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的到來,手機圈又開始熱鬧起來,發布會一場接著一場。在這之中,上個月底柔宇科技召開的柔宇技術大會尤為引人注目。在柔宇科技大會上,柔宇科技不僅發布了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還宣布和中興通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展示了新一代折疊手機 FlexPai 2。消息一出,猶如水進油鍋,輿論瞬間沸騰起來,許多媒體看好柔宇科技獨立自主研發的技術體系,以及與中興開啟戰略合作后的前景。但也有一些自媒體質疑柔宇科技此前信息公布不透明,沒有公布真實的產能、良率等信息,認為其良率低于三星等廠商。
但在小編看來,對比良率的意義不大。三星、LG等廠商的OLED產線,通常兼顧生產剛性OLED、固定曲面OLED面板,此類面板生產工藝復雜程度低于全柔性曲面屏,其公布的高良率也是在所有OLED面板良率上統計得出的。而柔宇只專注于全柔性屏,所以產線良率并不能一概而論。
這里需要解析一下,固定曲面也常被混淆為全柔性屏,但實際上,固定曲面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全柔性顯示,兩者的區別在于屏幕到達用戶手中是否仍可彎折或者卷曲變形,技術難度有很大的不同。與固定曲面顯示相比,達到用戶手中仍可自由彎曲折疊的全柔性顯示屏技術難度極大,它需要在微米量級的超薄柔性薄膜上,通過數百步半導體工藝流程,將近百種微納米材料制作成數千萬個性能均勻且穩定可靠的晶體管集成電路和發光器件陣列,并且能夠可靠承受十萬次以上的彎折。由于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溫特性,因此無法照搬傳統LCD或者AMOLED產業的技術,需要重新規劃和定義整套材料體系、工藝流程、器件結構、電路設計和產品設計方案。
同時,小編認為有些人忽略了柔宇科技在柔性OLED掌握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的意義和價值。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華為如果沒有未雨綢繆研發麒麟芯片、鴻蒙系統,如何保持現在國內手機品牌“一哥”的地位?同時,在顯示技術,特別是柔性OLED技術領域,中國廠商一直處于追趕狀態,而柔宇科技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完全不同于三星等企業所采用的LTPS技術路線,為中國顯示技術在柔性OLED領域實現超越帶來了可能。
此外,我們也能看到,柔宇科技是目前極少數專注于柔性OLED技術的科技企業,而且并沒有滿足于現有的技術成果,盲目進行產能擴張,而是選擇不斷加碼技術研發,依托自主核心技術,不斷提升柔性OLED面板性能。
在柔宇技術大會中,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就提到,針對全柔性屏全新的顯示形態,柔宇自主定義了新一代智能顯示驅動芯片和電路設計,與第二代蟬翼全柔性屏相比較,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的亮度提高50%,此外,在其他光學參數,包括對比度、色域、響應速度等,都達到了業內領先的色彩顯示效果。對比市面上傳統OLED屏,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在30°視角下色偏JNCD (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降低至0.6,亮度衰減優越1.5倍,均達到業內領先水平,無論在任何角度、形態下,都能擁有驚艷的畫面表現。相較而言,在采用LTPS技術的柔性OLED面板上,我們很少能看到哪家廠商能夠如此大幅度提高其柔性OLED面板顯示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崛起的京東方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經驗和教訓。京東方的前身——北京電子管廠,曾是國內產量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廠商,但隨著液晶顯示這種半導體技術的出現,電子管技術逐漸被取代,北京電子管廠也從輝煌走向衰落,最終改制成為了市場化的京東方。在現在這個AIoT技術不斷創新,催生新物種、新場景、新賽道的時代,只有保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才稱得上定心丸。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云翎智能全國產化執法記錄儀核心技術突破:自主可控新標桿

深度剖析 TNC 連接器標準體系與應用適配

橋堆:整流電路的“中流砥柱”
全球柔性顯示技術市場快速增長
柔性該如何選擇?智柔智能告訴你

柔宇科技資產三次流拍,第四次將分拆設備拍賣
柔宇科技再流拍

柔宇科技不動產及設備拍賣流拍
柔宇資產12.3億起拍,涉12處不動產及設備
折疊屏越加火熱 但柔宇科技折疊屏手機“鼻祖”宣告破產
愛普生SG-8201CG可編程振蕩器的應用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