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開幕論壇、ICT領袖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5G是連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的紐帶,它打通了數據的通道,發揮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作用,由此將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鄔賀銓分析道,5G與IPV6的結合將帶來更多創新,通過IPV6技術,電信運營商將能夠利用IP地址再進一步地來決定路由,由以往被動地提供服務轉變為根據IPV6包中用戶身份需求主動提供提供針對性的、差異性的服務。
其次,終端通過5G上云速度很快,甚至比我們終端的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還要快,因此用戶的終端可以采用非高端終端,也不需要下載核心的程序,通過5G可以做到即插即用。同時,工業上很多應用需要上云,這尤其需要低時延,所以云的能力需要一部分下沉到邊緣云來處理那些低時延的敏感業務,而5G可以實現很好的云邊協同。
在物聯網方面,傳統的物聯網感知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云計算、人工智能,過去傳輸的帶寬不夠、時延比較大,人工智能的決策不能第一時間反饋,失去了它的價值,現在5G帶來了高帶寬、低時延、高運動速度、大連接,使得物聯網跟人工智能無縫融合,由此催生了智聯網。未來,更進一步將人工智能的芯片、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直接嵌入到物聯網的模塊,會形成一個智聯網的終端。同時我們還可以嵌入區塊鏈的能力增加物聯網的安全性。鄔賀銓認為,整個智聯網的應用前景很好,使得5G工業模組的種類需求很多。
談及人工智能,鄔賀銓表示,人工智能實際上要進行規模龐大的數據清洗,而5G能夠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訓練數據。原來的人工智能只能在云端運行,現在人工智能通過5G可以落到終端上運行,實現了云、管、端協同,人工智能技術因為5G而如虎添翼,激發了經濟社會經濟化、智能化轉型,實現了更多的新業態,同時也促進了信息化跟工業化深度的融合發展。
同時,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是去中心化、加密、可追溯的,但唯一不足是延時高、交易速率慢,而5G正好提供了互補,它的高帶寬、低時延正好適應區塊鏈的需要,而區塊鏈本身又增加了5G的安全性。“通過5G跟區塊鏈的結合,我們現在從上網到上云到上鏈,從網絡互聯到數據互聯到價值互聯,從物聯網到智聯網到信聯網,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到萬物信聯,5G區塊鏈支撐了可信應用的新領域。”鄔賀銓指出。
他強調,5G正成為我們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柱。大量的信息技術正在支撐工業互聯網,而5G在其中起到了紐帶的作用,成為了IT和OT技術的融合平臺。“5G的優異性能開創了‘兩化’,包括數字化和智能化,還有信息化和工業化,帶來了嶄新的新業態和融合的新應用。”
鄔賀銓總結道,5G作為連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的紐帶,“騰云駕霧,融智賦能”,開拓了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以5G作為重要平臺的新基建將激發更大的市場,加快應用的深入與擴展,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創新機,為信息化、工業化融合開新局。
責任編輯:pj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978瀏覽量
14034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306瀏覽量
39353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62瀏覽量
2501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