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算法與算力不斷融合發展,又迎來了質的飛躍。今日(7月7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2020年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上海臨港地區舉辦。作為重點項目之一,商湯科技宣布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正式啟動,并舉辦了奠基儀式。
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奠基儀式
商湯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基于上海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定位,以商湯多年的科研和落地經驗積累為基礎,集大規模AI算力、工業級AI算法、開放式AI服務于一體的城市級AI計算平臺。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英在致辭中表示:“今天奠基的商湯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不僅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動方案中重要任務,也是落實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的重要舉措。希望商湯科技作為頭部企業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賦能,力爭將本項目打造為上海人工智能‘新基建’標桿。”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徐立表示:“融合了海量數據處理引擎、異構計算能力調度系統和深度學習訓練框架的人工智能計算平臺,是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推動力。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承載公司平臺化戰略,它將為人工智能賦能百業,驅動產業升級提供堅實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效果圖)
開放、便利、高效滿足差異化需求
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架構體系完善,從底層基礎到上層應用依次為硬件設施、平臺基座、系統框架、算法工具鏈、解決方案和應用落地。平臺旨在提升算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算力的使用效率和自主原創算法的迭代效率。
憑借開放、便利、高效的架構體系,平臺實現了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多層次的AI賦能”服務及“一站式AI+產業升級”服務能力。
面向AI生態企業,平臺將依托商湯積累的人工智能基礎服務經驗,結合客戶在AI領域的技術能力差異,開放支撐產業鏈不同層次的人工智能服務,滿足商湯自身業務及AI生態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面向傳統行業頭部企業,平臺提供從最基礎的AI算力,到更高效的AI操作系統,以及商湯豐富的行業落地經驗,為其提供完善、全棧的AI能力支持。
作為推動AI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該平臺的計算和處理能力堪稱“巨無霸”,建成之后算力可以同時接入850萬路視頻,同時滿足四個超2000萬級人口的超大規模城市使用;1天內可處理時長相當于23600年的視頻,等同于從舊石器時代晚期不間斷錄制到今天的長度。
與商湯科技同時啟動開工的還有臨港其他17個產業項目,總投資480億元,達產產值約800億元,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畝均投資強度約為1900萬元,畝均產值預計超過4000萬元。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介紹稱,此次集中開工的產業項目有四個特點,一是能夠進一步帶動產業鏈能級提升的,二是能夠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結構,三是能夠進一步推動解決“卡脖子”技術,四是能夠進一步“筑巢引鳳”,為產業提供集聚發展空間的。
比如格科半導體、商湯科技等項目,不僅自身投資體量大,而且能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計算等領域與已經落地的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從而帶動一批上下游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提升產業鏈整體能級;新微半導體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先發項目,致力于攻克射頻毫米波、光電器件和電力電子器件等領域的一系列技術難關;藍灣進平新能源項目,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儲能裝備系統研發和制造,將填補新能源汽車產業“電池、電機、電控”領域的“結構短板”;上飛裝備項目,具備自主研發飛機大部件智能生產線技術,有助于民用航空產業的基礎能力提升。
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自去年8月20日揭牌至今,已經完成產業投資25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和生產性服務業營收約1550億元。臨港新片區為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謀好篇、布好局。
未來臨港還將在“7+5+4”產業規劃領域開展戰略招商、精準招商,加快爭取一批補鏈、強鏈、固鏈的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打響“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園”等特色園區品牌,進一步加強產業集聚發展。
立足上海,賦能全產業鏈助推AI“新基建”
在國家“新基建”的浪潮下,商湯上海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將成為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座”和“基石”。
平臺秉承了商湯“AI發電廠”的角色,通過打造堅實的基礎設施,持續提升原創AI算法模型批量生產的能力,滿足不同行業智能化升級中的復雜多變需求,助力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
同時,平臺還將深入長三角地區等業務場景,為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提供核心驅動力,助力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踐行善治、惠民、興業等多重使命,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基石。
“融合了海量數據處理引擎、異構計算能力調度系統和深度學習訓練框架的人工智能計算平臺,是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推動力。”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徐立表示:“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承載公司平臺化戰略,它將為人工智能賦能百業,驅動產業升級提供堅實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并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攻堅下一代尖端技術的基石,為構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及行業生態做出貢獻。”
2014年至今,商湯已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地部署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商湯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正是基于商湯多年的科研和落地經驗積累,推出的集大規模AI算力、工業級AI算法、開放式AI服務于一體的城市級AI計算平臺。通過縱向垂直打通,平臺將構建包括硬件設施、平臺基座、訓練系統、算法工具等核心AI中間層軟件,形成面向多種行業的基礎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稱,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將以賦能臨港本地產業為起點,不斷助力上海成為人工智能算力高地,推進上海人工智能大生態系統的建設。同時還將深入長三角地區等業務場景,為挖掘不同行業智能化升級需求,打造領先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提供支持。在國家“新基建”浪潮下,該平臺更將成為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座”和“基石”,助力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995瀏覽量
10268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9014瀏覽量
249410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5瀏覽量
26407 -
AI算法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3瀏覽量
126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為助力湖北移動打造“九州”算力互聯網區域標桿
協同創新 | 蘋芯科技參加滬克算力創新中心揭牌,共拓人工智能與算力協同新范式

四創電子亮相2025低空經濟融合發展創新大會
IDC攜手寧暢聯合發布新質算力發展白皮書

聚焦“一度算力”,九章云極DataCanvas公司推進算力標準化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