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阻傳感器原理
熱電阻傳感器是利用導體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對溫度和濕度有關的參數進行檢測的裝置。
熱電阻測溫是基于金屬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加這一特性來進行溫度測量的。大多數熱電阻在溫度升高1℃時電阻值將增加0.4% ~ 0.6%。熱電阻大都由純金屬材料制成,應用最多的是鉑和銅,此外,已開始采用鎳、錳和銠等材料制造熱電阻。
熱電阻傳感器主要是利用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這一特性來測量溫度及與溫度有關的參數。在溫度檢測精度要求比較高的場合,這種傳感器比較適用。較為廣泛的熱電阻材料為鉑、銅、鎳等,它們具有電阻溫度系數大、線性好、性能穩定、使用溫度范圍寬、加工容易等特點。用于測量-200℃~+500℃范圍內的溫度。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熱電阻傳感器的測溫范圍也隨著擴展,低溫方面已成功地應用于1 ~ 3K的溫度測量中,高溫方面也出現了多種用于1000 ~ 1300℃的熱電阻傳感器。
熱電阻傳感器分類
1.NTC熱電阻傳感器:
該類傳感器為負溫度系數傳感器,即:傳感器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PTC熱電阻傳感器:
該類傳感器為正溫度系數傳感器,即:傳感器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熱電阻傳感器的應用
現代汽車中,裝備有各種新型的電子控制設備,這些設備使用各種熱敏電阻作為傳感元件,溫度傳感器就是其中一種。溫度傳感器廣泛的應用于控制氣缸加熱和冷卻溫度、進氣與排氣溫度以及空調溫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