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全國“兩會”將氫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氫能產業就成為了資本市場和產業經濟關注的重點。蓋世汽車從企查查獲悉,目前我國共有氫能相關企業2196家,其中2019年相關企業新增529家,同比增長47.8%;今年上半年,相關企業新注冊242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5年時間氫能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增長457%
近年來,隨著國家能源結構的調整,氫能行業發展極為迅猛,相關企業年注冊量在近十年間出現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10-2013年間,每年新注冊量不到50家。自2014年開始,隨著清潔能源應用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我國日趨強調綠色環境發展政策的實施,作為主要清潔能源之一的氫能相關企業注冊量直線上升。2014年新增注冊量接近100家,同比增長95%。直至2019年,相關企業年注冊量已達529家,同比增長47.76%,5年時間增長了457%。
今年上半年,我國氫能領域相關的企業新注冊242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因受新冠疫情影響,2月份企業新注冊量僅為10家,3月份以來,氫能企業發展逐漸回暖,連續四個月注冊量持續走高,其中6月份已達62家。截止到2020年8月,我國氫能領域相關的企業共有2196家。
從企業的注冊資本分布來看,氫能領域大多為重資產企業。數據顯示,我國63%的氫能相關企業資本在500萬以上,其中42%的企業注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
2、廣東省企業數量排名第一,占全國總量17.34%
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以超過380家的企業數量排名第一,占全國總量的17.34%;江蘇、山東分別以超過200家和150家的企業數量排名第二和第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表示:“廣州發展氫能產業有著較好基礎,目前已經走在全國各大城市前列。”據了解,廣州市制氫資源量約占全省10%,年制氫能力超過10萬噸。
今年7月30日,廣州市發改委對外發布《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計劃到2022年,培育廣州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企業超過100家,公交、環衛領域燃料電池汽車占比不低于30%,燃料電池乘用車實現千輛級規模的商業化推廣應用;到2030年,廣州氫能產業實現產值預計2000億元以上。
3、中國氫能領域優劣勢分析
李燦強調到:“發展氫能產業能夠有效緩解我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升天失衡、氣候變化,氫能產業還具有全產業鏈條長,技術門檻高的特點,在引領高端材料、精密設備、智能制造等產業的發展,將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不過,盡管有著諸多優勢,但當前氫燃料電池仍面臨著商業化技術及供應配套等多重壁壘,制氫、儲氫、運氫,成本、壽命、基建均不成熟。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指出,“燃料電池商業化仍處于導入階段,目前首先要實現關鍵材料和系統關鍵部件的國產化,并實現批量生產;同時要提高電堆比功率,降低電堆成本,提升電池系統的可靠性與耐久性。”
4、2050年中國氫能產業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衣寶廉院士在專題報告中表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先進電解水制氫技術上已獲得重大突破,這對氫燃料電池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有數據初步估算,到2030年,我國的氫能產業有望達到萬億規模,到2050年將達到4萬億水平。
責任編輯:gt
-
能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2024瀏覽量
44639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1078瀏覽量
1350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工業顯微鏡解決方案 | 蔡司顯微技術賦能氫能產業升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