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是讓你動,還是讓你不動?
當然,很多傳統汽車企業并不愿意把他們正在從事的工作跟“自動駕駛”聯系起來,比如寶馬,它更喜歡別人稱呼“駕駛輔助系統”。不管怎樣,這些自動駕駛工作背后的實質其實都殊途同歸。
然而,自動駕駛的原理很簡單,實施起來卻十分困難。自動駕駛是通過雷達探頭對周圍環境進行探測,然后將數據交給數據處理器,數據處理器對數據處理過后對發動機、底盤以及轉向分別作出調整。發動機、懸掛處理起來倒也簡單,最不簡單的就是轉向機制了。
智能轉向:
如果讓轉向聽從中央處理器的指揮,那就必須對轉向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意味著傳統的硬性機械連接(即轉向柱帶動轉向機推動車輪轉向的方式)必須拋棄,因為它需要加入智能的處理器控制轉向力度。否則,智能駕駛就成了空談,方向盤的控制權還在人類手里,怎么能叫智能駕駛呢?
英菲尼迪其實早在英菲尼迪Q50上就推出了“電控轉向技術”,這項技術與其他品牌的智能駕駛技術大同小異,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英菲尼迪線控主動轉向(Direct Adaptive Steering,簡稱DAS)來了解整個自動駕駛的工作方向。
英菲尼迪DAS整套機構特別復雜和精妙,但其工作原理卻不難理解。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電機、ECU、方向盤、轉向機通過有意識的連接。一旦ECU接到方向盤轉向信號,便通過電腦程序控制電動轉向機進行調整方向。關鍵點是ECU接收到的信號,它可以根據不同車速、轉彎角度的信息,對汽車作出不同的轉向特性調整。
DAS結構圖
轉向智能化或許也是大勢所趨。你能想起ESC(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的發展歷程嗎?起初的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只是ABS,隨著半導體智能化的發展,博世公司將智能中樞植入到ABS系統里,最終才形成了我們現在功能多樣、更安全的的ESC系統。
DAS也是同樣如此,其早期是應用在航空領域的一項技術,并不具備量產條件。之前很多車企都進行過研究,但都沒有量產。在英菲尼迪推出Q50時,大家方才如夢初醒,原來有人已經研究DAS成功了。可是英菲尼迪能保證量產的安全性嗎?
飛機上有兩臺發動機,這是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自然DAS也有類似的保險措施。我們在DAS上可以看到,它設計了三個同樣的ECU,這三個ECU可以互相替代,這是一重“三保險”。如果電子設備突然失靈,ECU無法工作,此時DAS會將轉向柱與轉向機完全結合,恢復傳統機械轉向,確保萬無一失。
-
數據處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627瀏覽量
2917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9文章
14318瀏覽量
1706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