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iPhone 初代發布的那天起,它幾乎就成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導師”,指引著眾多品牌的發展走向。 比如 iPhone 的外觀設計,每年都被吐槽丑,但每年都會被無數手機廠商模仿...遠的不說,單這一個劉海,就被抄了好幾年,盡管不少手機并沒有3D結構光模塊。
在硬件方面,iPhone 的 Retina 顯示、3D Touch、Taptic Engine、真無線耳機等等創新也都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其他手機上。
但即使這樣,依然有人覺得蘋果創新不足,每年都在吃老本。
在我看來,蘋果在大方向上依然具有十足的創新力,從M1芯片、U1芯片、A14芯片能看到蘋果在硬件方面的實力;在傳說中蘋果汽車、蘋果眼鏡的研發上,也能看到蘋果對于未來的野心。
我們知道,蘋果在 iPhone 上的終極目標就是完全無孔。iPhone 7 開始,蘋果取消了3.5mm耳機孔,取而代之的是 AirPods 藍牙耳機。
去年剛發布的 iPhone 12 系列還創新性地在手機背面加上了一圈磁鐵,可以支持 MagSafe 磁吸充電。等解決了數據傳輸難題后,也許就是跟充電接口告別的那天了。
但有個問題在于,磁吸充電就是終點了嗎?
想要充電還必須把手機貼在 Magsafe 充電器上,這好像和有線充電的區別并不大...能不能實現真正的“無線”呢?在充電這一塊兒,蘋果可能真正算是落后了。
前兩天,手機廠商摩托羅拉和小米先后宣布實現了“隔空無線充電”的技術。先來看摩托羅拉,只需要一個發射器,就可以在一米開外對多臺手機進行充電,用手擋住充電發射器后,即停止充電。手掌移開后,可以繼續充電。
而小米的技術似乎更厲害些,已經實現了數米半徑內對多設備的隔空無線充電,甚至異物遮擋也不降低充電效率(最高5W)。
(小米隔空充電技術演示)
傳統的無線充電技術屬于“電磁感應技術”,通過充電板和手機中的電磁線圈進行能量的傳遞,優點是傳輸速率快,蘋果已經可以做到15W左右,小米甚至已經有80W的功率。
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必須緊貼充電板,自由度非常低。
而摩托和小米展示的則是“無線射頻技術”的隔空充電。例如小米的這套無線充電方案,是由144根天線組成,通過毫米波極窄波束的形式把電量傳遞給手機。缺點就是...目前來說充電效率太低,也就5W左右。
酷炫歸酷炫,但我還是有點擔心,輻射量會不會超標?會不會影響人體健康呢?
上面也說到,這項技術用的是“毫米波”,就像日常使用的 WiFi、手機信號、微波爐一樣,屬于“非電離輻射”,并不會對照射物體產生化學反應,所以對人體無害。
/數據來源:國家核安全局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雖然隔空無線充電應用前景很廣,但是想要真正實現量產應該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先不說功率的問題,單成本就不是普通人能夠負擔得起的,此外還要在轉化率、法規、安全方面進一步完善。
希望在 iPhone 真正實現無孔化、無線化的那天,隔空充電技術也能應用在 iPhone 上面,那才叫真正的科技改變生活啊。
原文標題:iPhone 12 新功能,居然又雙叒被國產超越了...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哎咆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500瀏覽量
206155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545瀏覽量
203959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8文章
3347瀏覽量
319680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73瀏覽量
66049
原文標題:iPhone 12 新功能,居然又雙叒被國產超越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guofen1225,微信公眾號:哎咆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iphone12無線充電線圈拆解圖

蘋果與阿里巴巴或合作開發中國iPhone AI功能
蘋果與阿里合作,為中國iPhone用戶開發AI功能
蘋果為iPhone 11系列重新發布iOS 18.3版本更新
Find My技術 蘋果Find My隱藏大功能-共享物品位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