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教育新聞網)
一對研究人員,一個是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另一個是在CIT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來估算已經發射的航天器到達其他恒星系統需要多長時間。兩人Coryn Bailer-Jones和Davide Farnocchia撰寫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他們的發現,并將其上傳到arXiv預印服務器。
早在1970年代,美國宇航局就向太陽系發出了四架無人太空探測器,即“先鋒10號”和“ 11號”,以及“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它們在完成任務后一直繼續前進,所有四架都在離開太陽系。或已經離開。但是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呢?他們會進入其他恒星系統嗎?如果是,那會花多長時間?這就是Bailer-Jones和Davide Farnocchia所想的。
為了找到可能的答案,他們使用了蓋亞太空望遠鏡。它是由歐洲航天局于2013年發射的,目前已駐扎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它一直在收集關于十億顆恒星的信息,包括它們穿越太空的路徑。最新的數據集是在去年發布的720萬顆星上。
借助描述四個航天器路徑的數據和描述了一系列恒星路徑的數據,研究人員能夠算出何時四個航天器的路徑可能接近非常遙遠的恒星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在接下來的100萬年中,這4架航天器將接近約60顆恒星,并且將在其中約10顆的兩秒差距之內。他們還發現,先鋒10號很可能是第一個通過恒星系統的行星-稱為HIP117795。它位于仙后座星座。他們的計算表明,航天器將在大約90,000年內通過恒星,距離其0.231秒差距。他們還發現,這四架航天器在與恒星系統碰撞或被其捕獲之前,將運行很長時間-大約10至20年。
(責任編輯:fqj)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3文章
9795瀏覽量
87978 -
航天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0瀏覽量
212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北斗時鐘系統:提升時間精度的重要技術

航天器DC-DC模塊電源電磁兼容設計

VirtualLab Fusion應用:相干時間和相干長度計算器
告別“里程焦慮”,ER-QA-03C ---助力航天器精準“定位”未來!

FRED案例:天文光干涉儀
2025:中國航天將從火箭研制、智能航天器開發、載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測等領域進一步推動強國建設

ADS1115單詞轉換時間最短也需要1.2ms左右,請問其抽樣時間在啟動采樣多久后完成?
天文光干涉儀
SiC技術能否滿足航天器和飛機的高功率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