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9月8日,美國舊金山激光雷達初創公司Ouster宣布,其在最新一輪(B輪)融資中籌集了4200萬美元的資金,使其融資總額達到了1.4億美元。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gus Pacala表示,將利用新融得的資金研發產品、為國際銷售業務提供支持。
有跡象表明,盡管Ouster的發展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其仍在繼續發展。在該輪融資中沒有出現任何新的投資者,現有投資者Cox Automotive、 Fontinalis Partners和Tao Capital Partners都參與了該輪融資,而且與之前6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相比,規模更小。Ouster也證實,與其他公司一樣,其也因為COVID-19疫情,裁員了1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Ouster在疫情期間成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而且銷售額在持續增長,盡管其位于舊金山的工廠因為政府的疫情停工規定而暫時關閉。該公司表示,業務增長足以讓其避免進一步裁員,而且可以讓其全額支付所有員工以及臨時工的工資。
雖然Ouster不愿透露具體的收入數額,但該公司表示,其12個月的收入增長了62%,第三季度的預訂量同比增長了209%。考慮到該公司的業務模式以及生產線的擴張,這些數據也非常合理。此外,該公司的客戶群從2019年3月的400家增加至800多家,其中包括Postmates、Ike、May Mobility、Kodiak Robotics、Coast Autonomous、美國陸軍(the U.S. Army)、NASA、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激光雷達傳感器是Waymo、優步(Uber)、Aurora和Cruise等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核心,能夠通過發射激光、測量反射回來的脈沖來測量物體距離,而且使用范圍不限于汽車領域。在采礦機器人、太空大氣研究、林業管理、風力發電廠優化、限速執法、甚至視頻游戲等領域,通常都會利用激光雷達傳感器探測障礙物以及測繪地圖。
不過,Ouster在技術和業務模式上采取了與許多競爭對手不同的方式。
該公司采用標準工藝在兩片芯片上打印激光器和光電探測器,以生產集成電路(CMOS)。Ouster表示,此種方法使其可以舍棄將離散組件堆疊在一起,以實現所需分辨率的常見做法,而且此種方法可以制成更可靠、更便宜、復雜性更低的傳感器。
Ouster有三條生產線——OS-0、OS-1和OS-2,生產四種型號、50多種配置的傳感器。OS-1系列傳感器專為中短程應用設計,探測范圍為150米,分辨率為16至128信道,重量約為380克,是市場上最輕的傳感器。OS-2傳感器的探測范圍超過200米,具有64光束和128光束分辨率以及22.5度的垂直視場。
今年1月,Ouster還推出了新款32通道傳感器(OS-0和OS-1版本),以及32光束和64光束傳感器的新配置。幾個月前,該公司還推出了即插即用軟件包——Ouster Studio,可快速可視化、記錄和分析激光雷達傳感器數據。最近,Ouster還在巴黎、漢堡、法蘭克福、香港和蘇州開設了辦事處。現在,Ouster擁有兩家工廠,舊金山工廠于2019年3月開設,主要用于生產新產品,產量較低。一旦其產品通過認證,Ouster將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合約制造商Benchmark的工廠。據Ouster所說,Benchmark工廠現在每月可生產數百至數千個第二代傳感器。
預計在短短五年內,激光雷達市場的市值將達18億美元,而且該市場參與者眾多。迄今為止,以色列初創公司Innoviz Technologies共籌集了2.52億美元;Luminar表示已經研發出探測范圍超過250米的激光雷達傳感器,而且在最新的反向合并中,成功“借殼上市”;更不用說遠紅外傳感器技術先驅AdaSky、探地雷達初創公司WaveSense、測速傳感器公司Aeva等,這些公司也都在尋求研發技術,以與傳統的、基于視覺的自動駕駛汽車感知系統形成互補關系。
不過,Ouster認為其交貨時間只需2至3周、傳感器又有著小巧緊湊的外形,因而領先于其他傳感器公司。此外,OS-1傳感器的起售價只需3500美元,在激光雷達行業,是一款相對便宜的傳感器,而且Ouster還向非營利組織提供特定產品的折扣。
責任編輯:tzh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3008瀏覽量
767458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25文章
12070瀏覽量
36848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9文章
14321瀏覽量
1706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梅賽德斯-奔馳與激光雷達巨頭LuminarTechnologies宣布深化合作
2025激光雷達最新報告:速騰聚創全球市占率第一

速騰聚創2024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奪冠
2025年比亞迪多款車型將搭載禾賽激光雷達上市
中國生成式AI軟件市場預計五年內大幅增長
DeepSeek:2025年激光雷達技術與行業應用趨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