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戰略進入規模深耕期,科大訊飛的AI+教育戰略開始不斷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72.84億元,同比增長10.82%;歸母凈利潤5.54億元,同比增長48.36%,前三季度教育教學行業收入同比增長50.55%。其中,Q3季度單季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25.16%與60.79%。
對此國海證券認為,從算力、算法、數據三個角度看,科大訊飛AI已經擁有大規模商業化基礎,因此看好公司技術領先性以及公司在教育等行業場景的競爭優勢;隨著教育行業應用放量,科大訊飛C端運營邏輯逐步兌現。
而中信證券認為,伴隨著各地政府財政預算不斷恢復,以智慧教育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將持續提升,未來政府有望通過頂層設計的模式集中投資,科大訊飛有望受益。
以2019年下旬科大訊飛發布的兩個重大項目中標公告為例,青島西海岸新區“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示范區項目與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項目,均為政府采購項目。
那么,靠吃“財政飯”的科大訊飛,能否成長為AI領域的領軍企業?
首先,通過教育局與政府出資的方式進入K12賽道,相比競爭對手大規模“燒錢”模式,確實不失為一個“討巧”的途徑。
華創證券認為,科大訊飛進入區域內重點學校并實施教學信息化改造,幾乎沒有可以對標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科大訊飛能夠憑借獨特2B業務優勢快速覆蓋更多的省份與區域,同時深入教學活動獲得學生學習全過程數據,提升AI訓練效果精度,從而精確了解目標客戶學生的學習情況。
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廣告競價之下獲客成本持續飆升,行業銷售費用率攀升。然而對比其他行業競爭者,科大訊飛能夠通過學校教學流程作為切入點,直接觸及學生以及家長,實現B端和C端同步,從而省去了諸如廣告、短視頻App私域流量投放等費用,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例如,新東方2019年銷售費用49.9%,獲客成本210元/人,跟誰學銷售費用49.2%,獲客成本為476元/人,而科大訊飛整體業務的銷售費用率僅為17.66%,遠低于新東方與跟誰學。
對比科大訊飛,其他行業競爭者因為無法擁有類似的數據采集渠道,難以獲得相當數量級、同等時間長度以及質量的數據,因為在產品效果的提升方面相對劣勢狀態。例如,猿輔導無法獲得學生校內上課數據,因此在精準教學推送之前需要額外進行“模型訓練”階段。據華創證券,這意味著猿輔導初步的用戶畫像精度不夠,即僅了解學生“自己知道不會”的內容,卻可能無法完全覆蓋學生“自己不知道自己做錯”的內容。
不過,根據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產品體系中的“2B+2C”雙模式,ToB產品主要為智慧課堂、智慧校園以及區域教育云平臺,而ToC產品主要包含個性化教學方案的智學網、訊飛智能學習機等,最終需要2C端的持續盈利以實現商業模式的閉環。
然而,在政策規范之下,校內App自身面臨收費較為困難的局面,而僅靠“財政付費”模式,公司很難迎來長期有質量的利潤增長。2019年9月,教育部要求學校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游戲。這意味著科大訊飛以政府采購為主的2B渠道無法實現快速變現。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家長需求與智慧教學目的存在差異,通過2B端動員家長進行付費的可能性較小,預計未來商業模式仍然以政府采購為主,家長增值服務為輔。目前,科大訊飛正通過2C端直接向學生或者家長出售訊飛學習機(硬件)以及個性化學習手冊(線下紙質印刷制品)等增值服務,實現智慧教育變現,不過變現困難重重。
一位機構投資者表示,科大訊飛的起點較競爭對手更高,但若不善加利用這些資源稟賦,最終仍將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相比新東方在線等‘燒錢買流量’的競爭對手,科大訊飛擁有天然優勢,不過從以往歷史來看,依賴政府訂單的企業往往自身管理與產品迭代能力較差,最終反而失去市場份額。因此,‘吃財政飯’對科大訊飛而言,是一把雙刃劍”。
責任編輯:tzh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093瀏覽量
27950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9008瀏覽量
249289 -
科大訊飛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41瀏覽量
624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