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電分離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個發展方向,但其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在現實中“痛點”和“甜點”并存。
最近,“車電分離”成為熱門話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重要信號。
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正在穩步推進, 在此過程中挑戰和機遇同在。在2020 中國汽車論壇上,業內人士深入探討了“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議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指出:“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潛力,洞察消費者的行為和需求, 把握市場發展趨勢是市場化推動的關鍵所在。”而車電分離就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一種積極嘗試。
新風口來了?
在后補貼時代,車電分離能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主角”嗎?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政策、車企和產業鏈各方都在積極推動車電分離業務的發展。
2020年8月20日,蔚來汽車發布了“電池租用服務(BaaS)”運營方案。在BaaS 模式下,用戶購買蔚來汽車時不用買電池包,機動車銷售發票價格中也不包含電池包的價格;若用戶選擇金融貸款方案,首付和月供中不包含電池包的費用。蔚來創始人李斌認為, BaaS 是基于車電分離、電池租用、可充可換可升級的新理念,其中金融公司可將電池通過杠桿作為金融產品,電池制造商可獲取更多訂單,并可專業化地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提升電池殘值利用空間。
而此前的8月18日,寧德時代、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國泰君安國際和蔚來控股四家公司各出資2 億元成立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其委托蔚來為用戶提供電池租用運營服務。這是蔚來推動車電分離業務發展的重要步驟。
更早,北汽新能源推出了車電價值分離模式。也就是基于車電分離模式,購買整車時,電池產權由電池管理公司回購,電池使用權由用戶以租賃方式獲得。
其實,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吉利等主流車企都在積極布局車電分離市場,寧德時代、華鼎國聯等也在推動動力電池廠商合作建立“電池銀行”,以促進車電分離業務發展。
在政策層面,國家相關部委在積極推進相關政策落地,支持企業開展車電分離業務。比如,2019 年6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和商務部印發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中首次提出車電分離模式, 旨在通過采用換電方式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車首次購置成本,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2020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在30 萬元及以下繼續享受國家補貼,而換電款車型不受此限制。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換電站納入“新基建”范疇,鼓勵各類充換電設施相互聯通。7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已完成并上報國務院。其中就鼓勵企業根據使用場景研發換電模式車型,換電方式也將在北京、海南等地試點推廣。
其它所謂車電分離,就是將整車價值和動力電池價值分開,電池由廠商回購,用戶擁有電池的使用權,只需支付電池租賃成本。簡單說,就是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其中動力電池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只需租用動力電池。顯然,這有利于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和續航等難題。
業內也有將車電分離稱為換電模式的,但嚴格意義上說,車電分離與換電不能簡單劃等號。通常,車電分離比換電模式的內涵更廣,因為用戶可以租用電池,只充電不換電,也就是可以選擇換電,也可選擇不換電。
有政策加持,車企正躍躍欲試,車電分離能引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新風暴嗎?
前車之鑒
事實上,早前車電分離已在國外有過嘗試,只是結果不太理想。業內一般認為Better Place公司是先行者。
Better Place公司2007年成立,由以色列人夏家曦創建,主營業務即為電動汽車提供電池業務服務,且建立了世界首家換電站。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搞以動力電池租賃為主的換電服務。
通用電氣、摩根士丹利、匯豐、以色列集團等知名機構為Better Place公司的投資者。其融資額超過8.5億美元。但僅僅約5 年時間,Better Place公司于2013年宣告破產,停止運營。
至于Better Place公司的敗因,業內認為,一是充電技術標準與電池標準不統一,導致其客源受局限,據稱其客戶僅有雷諾汽車,二是換電站建設成本太高,當時每座換電站的建設成本約為50萬美元。這導致其一直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以至于其經營無以為繼。
而在Better Place公司宣布破產的2013年,特斯拉又入局。當時特斯拉發布了其換電技術,宣稱能在90秒內完成電量補充。特斯拉CEO馬斯克直言:“推出換電業務,就是想看看大家是否會選擇這種方式。”也就是說,特斯拉也是在“試水溫”。時至今日,特斯拉的換電業務也沒有普及起來。
在國外,不僅美國的企業在嘗試發展車電分離業務,以色列、丹麥、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也曾推廣過,但總體而言,他們的發展并不順利。
而在國內,換電模式或者說車電分離業務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早期甚至還遭遇過企業聯合抵制的情況。
早在2010年,北汽新能源曾與Better Place公司合作,開發換電技術, 直至2016年2月開始啟動商業化運營。2018年7月,北汽新能源推出車電價值分離商業模式,在北京推廣運營,以出租車和網約車為主。
而力帆亦曾“押寶”換電模式。其構想是,電池采用租賃方式,用戶換電只需支付電池租賃費和電費,且力帆能源站支持不同品牌汽車換電。2015年5月,力帆宣布募集52億元,用于投入換電模式和租賃業務等。按計劃,力帆2016年要在全國建成16座集中式能源站,并將200座換電站、電切站投入使用。力帆采用分箱換電模式,主要用于分時租賃車上。當然,力帆最終沒有兌現。
國家電網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換電為主、插電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 的發展構想。但到2013年,換電模式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似乎暫告一段落。
其實,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早前車電分離難以全面落地,很重要的原因是,相關產業規模化發展還不夠,加之產業鏈整合難度比較大,自然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讓相關方實現盈利,這樣其可持續性發展就難以為繼。
不容忽視的痛點
話說回來,即使是現在,我們還應體認到,車電分離業務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所以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可以說,車電分離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我們依然不能忽視其在現實中存在的諸多“痛點”。
其一,電池技術問題。電池是車電分離的核心因素。其充電、續航、安全、衰減、保值、使用壽命、成本等因素都與其技術水準密切相關。只有電池技術不斷進步,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 也才能為車電分離業務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只有電池產品性價比高,比如使用壽命長、售價合理、續航長等,才更利于搞租賃,否則,車電分離難以更好地發展。從目前的電池技術來看,雖然已有巨大進步,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其二,換電站系統不完善,且運營成本比較高。換電站屬重資產運營項目,建設成本高,前期投入比較大,且投資回報期較長,難以短期盈利,同時若換電站沒有相當的數量規模,就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比如截至2020 年7 月, 全國新能源換電站保有量只有457 座, 而截至2020 年6 月,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有417 萬輛。這樣,車電分離要普及推廣,就面臨巨大的現實挑戰。顯然,要滿足車電分離業務的發展需要, 換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其三,充電技術標準與電池標準不統一,兼容性不足。目前的情況是, 不同主機廠的電池包標準可能都難以統一,跨品牌的換電標準也可能不統一, 每家車企或運營商各自為政。電池不兼容,不利于電池資源有效配置,容易導致其被閑置。顯然,這些標準不統一必然阻礙車電分離的發展。因為若標準不統一,就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運營各方就難以實現盈利,進而其換電服務就難以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比如2020年8月, 北汽新能源、蔚來等牽頭起草的GB/T《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通過了審查。這為換電安全標準統一做了有益的嘗試。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共享換電是必然發展趨勢。
其四,公告目錄限制車輛電池類型和容量,也可能削弱換電模式的靈活性。同時,一些法規缺位,導致電池購置稅征收不明確,而在電池產權與車子產權分離時,也容易出現保險理賠問題等。
凡此種種都不利于車電分離業務的發展,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共同面對并加以解決。
兼收并蓄的甜點
但換個角度看,車電分離也帶來了諸多好處。
首先,降低了用戶的購車成本和使用成本。這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眾所周知,新能源車成本居高不下,很大部分原因是電池成本高昂。其中電池在總成本中可能超過三分之一。據艾瑞咨詢的報告,對比2018 年同平臺燃油車和電動車,后者價格比前者高出30% ~ 40%。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車初次采購成本是同級別燃油車的2 倍以上,電動車卸下電池后比燃油車還便宜。在補貼退坡后,且在現有技術沒有重大突破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促進新能源車產業發展。
如果車電分離,用戶對電池采取租賃方式,顯然可以明顯地降低一次性購車成本,減輕購車負擔。有業內人士推算,若電池多人輪轉使用,用戶的使用成本可降至原來的1/5;若電池卸下后放在恒溫恒濕的充電房充電,壽命可延長一倍,使用成本可再降低1/2。也就是說,用戶只要用1/10 的費用就能租賃和使用電池。
對用戶而言,若車電分離,也有利于降低電池成本折損的風險。電池技術迭代比較快,如果電池租賃,用戶就可以減少電池折損成本。
同時,電池由專門的電池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全面統籌管理,有利于電池價值利用的最大化。而利用峰谷優惠電價進行充電,也可以降低充電成本。
其次,若充換電結合,電池配置靈活,車電分離可有效地改善續航里程焦慮和充電慢等狀況,更好地滿足用車需求。
在車電分離的情況下,用戶可根據不同出行需求,租賃不同容量的電池。比如短途出行可租賃容量小一些的電池,長途出行則可租賃續航里程更長的電池。由于電池為租賃,用戶就不用擔心電池升級換代問題。
車電分離還可以節省換電時間,用戶就不用擔心充電速度問題。比如在專業換電站,一般3-5 分鐘就能更換電池, 幾乎可以與燃油車加油速度相比。要是與充電模式相比,那就更占優勢,比如電動車要充滿電,普通快充樁需要45 分鐘以上,慢充則超過6 小時。這些都極大地便利了用戶。
再次,有利于用戶解決電動車的保值問題,提升殘值。電動車貶值比較快, 其中電池衰減問題是其硬傷。電池充放電次數受限,目前尚無更好的解決辦法。這也就造成電動車的保值率低。若車電分離,用戶不用考慮電池問題,則可大大提高電動車的殘值。顯然,這對用戶是非常有利的。
最后,從產業層面而言,車電分離可實現對退役電池集中性管理,有利于對電池產業鏈運營形成管理閉環。這樣不僅有利于電池的回收工作和提升電池的安全性,也有利于提升電池的梯次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同時促進電池的標準化體系建設。
顯然,車電分離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盡管目前其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但市場前景是可期的。業內的普遍共識是,車電分離更適合于運營車輛和商用領域,比如網約車、出租車以及公交車、物流車等,而在私家車領域其前景還不明朗。但我們相信,車電分離符合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要求,隨著產業鏈的完善,必將被廣泛應用于市場。
原文標題:深度|車電分離的痛點與甜點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995瀏覽量
102692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1078瀏覽量
135015
原文標題:深度|車電分離的痛點與甜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攻克鋰電池研發痛點-電解液浸潤量化表征
紫光同芯安全芯片如何破解防偽溯源行業痛點
中國中車風電葉片再次出海印度
啟源芯動力的“車電分離”實踐:深圳“電池銀行”讓電動渣土車降本增效

PT2513B芯片如何解決電剪刀電機控制器痛點
武漢特高壓串聯諧振如何突破行業三大痛點?

新能源物流車如何破解傳統運輸痛點
應急救援的痛點:大核桃單北斗防爆手持終端如何成為破局者?

寧德時代與優信二手車攜手拓展換電市場
【直播預告】ADI &amp; WT·世健MCU痛點問題探索季:MCU應用難題全力擊破!

光伏電站運維系統解決傳統光伏電站運維痛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