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正式成為過去,這個以疫情作為開端的年份讓人印象深刻。2020年,對于半導體產業來說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一年,誕生了許多經典名言和句子,每句話背后都是一段可以載入史冊的事件。本文提到的十句話,你一定都聽過,甚至可以貫穿和總結整個半導體的2020。
1
“救救Arm”
“救救Arm”是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在今年9月份創建的一個網頁的名稱,刊登著一封對英國首相的公開信,呼吁各界人士反對“英偉達收購Arm”這樁交易。
一封公開信,表達對自己曾經聯合建立的公司的惋惜,惋惜背后更多是無奈。公開信發表的時間幾乎與英偉達官宣收購相同,可能的確激發了這位聯合創始人的情緒,讓其奮筆疾書,也可能之前的傳言早就讓他有了這個想法,只要一官宣,那就發布。
9月14日,英偉達發表公告稱,英偉達和軟銀集團宣布了一項最終協議,該協議表明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SBG和SoftBank Vision Fund(統稱為“ SoftBank”)收購Arm Limited。
在英偉達眼里,此次合并將英偉達領先的AI計算平臺與Arm廣闊的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創建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的頂級計算公司。對于Arm的生態系統,該組合將增強NVIDIA的研發能力,并借助NVIDIA世界領先的GPU和AI技術擴展其IP產品組合。
在Hermann Hauser眼里,這筆交易對于劍橋、英國乃至歐洲都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災難。Arm這顆英國科技圈的掌上明珠,從日本到美國,顯然不屬于英國:“ARM的商業模式涉及芯片設計授權給其他約500家公司,其中就包括那些與英偉達直接形成競爭關系的公司,這意味著這份收購協議將造成行業壟斷。”
英偉達也一再強調,將繼續運營Arm的開放許可模式,并保持全球中立性并維持Arm品牌。并在GTC大會上驕傲的表示,Arm此前之所在數據中心和PC上沒得到太大突破。是因為生態問題,而我(英偉達)有。
IDC認為,英偉達可能會傾向于利用Arm的IP和技術來開展其核心業務,但至少由于其根深蒂固的大型和有影響力的公司,英偉達至少在移動處理器領域將保持中立。但是,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可能是另一回事。
這筆高達400億美元的交易不僅僅是數額上讓嚇尿,更是對半導體產業帶來深遠影響,至少RISC-V陣營已經開始伺機而動。展望未來,在數據中心領域還會有這么讓人吃驚的收購嗎?
而這個“救救Arm”網站,更新時間停止在了2020年10月12日。
2
“全球最快CPU核心”——蘋果M1
今年下半年,蘋果以線上方式舉辦了三場發布會,層層遞進,在第三場中,發布了帶有自研M1芯片的Macbook系列。并說出了那句“World’s fastest CPU core”。
蘋果每年發布芯片的時候,都可以稱得上全球最快,而這次的特別之處在于M1是一款針對Macbook系列的芯片。一時間吹捧四起。
“裝了M1,電腦在大多數任務上比它們的前輩快三倍。”
“這個時刻已經醞釀了多年,而新的Apple Silicon既令人震驚,也讓人非常期待。”
“對于一個芯片來說,沒有完美的設計,只有完美的平衡。這就像給你有限的預算去買食材做菜,那就很難既買到魚,又買到熊掌。但是這次蘋果M1芯片的發布,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預算不變的情況下,你可以魚和熊掌,兩者兼得。”
X86陣營的英特爾和AMD突然在人們意識形態中成了好哥們,一起抗擊蘋果這位靠自研芯片著稱的渣男。雖說Mac系列在整個PC市場的份額不是很高,但X86這對海爾兄弟害怕M1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性能不差,跑分還能高你一點點,功耗更是強大無比的筆記本PC時代。
像一位驕傲的君主制國王,突然意識到人們對于自由的向往,而蘋果就是背后的始作俑者,那位撰寫X86檄文的人。
3
“合并后公司總市值超過680億美元”——ADI收購美信(Maxim)
對美信芳心暗許幾年后,今年7月份,ADI終于官宣收購: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ADI公司以全股交易方式收購Maxim,“合并后公司總市值超過680億美元”。
據說TI也對美信垂涎已久,這次讓模擬芯片男二號直接抱得美人歸。
“在汽車和數據中心市場的實力與ADI橫跨廣泛工業、通信和數字醫療市場的實力相輔相成,必將推動關鍵長期增長趨勢。在電源管理方面,Maxim聚焦應用的產品類型與ADI面向廣泛市場的產品類別形成互補。”
官方對未來做了期許,這樁收購是今年模擬領域的大新聞,是ADI繼三年前收購凌力爾特后的又一大動作。有報道稱,當初ADI通過收購Linear拿下了高性能模擬和電源市場,但是在消費級電源市場領域仍有欠缺,而本次收購Maxim,正是對這一市場進行補充。
根據IC insights發布的全球模擬IC廠商排名可以看出,2019年德州儀器(TI)以102億美元的模擬芯片銷售額和19%的市場份額,穩坐2019年模擬芯片供應商龍頭的位置。ADI與Maxim的份額加起來,才14%,如果兩者能產生1+1》2的效果,那么就將差一點撼動德州儀器的地位,這一點的距離就是再一個Maxim。
4
“(英特爾)7nm CPU的發布推遲六個月”
半導體圈一大未解之謎,就是英特爾下一代工藝到底什么時候來。連英特爾自己都有些迷茫,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
英特爾今天在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宣布,相對于之前計劃的發布日期,“現在已將其7nm CPU的發布推遲了六個月”,這無疑導致了該公司路線圖的又一次延遲。也就是說,其7nm工藝要到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才能在市場上首次亮相。
為什么加個“又”字?懂的自然懂。
此外,英特爾還有一個“應急計劃”,就是外包。英特爾外包的三個主要標準是:時間表可預測性,產品性能以及供應鏈的經濟性。
對于這位半導體排行頭把交椅的公司來說,每個決定都艱難無比,而競爭對手早就抱著臺積電的7nm工藝開心的像個孩子。
英特爾CEO司睿博也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英特爾將繼續投資7nm工藝,投資5nm工藝,投資3nm工藝,這三件事是不會變的。
5
“經公司(中芯國際)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
這句話是12月20日中芯國際發表的聲明里的一句,該聲明回復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一事。
今年對中芯國際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份正式登陸科創板,此前更是創造了19天閃電過會的記錄。9月份便有外媒報道,特朗普政府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當時,中芯國際也做了回應,回應內容與12月底這次有一些相似內容,如“一直合法依規經營”、“產品及服務皆用于民用和商用,從沒有任何涉及軍事應用的經營行為”。
中芯國際上實體清單對產業鏈的影響程度與華為有所不一樣,也許對于美國來講,中芯國際和華為犯了一樣的錯誤,那就是過于出名。在當下國際背景下,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似乎還要考慮一些“別”的因素。
6
“不要心疼華為,
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
此話出自11月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
前半句顯然不僅僅是對榮耀說的,更是對所有心疼華為的人說的。在今年8月份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Mate 40搭載的麒麟9000芯片,將會是華為麒麟芯片的最后一代。”
因為到了9月15日,臺積電就不再出貨華為。
余承東那句話可謂是華為近兩年心酸的縮影,去年5月份華為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今年5月份美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華為華為實體清單的新禁令,在新禁令里,除了延長美國企業對華為出售的臨時許可外,還聲明要全面限制華為采用美國軟件與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元器件,當中包括在獲得美國政府許可之前,禁止企業使用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管制清單的生產設備為華為海思生產其設計的芯片。到了8月18日,美國又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了“實體清單”。
不止華為,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也似乎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點,任正非清楚的認識到:“芯片問題不是設計技術能力的問題,而是制造設備、化學試劑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在基礎工業、化學產業上加大重視,產生更多的尖子人才、交叉創新人才。”
在華為的發展史上,永遠不會缺失2020年這一頁。
7
“AMD YES”
今年你有喊過“AMD YES”嗎?2020年的AMD的確非常值得我們從心底說一聲“YES”。
據前不久的報告顯示,AMD的CPU市占率創下了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臺式機處理器份額則是2013年以來新高。在客戶端x86市場方面,AMD占據了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高份額。
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45%。
更值得為人稱道的就是收購賽靈思一事了。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7日上午,全球半導體巨頭AMD正式宣布,公司與FPGA芯片龍頭賽靈思已達成一項最終協議,同意AMD發行總價值350億美元股票的方式收購賽靈思。該筆交易預計于2021年底完成,合并后的公司將擁有1.3萬名工程師,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27億美元。
在與分析師召開的電話會議上,蘇姿豐指出,兩家公司有很好的互補性,AMD將提供高性能處理器技術組合,結合CPU、GPU、FPGA、自適應SOC和深厚的軟件專業知識,為云、邊緣和終端設備提供領先的計算平臺。賽靈思“與一系列不斷增長的市場——5G通信、數據中心、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和國防等領域——建立了深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合并后的公司將充分利用賽靈思優勢,抓住這些最重要增長領域的機遇。
如果你去年一年沒說過AMD YES,趕緊補上。
8
“生產5nm,資本支出120億美元”
今年5月份,當時外媒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與臺積電洽談,以在美國建廠。
根據臺積電的公告,該工廠將生產5nm芯片,規劃產能是2萬片每月。這將產生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直接工作,以及半導體中的數千個間接工作。根據規劃,該工廠將于2021年開始建設,目標是2024年開始生產,在2021到2029年的資本支出將會高達120億美元。
臺積電赴美建廠一事引發了大家對制造業地域變動的思考。有人認為,“美國沒有半導體下游封裝、測試及PCB、模塊、組裝產業鏈,難道還要晶圓處理好,再花費龐大運費送往各國組裝?美國厲害的就是設計研發, 不要妄想能夠成為科技產品制造王國好嗎?”
也有人認為,“重塑晶圓代工格局對于美國來說,并不容易。半導體是全球化產業鏈,逆全球化的行為必定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因為我們必須要尊重背后的經濟學。”
被美國金融研究公司InvestorPlace稱之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司”的臺積電,臺積電的市值排名則逼近全球前十大,它的一舉一動正在牽動業內人士的心。
9
“合并后成為全球最大硅晶圓制造商”——環球晶圓收購Siltronic
12月初,世界第三大硅晶圓企業臺灣環球晶圓宣布,就收購同行業第4位的德國硅晶圓制造商Siltronic正式達成協議。收購額約為37.5億歐元。計劃在月內實施TOB(公開要約收購),2021年下半年完成收購。
合并后的企業將成為全球12吋硅晶圓市場中第二大生產業者,而若以營收計,將成為全球最大硅晶圓業者。
環球晶目前主要據點包括臺灣、美國、日本、韓國等半導體生產重鎮,歐洲布局部分,只有2016年收購丹麥Topsil取得8英寸以下硅片產能。此次合并后環球晶將可取得Siltronic位于德國Freiberg及Burghausen的12英寸硅片廠、位于新加坡12英寸及8英寸硅片廠、位于美國波特蘭(Portland)的8英寸硅片廠,在同為半導體生產重鎮的德國及新加坡建立據點。
10
“追趕2nm、提升10%現有份額、兩三年內投資總額達到1450億歐元”
這句話并不是自媒體的口號和愿景,而是歐盟對半導體的一種期望。
12月7日,歐盟委員會召開的電信部長(大臣)視頻會議上,包括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葡萄牙在內的17個國家聯合發布了一份《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
該聲明表示,將追趕2nm芯片制程、提升目前僅有10%的半導體市場全球份額,并將把歐洲復原計劃20%的資金用于在數字化領域,在兩三年內投資總額達到1450億歐元(約1.15萬億人民幣)。
顯然,歐洲的半導體產業開始意識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明確提出“減少關鍵性外部依賴”。
一張沒有細則的聲明更像是自由宣言,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到底會變成什么樣?歐洲半導體產業的話語權是否會提升?一切還得看其具體實施情況如何。歐洲對于半導體產業的決心,在2020年又跳動了一次。
責任編輯:l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383瀏覽量
43911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00瀏覽量
235753 -
生態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707瀏覽量
21022
原文標題:2020年半導體業最難忘的十句話
文章出處:【微信號:半導體科技評論,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科技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電子束半導體圓筒聚焦電極
最全最詳盡的半導體制造技術資料,涵蓋晶圓工藝到后端封測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導體芯片公司
半導體需要做哪些測試

半導體濕法刻蝕設備加熱器的作用
半導體設備,要變天了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