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梳理,強調,力求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華為進軍新能源汽車的舉動越來越明顯和超前,這也引起產業鏈人士對其構想的未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施行諸多討論。
近日的北京車展上,華為與汽車供應商巨頭博世同館競技,華為在汽車多個技術層面上在與博世相比,著實身處下風,但 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華為的產品同樣豐富,部分概念性產品甚至有了顛覆性的發展思路。
華為今年9月25日舉辦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發布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驅動、車云等產品和服務。
本次北京車展,華為展出的電驅動系統、車載電源(車載充電機OBC、配電盒)和BMS(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的產品已經很成熟,并且已經實現量產。
不過,華為現場展出和發布的很多產品,都正在做量產準備,大部分要到2021年底以后才能量產。
華為此番車展重點推介的是下一代動力電驅系統——七合一集成式動力總成。七合一總成在三合一(電機、電控、減速器)的基礎上,結合了OBC、DCDC、PDU及BCU(電池控制單元)。根據展覽資料介紹,這一系統可提供120或150kW功率,尺寸小、重量輕。
實際上,目前多合一仍存在的多項技術難題仍未被較好攻克,其主要技術有三個:
一是熱管理,由于IGBT、DCDC、OBC都是發熱器件,不管采用水冷或者油冷的方式,熱管理這一技術壁壘都較難攻克;
其二,EMC控制,由于多合一,電子變壓器、電感器等電磁器件集成越多,電磁干擾就越大,在集成與體積控制上,其平衡點很難拿捏;
第三,故障率,顯而易見,功能器件集成越多,面臨的故障率就越高,多合一之后,雖然節約了成本與空間,但如若某一功能器件出現故障,不便單獨更換器件,售后維護成本偏高。
不過,在“三合一”方面,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后來者,華為已實現了商業價值變現。華為在電驅動、車載電源部件上,已經取得了量產突破。今年5月發布的上汽MAXUS EUNIQ5和EUNIQ6兩款車,都采用華為的電機控制系統和“三合一”車載充電系統。這應該是華為電控和車載充電機系統,首次搭載在量產電動汽車上。
11月2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從規劃可見,國家未來歸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決心和支持力度從未銳減,也期待上述技術難關能在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規劃期間,能一一得到攻克。
責任編輯:gt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5文章
18363瀏覽量
256175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985瀏覽量
102631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00瀏覽量
2558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廣汽集團亮相第十七屆國際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年會
格雷希爾C9多路快速接頭組合板,助力華為DriveONE多合一電驅動系統的綜合性測試
戰略聯手!經緯恒潤×麥格納動力總成江西攻堅新能源動力域,打造全球車企優選方案

電機驅動與控制專用集成電路及應用
電驅供應商聯合動力創業板IPO:年營收超90億,背靠理想、小米大客戶

SAE 2024汽車動力總成多元化技術論壇成功舉行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特點
基于ST Stellar P 多合一動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