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6月,我國累計光伏裝機容量186GW,隨著裝機規模持續增長,光伏電站運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管理者普遍關心的兩大核心問題:如何讓運維團隊安全高效管理電站使其保值,同時如何讓光伏電站數據產生價值使電站資產升值。
隨著大數據、云、人工智能等新ICT數字技術的發展,讓我們一起看看用了數字化手段的電站,有什么不一樣呢?
智能IV診斷100MW收益提升1000萬
AI加持的智能IV診斷完全改變了傳統人工抽樣檢測的方式,可對光伏組件進行100%全量檢測,并自動輸出報告,能精準識別多達14種組件故障;通過AI機器學習,不斷積累IV經驗和完善故障模型。整個檢測遠程在線完成,無需人員上站,大幅提升光伏電站運維效率,提升電站全生命周期的營維效益。
智能IV診斷通過AI優化診斷算法,提升雙面模型識別精度,精準識別真正的遮擋和組件故障等,更懂雙面。智能IV診斷技術是黃河水電和華為聯合創新的重要成果,2014年率先在行業成功應用,并已經在全球超過5GW的應用。青海格爾木某100MW智能光伏電站,智能IV診斷3.0僅用15分鐘在線完成所有組串檢測,100%準確判斷故障,助力客戶25年提升收益1000萬。
業界唯一獲得TUV認可的IV診斷
山西大同某50MW山地光伏電站,使用智能IV診斷掃描14626串組件,檢測出909串故障組串,故障率: 6.21%。運維人員根據智能IV診斷報告,有目的上站維護,故障修復預估挽回損失542萬/20年。
離散率助力快速消缺:從60天到20天
離散率分析也是提升運維效率的強大武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高效精準計算出各組串的離散率,判斷出有問題的支路, 運維人員有目的的上站排查,及時發現故障和閉環,從而提高發電量。山西某領跑者光伏電站,采用離散率一天內精準定位故障283處,經過20余天消缺基本完成,而傳統電站并網消缺時間長達60余天。
當前,華為離散率分析累計應用超過20GW,實證經離散率分析后,快速挖掘故障,精準定位上站,實現了運維效率和發電量的雙升。
智能營維云中心
智能光伏營維云中心,采用電站級、區域級、集團級三級架構,構建“無人值守、少人值班”智能運維模式,集中管控電站、運檢分離、實現了光伏電站少人/無人值守。最大化的復用總部專家資源,實現人員的最優化配置,遠程指導運維,現場解決問題,助力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
以全國最大的民營光伏電站運營商協鑫為例,協鑫聯合華為打造的協鑫智維云中心,通過區域管理、集中管控,成功實現了無人、少人值守的目標,運維效率提升50%,成為行業智能化專業運維的典范。2018年1月至11月,在相較去年同期光照輻照量整體降低的情況下,協鑫智維管理的光伏電站發電量反而提升2.4%,成效顯著。
隨著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ICT數字技術發展,智能化運維已經成為提升發電量,降低LCOE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電站資產保值增值的必然選擇。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510瀏覽量
63545 -
光伏電站
+關注
關注
5文章
693瀏覽量
278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