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繽紛的色彩,是因為人眼上擁有感知不同頻率光線的多種細胞。CMOS傳感器同樣存在可以感知不同顏色的“細胞”,只是它們被稱之為像素點,并以“拜耳陣列”(Bayer array)的形式加以排列。
歷史上,柯達公司的影像科學家布萊斯拜耳(Bryce Bayer)最早發現人眼對紅綠藍三原色中的綠色敏感度最高,于是他嘗試在CMOS上方增加了一塊濾鏡,采用1紅2綠1藍(RGBG,也可稱為RGGB)的排列方式將灰度信息轉換成彩色信息,讓呈現在CMOS上的色彩最接近人眼的視覺效果。
因此,幾乎所有的CMOS傳感器就都采用了RGBG排列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拜耳陣列”,或者是“拜耳濾鏡”。需要注意的是,CMOS在進行光電轉換的過程中是無法得到顏色信息的,它只能取得不同的強度信息。拜耳陣列的機制類似于“分色”,其濾鏡上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像素只允許與之相對應顏色的光線通過,阻擋其他色光進入,這樣一來每個像素就都獲得了顏色和明暗信息。
然而,“分色”的過程存在一個缺陷,過濾光線的同時會折損一部分光的強度,在同一個點上也只能獲得一種顏色信息,而該位置上的其他顏色信息就全部損失掉了。想要得到最接近于真實的顏色,需要根據相鄰像素點上的顏色信息來“猜出”這個位置上所損失掉的其余顏色信息,業內將這種“猜色”的過程稱為“反拜耳運算”。
換句話說,由于拜耳陣列存在“猜色”的環節,所以理論上CMOS永遠也無法100%還原真實景物的色彩,它只能無限接近于真實,現實中拍出的照片出現了“偏色”現象,就是“猜色”過程中猜錯了。“拜耳陣列”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是公認的最佳CMOS結構。但是,隨著手機內置ISP單元性能的提升和各種成像算法的不斷優化,給了優化CMOS結構的空間。于是,我們就看到了所謂的“RGBW”、“RWWB”和“RYYB” 等CMOS結構。
得益于多攝矩陣模塊的流行,RGBW CMOS已經徹底失去了市場。但是,CMOS對進光量的需求卻沒有減少,如何進一步拉近手機與專業單反(或其他競品手機)在夜拍時的成像差距,更是成為了智能手機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華為P30系列和榮耀20應該算是時下夜拍效果最好的智能手機代表,拋開傳感器尺寸、光圈和單個像素感光面積等參數不談,這幾款手機采取了劍走偏鋒的一招險棋——將傳統RGBG拜耳濾鏡(為了便于對比,下文將以RGGB描述)換成了“RYYB”濾鏡,將2個綠色像素(G)用黃色像素(Y)替代。
RYYB具體的原理簡言之就是用黃色替換綠色,而黃色是綠色和紅色的結合,在亮度上是兩者的疊加。黃色=紅色+綠色,得出RYYB=25%紅色+2(25%紅色+25%綠色)+25%藍色,進光量理論上是RGB陣列的150%。盡管綠色通道的的確確被犧牲掉了,但實際上紅色通道的進光量上升了,因此余承東先生所說的進光量提升40%并非虛言。
與此同時,理論上,由于RYYB陣列黃色像素較多,照片容易發黃,同時綠色像素的缺失也會影響飽和度。我們看一下華為P30 Pro的樣張,看看RYYB陣列的色偏問題解決得怎樣。而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發現照片出現發黃或發藍的問題,可見為了達到這一效果,華為在算法和AI優化方面下了多大功夫。不過,我們可以看出,照片存在些許的發白的問題,需要后期通過算法更新進行進一步校正。
作為“試吃螃蟹”的產品,華為P30 Pro能做到有效的色溫控制已經相當優秀。即使在拍攝較為鮮艷的照片的時候,華為P30 Pro的飽和度控制非常到位,不存在過粉或者過綠的問題。無論是鮮艷模式還是黑白模式,華為P30 Pro都能夠玩得轉,飽和度調校非常到位。
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先生表示,為了保證RYYVB陣列在調色方面的準確性,華為付出了整整3年的時間。這場“算法之戰”背后的故事我們們無從得知,但絕對夠精彩。
(責任編輯:fqj)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3006瀏覽量
767411 -
鏡頭
+關注
關注
2文章
523瀏覽量
260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從 “將就” 到 “優選”:消費降級時代,海翔科技二手半導體配件的逆襲之路

應用案例 | 深視智能SCI系列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以亞微米精度精準把控手機鏡頭鏡片厚度

科技封鎖下逆襲:瑞之辰壓力傳感器領跑國產替代賽道

無懼材質與形狀,深視智能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精準測量手機鏡頭模組高度

國產逆襲!這款紅外溫度傳感器吊打國際大廠:精度翻倍 開發周期縮水9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