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0年12月,大眾公司就曾警告稱,由于半導體短缺,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將遭遇大規模生產中斷,屆時將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雖然部分業內人士已經預料到芯片將面臨短缺的狀況,但顯然缺芯潮已遠遠超出了行業預估,減產效應正在全球多個行業之間蔓延。
眾所周知,半導體芯片是現代科技企業發展的核心,像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無疑是離不開芯片的,但是這一次在芯片禁令的打壓之下,讓華為在全球的芯片供應鏈體系直接遭到了封鎖,由于臺積電不再給華為生產海思麒麟芯片了,所以也導致華為的自研海思麒麟芯片成為了絕唱;缺少芯片供應,讓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芯片禁令發布以后,這讓國內的科技企業都開始意識到了芯片危機,所以打造國產芯片供應鏈體系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最近這兩年,在國內有眾多的科技企業都開始進入了半導體芯片領域發展,為了加快國產芯片產業鏈的建設,我國還專門提出了芯片發展的5年計劃,在2025年以前,實現國產芯片70%的自給率;另外,在上海我們也專門打造了“東方芯港”項目,這讓國內的芯片產業鏈也開始初現雛形!
毫無疑問,中國是半導體的最大消費國,占全球芯片需求量的45%,供內需與外銷之用。然而,中國90%以上的芯片需求仰賴進口集成電路。中國的集成電路公司較晚進入半導體市場,約落后其他國家20年,因此在這個成功與否依賴規模與學習效率的產業里,中國一直都還在苦苦追趕其他競爭對手的腳步。中國政府曾多次嘗試建立一個本地的半導體產業,但都未能開花結果。不過,現在看來,不管是產業或政策方面,都已出現轉機。
如今,中國設計的低成本智能型手機正充斥著市場,從汽車、工業控制到企業設備等,各個產業的跨國企業都紛紛在中國大陸建置設計中心,以貼近消費者并利用中國本地人才。無廠半導體公司亦正在中國崛起,以服務本地消費者。本地晶圓廠則呈現緩慢但穩定的成長。 而中國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快速發展,最終讓斷供我們芯片的那些企業也遭到了“反噬”,據悉,美企在半導體芯片領域的損失已經超過了2500億美元,而這一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大;前不久,高通就已經率先扛不住,并積極主動的和華為恢復了合作,在華為發布的硬件產品上又使用上了高通驍龍870系列的芯片;當然高通就算是恢復了芯片供應,也無法阻擋我們自主研發芯片的決心,在國內我們在高端芯片領域的研發也一刻都沒有停止過;而TCL公司的創始人李東升最近表示:中國芯片短缺的情況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最快5年,中國就能自主生產出高端芯片來!
文章整合自:mckinsey、小勇的科技世界、投資界
編輯:ymf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480瀏覽量
440527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86瀏覽量
2374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ssd1306單片 CMOS OLED/PLED 驅動芯片中文手冊
FS8024A USB PD協議SINK端誘騙取電芯片中文資料
半導體芯片中的互連層次

特斯拉中國智造Megapack儲能系統下線,即將出口澳大利亞
藍牙芯片中的晶振:內部集成與功能解析
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無錫啟用

JacintoTM 7家族HS芯片中的JTAG加解鎖控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