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I:SI江湖里稱為線性時不變系統(Linear and Time-invariant System),在SI的世界中它主要是描述通道特性的一個重要指標,表征通道對于系統輸入和輸出是否具有線性關系來定義。恩,對,就這樣,說完了。
不知道一開始大家沒點開本文的時候,從題目中看懂了本期文章是說什么內容沒?根據N年的經驗得出,英文簡稱的名詞一般會顯得比較高大上一點,一般解釋起來理論都是一套一套的,當然這個名詞也不例外,很多人說起線性時不變系統,估計也只能像上面這樣回答了,就是通道系統的參數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即不管輸入信號作用的時間先后,輸出信號響應是相同的,僅僅是出現的時間不同而已。其實能夠回答到這里,個人覺得已經對這個名詞了解比較深入了。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理論大師,高速先生一向都是以通俗易懂而著稱。但是呢,循例這個名詞的理論還是要先走一遍過場的哈。
所謂線性時不變系統,它應該要滿足以下幾個特性:
1, 線性:若激勵f1(t)和f2(t)經過一個通道后的響應為y1(t)和y2(t),則激勵Af1(t)+Af2(t)產生的響應即為Ay1(t)+Ay2(t)。
2, 時不變性:若激勵f(t)產生的響應為y(t),則激勵f(t-t0)產生的響應即為y(t-t0),簡單來說就是輸入激勵發生多少延時,輸出響應后也是同樣的延時。
3, 其實還隱藏著一個疊加性:若激勵f1(t)和f2(t)產生的響應分別為y1(t),和y2(t),那么激勵f1(t)+f2(t)產生的響應就等于y1(t)+y2(t)。
基本的理論就是這樣了哈,那么各位網友就會問了,這和我們的PCB或者和SI有什么關系呢?的確,從線性時不變系統理論提出的時候,可能真還沒有“SI”的出現,它描述的只是一個通俗的信號,與我們的高頻高速是獨立開來的,但是這個理論和我們PCB或者SI有一個最大的聯系,它就是我們的PCB通道鏈路基本上都是以線性時不變系統的特性去進行分析應用的。
好了,說完了一些大家聽得暈乎乎的理論后,我們用一個簡單的PCB仿真來show給大家看。這次大家不用怕,真的是很簡單的。就是研究下面這么一個發送端經過一個有損耗的PCB通道,然后接收端接收的情況。
我們知道要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波形經過了PCB通道的損耗衰減之后,通常會是下面這樣樣子。
對于一個數字信號而言,我們是按“10101010”來判別的。從上面的發送和接收來看的話,還好,損耗還不算特別大,我們還是清楚的從接收端讀出碼型。
那么我們用線性時不變系統來分析的話,其實可以這樣……
我們把上面發送端的一串碼型10110111分成幾個部分:分別是:“1”,“0”,“11”,“0”和“111”。如下圖所示:
我們以第一個碼型1為例,經過通道的損耗之后,它會變成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就能分別得到幾組碼型得到通道之后的相應如下所示:
因為通道是滿足線性時不變系統的特性,因此發送端的幾組分立的碼型相加后,我們能得到和發送端一組碼型同時發送一致的結果。
同樣經過通道響應后,接收端的特性也是一致的。
希望這個簡單的例子能讓網友們對這個LTI系統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哈,從本例子中這個10110111碼型的接收結果來看,假設0.5V是高低電平的閾值分界線,那么下圖的這個總會在連續的0到1的切換,或者連續的1到0的切換裕量是最小的,眼圖最容易有誤碼。
編輯:hfy
-
pcb
+關注
關注
4367文章
23485瀏覽量
4095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