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糧食供應鏈行業發生了深刻變化,但資金流仍是糧食產業最大的痛點之一。受到庫存積壓、交易周期、供貨賬期等因素影響,糧食供應鏈上的企業普遍存在季節性資金吃緊問題,金融系統對于糧食產業的支持較少。
根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顯示,我國三農領域金融缺口約為3萬億元;另一方面,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16.61萬億元,產成品存貨41789.9億元。市場預計,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
“對于糧食產業來說,糧食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之義,但糧食企業手中的資產主要為糧食存貨為主,融資能力不強;從金融角度來看,糧食產業在中國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大市場,銀行資金對此一直保持高度關注,希望進入這個廣闊市場。”民生電商CEO蘆勝紅表示,“但此前,因為技術不成熟和管理困難,金融機構支持糧食供應鏈融資規模較小。”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幫助銀行資金進入糧食產業,支持糧食產業創新發展,并在此過程中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最終實現共贏?
2019年,民生電商推出了專注糧食行業的智能金融監管與資產數字化服務平臺——民農云倉。該平臺通過“托盤”+“科技監管”模式,可以實現動產智能監管和資產數字化,將糧食產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糧食資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成功對接,幫助糧食供應鏈上的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并使得金融機構快速切入糧食供應鏈金融服務。
“民農云倉利用區塊鏈、大數據、AI視頻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構建低風險、可持續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幫助更多糧食企業通過該系統實現“點’糧’成金”,也幫助金融機構以供應鏈的方式批量獲客,擴展業務市場。”蘆勝紅表示。
信息顯示,成立于2013年的民生電商,旨在滿足新經濟形態下,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及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某種程度上,民生電商的使命,就是要為一些實體產業和金融服務之間建立新的連接點,用科技、數字化的方式,去改善以往傳統金融未能完全覆蓋,或者并未有效服務的部分產業。”
區塊鏈+物聯網破解融資痛點
資本市場不乏農牧業板塊的造假案例,譬如“扇貝跑了”、“小豬餓死了”、“庫存15年的人參”等,其核心便在于,這些生物資產難確認難確權。這也是相關企業在傳統融資渠道難以獲得信貸支持的關鍵痛點。
蘆勝紅表示,作為第一產業,糧食產業的抵押物往往就是糧食本身。但在此前的操作中,因為技術限制和管理困難,糧食作為動產,一是經常會產生一物多賣、一物多押的問題,造成權屬爭議;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銀行對貨物信息獲取不及時、不真實,倉庫管理也難以到位;三是可能出現帳實不符,多方偷盜貨物、篡改數據;四是風險事件發生后,貨物處置不暢,容易形成壞賬。
實際上,此前金融機構也多次探索過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切入糧食產業,主要圍繞糧食領域的應收賬款融資和糧食貨押融資,但此后則因為壞賬率較高,而逐步退出。
“目前,區塊鏈、物聯網以及結合AI的視頻、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解決了賬本篡改、一物多押、信息不匹配、倉庫管理執行不到位等問題。”蘆勝紅表示,“新技術的發展為金融機構在糧食供應鏈融資領域大展拳腳提供了客觀保障。”
“應收帳款和糧食庫存都是糧食類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資產,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就需要引導資金進入糧食產業,這也可以有效降低糧食的倉儲、流通成本。”蘆勝紅表示,“且糧食供應鏈上的產業多是真真正正的實體產業,發展供應鏈金融可以真正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對于供應鏈金融可能存在的風險點,蘆勝紅則直言表示,區塊鏈雖然具備不可篡改性,但并不能保證源頭數據就是真實的,如果源頭數據造假,那所謂鏈條內的“真實”喪失意義。
“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十分垂直的領域,中國的產業鏈很多很多,并且每個產業千差萬別,很難找出一套在所有領域都行之有效的供應鏈金融系統。”蘆勝紅說,“而民農云倉貫穿了糧食行業供應鏈的整個鏈條,以確保資產到數據,到資金整個鏈條的真實可信“。
三步走鏈接銀行資金和糧食資產
那么,民農云倉平臺具體是如何實現動產智能監管和資產數字化,在降低金融機構風險的同事,支持中小糧食相關企業發展的?
據蘆勝紅介紹,目前成功對接一個糧食供應鏈融資項目主要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對融資方的貨物倉庫進行標準化改造,使之成為智能監管倉,滿足質押要求。“這里主要以視頻技術+AI技術為核心,會增加倉庫的監控設施、智能預警系統等,比如當有可疑車輛進入倉庫會智能預警,或者倉庫濕度溫度產生變化時會及時告訴管理人員,這就規避了在質押物的保管過程中,倉儲公司可能存在低廉保管質押物、置換質押物等行為。”蘆勝紅表示,“此前,改造后的倉庫可對糧食貨物實現全方位、全時段數量、品質監管,并通過不間斷動態實時評價如價格、品質、安全等信息形成可信倉單,把糧食貨物轉變為可信的數字資產。”
第二步是建設一個各方都可信賴的機制。目前,糧食融資方則將貨物轉移到經過改造的標準監管倉庫,業務結構上由民生電商托盤代銀行持有貨權,由系統將質權信息向各方公示,并基于智能合約規則形成數字化倉單,通過區塊鏈技術使多方共存數據副本,防止數據被篡改的可能性。
“接下來,我們則會將這個可信賴機制推廣到各個銀行,從我們目前的業務來看,中小銀行對通過民農云倉這個產品介入糧食供應鏈金融極有興趣。”蘆勝紅表示,“一是因為糧食產業規模龐大,但是一般的中小銀行因為資金價格、資源等原因,很難通過直接為核心大型企業提供融資而進入該市場,民農云倉則為這些銀行資金和糧食供應鏈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二是糧食價格、需求都較為穩定,和鋼鐵、電子元件等產品為核心的供應鏈進入相比,銀行參與糧食產業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比較小。”
此外,為了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風險,民農云倉匹配了健全的不良資產處置機制,如與大宗糧食交易市場合作,一旦抵押的農產品需要處置,可迅速在交易市場上出售變現。民生電商還引入托盤的模式,以民生電商為主體取得貨權,增強對糧食資產的快速處理能力。
“以我們已經進行的,和民生電商股東之一,東方糧倉玉米資產數字化項目為例,在可信賴機制部署完成,合作銀行授信后,下游客戶將定金和遠期購銷合同上傳到民農云倉系統,民農云倉利用銀行授信資金向上游糧食企業采購糧食,上游客戶將玉米轉移到民農云倉改造后的標準化監管倉庫,母公司民生電商則作為主體取得貨權,而在下游客戶付款后,即可出貨并歸還銀行貸款。”蘆勝紅表示。
依據規劃,民農云倉在2020年將實現約100億元的授信規模。“這只是糧食行業供應鏈金融需求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糧食市場規模超過萬億,還需要更多機構參與來滿足。”
蘆勝紅表示,“民農云倉的目標,并不是做一個簡單的糧食供應鏈融資,更希望可以在倉儲行業和糧食流通領域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標準。目前民生電商以民熙為主品牌,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建立了民熙現代金融物流園,并推動智能倉儲建設,在賦予了倉儲金融屬性后,用以幫助更多類似服務機構、銀行的資金進入到這一領域。”
據了解,目前通過民農云倉已經對接了中關村銀行等9家銀行,取得實際融資金額已經有10個億,目前主要做的是基于玉米的融資業務,計劃在2020年三月上線糖、小麥的倉儲融資。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26瀏覽量
40071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61瀏覽量
140435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5568瀏覽量
1085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生產線回溯追溯系統選型:中設智控方案如何破解行業痛點?

高通量衛星物聯網終端賦能電力巡檢:云翎智能如何破解偏遠電網監控痛點

【解決方案】銀行電氣管理三大痛點破解:從 “分散運維” 到 “物聯網智控” 的安全升級

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紫光同芯安全芯片如何破解防偽溯源行業痛點
告別分散運維風險!智能聯網方案破解銀行電氣管理三大安全痛點

Modbus轉以太網終極方案:三步實現老舊設備智能升級
礦山安全監測智能化升級:峟思傳感器技術如何破解行業痛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