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化發展,已經來到了歷史性新階段。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寫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書中系統梳理分析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了“十四五”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書中強調了這樣一個觀點,無論從世界強國的發展歷史,還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當中,都可以證明強大的制造業是經濟強國的基礎。世界強國的崛起與高速發展,都建立在兩個制造業前提之上:一是強大完善的工業化體系,二是在工業領域具備面向國際市場的獨特競爭優勢。
在“十四五”時期,新基建提供了工業化發展新動能,國內外雙循環在帶給工業化發展新機遇、新責任的大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亟需構筑起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那么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問題:在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在新時代的新優勢是什么?在被稱為中國信息化發展風向標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中,關于工業體系升級、制造業企業如何邁入新時代,有一份名為“懂行”的答案。
“十四五”時期,工業進入新時代
事實上,中國工業化究竟向何處走,以哪些力量完成新的升級,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已經有了清晰的答案。
文件指出,中國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工業化進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而在新時期,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其深度和廣度都將超過前三次工業革命。由此,“十四五”進入工業化后期,可能不再是錢納里描繪的工業化六階段的常規演進,而是進入一個全新的工業化時代,即智能制造時代。
新工業化就是智能制造時代,這個宏觀論斷為制造業升級標明了方向。而在產業現實層面,制造業企業與以5G、云、人工智能等新ICT技術結合,也有清晰真實的必然性。《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出,中國工業體系跨過了工業化初期和中期階段,但工業化大而不強,“卡脖子”的地方還很多。在目前階段,制造業企業主要面臨來自技術、市場、生產方式等方面的四大挑戰:
1、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新技術成為必須抓住的機會,否則將面臨競爭力快速枯竭,產業效率嚴重滯后的發展風險。
2、全球貿易挑戰增多,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帶給制造業的壓力激增,企業急需提質增效疏導市場壓力。
3、國際產業分工加速重組,以東南亞、南亞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區域開始崛起,發達國家制造業開始回流,中國制造業企業面臨的競爭加劇。
4、國內的制造業發展優勢經歷深度轉化,人力成本優勢下降,環境約束力上升,企業需要找到新的發展抓手,以差異化競爭優勢提升高質量生產能力。
在這四大行業共性挑戰之下,還需要看到制造業是一個流程長、門類多、應用場景復雜的行業。每家制造業企業都有自己的業務流程和產業特點。如何既解決共性問題,又滿足特性需求,已經成為制造業數字化升級、智能化轉型中的關鍵任務。“十四五”時期,在工業化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的宏觀需求與發展動力下,“懂行”提供的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懂行”提供的工業價值新范式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是專注于推動當代中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促進溝通與合作的平臺。百人會致力于研究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重大前沿和戰略問題,解析信息化發展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方式轉變、社會轉型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堪稱中國信息化產業與經濟發展中的風向標。
今年,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將于11月20日-21日在杭州舉辦第七屆信息戰略論壇,其主題為“企業生態化信息戰略——智能驅動高質量發展:新架構·新場景·新范式”。主要探討我國中長期數字經濟轉型發展態勢下企業新發展格局與智能化發展框架,分析和構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新范式。而在新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懂行”正是貢獻了一種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場景深度結合的價值新范式。
在工業場景數字化轉型本身發生深刻變化,需求不斷細化和拉升,以及工業數字化服務開始,面對明確挑戰的背景下,“懂行”體系的提出具有明顯的針對性與適時性。整體而言,工業化新時期中,制造業企業的具體需求在于加速數字技術與自身核心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這就要求技術服務與場景化解決方案具有深度理解行業、洞察行業需求,與行業共同創新的全新能力。只有雙方深度交融,才能化解數據孤島,為工業場景提供充足而具體的行業知識服務,以生態聯合的方式激活增值軟件創新。
所以說,為了讓制造業這個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能夠順利邁入新一代工業革命,首先需要技術與行業的深度理解,無縫合作。“懂行”的提出與深化發展,為工業場景數字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價值范式。具體而言,懂行同時囊括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關鍵特性:
懂:能夠深入行業,理解行業,將創新建立在行業需求與發展趨勢的深度洞察上。
真:進行真實的產業實踐打造與場景化創新,在長期經驗與服務能力積累上,以場景化解決方案適配制造業升級需求。
協:利用5“機”協同,將聯接、計算、云、AI、行業應用等新技術與行業需求結合。
眾:引入生態化創新,構建廣泛多元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生態。
基于這樣的價值新范式,“懂行”將產業實踐匯聚為具體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比如在不久前的“懂行大會2020”上,華為聯合伙伴發布了智慧政務、應急指揮、智慧水利水務、金融分布式新核心、公路治超、智慧教室、智慧醫院、工業視覺、智慧社區、車路協同等創新場景化解決方案,涵蓋智慧城市、金融、交通、教育、醫療、制造、大企業等行業。這些場景化實踐中,真實展現了數據驅動、平臺使能和場景創新的融合。
“懂行”的提出與落地,能夠有效推動工業場景中以機械為主體的工業生產系統,向數據、AI、算力為主體的工業智能化生產系統過度,滿足供需鏈轉化中的多樣態需求,形成新的價值循環。
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的新工業化實踐
“懂行”價值范式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核心改變,在于打造了既尊重行業個性需要,又滿足新技術、新生態、新場景的工業化升級共性追求。在一些懂行的制造業實踐案例中,我們可以鮮明看到這一特征。對于企業的生產需求來說,“懂行“可以深度融入生產核心系統,實現大幅提質增效。
在上汽寧德工廠中,為滿足 “柔性化、數字化、自動化、數據化”的規劃理念,整個工廠布局中有著繁多的制造流程、復雜的應用場景、大量的生產數據、分散的生產空間和勞動力,需要穩定、可靠、智慧的網絡將“人-機-物”聯接在一起,打破傳統工廠相互孤立、隔絕的局面。比如說,寧德工廠車身車間共配備了511臺機器人,焊接自動化率達99%;油漆車間100%采用機器人自動噴涂技術,車間里眾多機器人、裝配設施等對網絡帶寬、時延要求各不相同。同時,紙質文檔被替代、無紙化運營模式的推行使得車間現場工作人員大量使用無線手持設備來完成生產任務的接受和處理,數據的實時采集也需要強大的網絡支撐。
為此,華為提供了園區網絡規劃工具,幫助寧德工廠進行工勘,選用了華為更穩定、更快速的新一代AP,并與IoT融合,能聯接500多輛在制車輛、2000多個智能終端設備、超10000個傳感器,并且運用“大數據技術+回歸算法”對1000+設備進行主動式預警,降低20%的非計劃停機時間。自投產以來,寧德工廠已經實現交付周期縮短10%、生產效率提高48%、產品產量提高50%、質量缺陷降低36%,有效地避免了停產帶來的經濟損失。依托工業大數據和工業物聯網兩大平臺,以大數據/AI為技術手段,以互聯互通為基礎,構建“數據-信息-價值”的數據賦能與增值,將生產運營指標和風險的總體態勢進行展現,實現動態感知、輔助決策和智能預警。
對于企業的特殊需求來說,“懂行”可以深度洞察產業特性,給出具體優質的場景化創新方案。在諸多工業生產場景中,煙草行業具有著強烈的特殊性:煙絲可謂是非常微小的工業生產物。實現煙絲生產的智能化轉型,需要的不是工業智能化一般意義上的效率升級,而是精細與效率的并重。比如說利用人工智能及機器視覺方式,可以在制絲環節,自動篩查煙絲中的雜物,提升卷煙產品的純凈度;在卷接包流水線上進一步優化對于包裝存在缺陷的產品的識別率和誤判率,在保障產品包裝質量的同時降低人工操作的復雜度,提升管理的透明度。
為了滿足煙草行業的特殊工業智能化需求,華為與合作伙伴聯合打造了煙草智能質檢解決方案。主要基于華為Atlas智能云硬件平臺,并結合AI機器視覺,解決卷煙生產場景中的部分難點,目前這一方案已在四家卷煙廠得到應用。從工業的創新能力、核心生產系統,再到行業特殊需求,“懂行”在產業實踐中證明了三大工業數字化轉型挑戰,都可以在深入行業、聯合創新、技術融合的懂行價值循環中得到解決。從價值模型到產業實踐,關于新工業化帶來的變革之風,正在西子湖畔凝結,回響。
讀懂工業化新時代的風向
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第七屆信息戰略論壇中,華為將以“懂行”為基石,帶來企業智能升級、數字化轉型的產業洞察、價值模型與實踐案例。如果你也對工業化發展感興趣,或者身處新工業化輻射的泛經濟生態中,那么這場論壇中的“懂行”價值就不容錯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會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斷動態建立新架構、新場景、新范式,與產業融合推動實踐發展。在這個邏輯上,“懂行”可以滿足新工業化的核心需求,即在新技術與已有產業基礎之間建立全方位、有效溝通、動態發展的聯接方案,持續驅動企業智能化演進和數字生態建設。
我們身處時代的核心,面對勢必出現的工業化新周期、大變局。這時我們既需要產業加速鍵,也需要時代晴雨表。而“懂行”恰好能夠提供這樣的洞察——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共同推動新工業化的到來。
fqj
-
工業化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1瀏覽量
11853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898瀏覽量
778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成功使用工業化超聲波清洗設備的七個實用技巧

如何選擇合適的工業化超聲波清洗設備?

工業化超聲波清洗設備的五大關鍵特性

工業化超聲波清洗設備的基礎知識:原理、優勢與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