G解決方案的銷售,本輪融資將全部投入到公司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中去,加速公司產品和市場布局,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
中高端智能傳感器待突破,芯視達完成近3億元融資加快新品研發
在智能視覺領域,產業鏈玩家包括智能視覺芯片、CMOS圖像傳感器以及高精度和超柔性壓力傳感器等。在電子發燒友網的統計中,芯視達、鈦深科技分別完成了近3億元的C2輪融資、超億元的B輪融資,此外億元融資以下還有視海芯圖。
芯視達產品包括CIS圖像傳感器,可用于手機、安防、車載、可穿戴設備、AIoT等領域提供CMOS 圖像傳感器芯片。芯視達創始人兼CEO杜崢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團隊擴展、新產品研發投入、新增產能、客戶拓展等方面。據了解,最新款16MP 1.0μm像素尺寸高分辨率C16390圖像傳感器一次性流片和點亮成功,預計將于三季度實現量產。
鈦深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觸覺AI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為高精度和超柔性壓力傳感器,可用于工業、消費電子、健康、和醫療等領域。官方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團隊擴建,組裝測試產線、市場拓展和補充營運資金。在2020年,鈦深科技的A+輪曾獲得小米湖北長江產業基金領投。
值得關注的是,鈦深科技首創全球第四代柔性離電觸覺傳感技術(FITS),具備更靈敏、全柔性、光學透明及超薄封裝等物理特性。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觸控傳感器也迎來了迭代,FITS傳感器利用特有的離子材料形成離子-電子界面來響應機械激勵,能夠提供實時的、高質量的、低噪聲的觸覺/壓力信號。
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的發展,帶動了傳感器的需求增長。AIoT領域,中高端傳感器的需求越來越多,傳感器是依舊是AIoT領域產業投資的重要賽道。相較于AI領域,傳感器領域的投資數量偏少,這或許是國內對于高端傳感器配套產業鏈還不完善,技術實力較弱,創業難度、風險較大的原因。不過,隨著中高端智能傳感器國產化替代的加速,該領域也將迎來新的投資熱度。
小結:
物聯網領域范圍廣泛,AIoT的發展也隨之給原來在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企業帶來大量的機會。資本成為決定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過在“資本寒冬”的背景下,投資者的每一次決定都會更加謹慎,或許下一個AIoT龍頭會來得比預期慢些,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AIoT企業崛起,并且在經過低迷的市場環境之后,在賽道上走得更穩。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115瀏覽量
435570 -
AIoT
+關注
關注
8文章
1477瀏覽量
319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激光雷達融資復蘇?這家初創企業獲得近億融資!
投向車規級激光雷達的新一代技術研發、規模化量產及多場景商業化落地。 ? 回顧睿鏃科技融資歷程:2022年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是四維
Sam Altman親自推銷Rain AI尋求新融資
AI即將啟動的第二輪融資,計劃融資額高達1.5億美元。 據悉,Altman不僅是Rain AI的重要推動者,還是該公司在
網思科技完成A+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億元
近日,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網思科技宣布成功完成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范式基金獨家投資,融資金額未公開透露,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此輪
喜訊!華秋電子宣布完成新一輪3.1億元融資
近日,深圳華秋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秋電子)宣布完成C++輪股權融資,金額3.1億元人民幣。 本輪融資由鵬瑞產投和啟賦資本領投,云沐資本及多家新老股東跟投,云沐資本擔任長期獨家財務顧問。
在當
發表于 10-10 09:19
OpenAI融資談判升溫,估值劍指1500億美元
OpenAI正加速推進其新一輪融資計劃,市場估值有望飆升至驚人的1500億美元。據可靠消息,該公司已向潛在投資者設定了高門檻,要求單筆投資至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芯片制造設備支出達1779.40億元
9月3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2024年上半年的芯片制造設備投資規模顯著,總額高達250億美元(折合
華為2024年上半年業績,銷售收入同比增34.3%
華為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其業績穩中向好,遠超市場預期。據悉,在2024年上半年,華為實現了4,175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同
BAT今年上半年在AI的投入破500億元大關
8月27日,國際媒體最新報道揭示了中國科技領航者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持續投資熱潮不減。今年上半年,這三家公司在AI基礎設施上的資金投入累計突破500
AI初創公司DevRev獲1億美元融資,估值躍升至11.5億美元
AI驅動的客戶服務與效率提升新星DevRev宣布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此次融資由知名風投機構Khosla Ventures領投,并吸引了眾多其他
一級市場最熱!上半年投資數量288起
IT 桔子數據,2024年上半年,集成電路作為先進制造行業的一部分,成為國內一級市場最熱門的投資行業之一。集成電路領域的投資事件數量最多,達到288起,顯示了該領域的活躍度。 從
單筆融資10個億,傳感器發揮關鍵作用!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據感知芯視界不完全統計,6月,傳感器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8起,3起已披露具體融資金額,其中2起達到千萬元級別,單筆融資金額
2024年上半年SiC產業融資熱潮持續,40家企業共攬金近77億元
碳化硅(SiC)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SiC領域共有40家企業成功完成融資,累計融資總額

佰維存儲業績預增顯著,上半年營收預計超30億元
近日,佰維存儲發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根據公告,公司預計上半年將實現營業收入在31億元至37億元之間,同比
井芯微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加速國產芯片研發
近日,井芯微成功完成了超億元B輪融資,本次融資由紅石創投領投,國鼎資本、晨暉資本、久友資本等共同參與。這一融資的成功,為井芯微在中國新基建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