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識別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開展,人們對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并將其應用到個人身份識別中。因為在全世界60億人中,與你同時出生或姓名一致、長相酷似、聲音相同的人都可能存在,指紋也有可能消失,但只有基因才是代表你本人遺傳特性的、獨一無二、永不改變的指征。據報道,采用智能卡的形式,儲存著個人基因信息的基因身份證已經在中國四川、湖北和香港出現。
制作這種基因身份證,首先是取得有關的基因,并進行化驗,選取特征位點(DNA指紋),然后載入中心的電腦儲存庫內,這樣,基因身份證就制作出來了。如果人們喜歡加上個人病歷并進行基因化驗的話,也是可以的。發出基因身份證后,醫生及有關的醫療機構等,可利用智能卡閱讀器,閱讀有關人的病歷。
基因識別是一種高級的生物識別技術,但由 于技術上的原因,還不能做到實時取樣和迅速鑒定,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生物識別技術以外,還有通過氣味、耳垂和其他特征進行識別的技術。但它們現今還不能走進日常生活。
靜脈識別
靜脈識別,使用近紅外線讀取靜脈模式,與存儲的靜脈模式進行比較,進行本人識別的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是依據人類手指中流動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線,而使用特定波長光線對手指進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靜脈的清晰圖像。利用這一固有的科學特征,將實現對獲取的影像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得到手指靜脈的生物特征,再將得到的手指靜脈特征信息與事先注冊的手指靜脈特征進行比對,從而確認登錄者的身份。
靜脈識別系統就是首先通過靜脈識別儀取得個人靜脈分布圖,從靜脈分布圖依據專用比對算法提取特征值,通過紅外線 CCD攝像頭獲取手指、手掌、手背靜脈的圖像,將靜脈的數字圖像存貯在計算機系統中,將特征值存儲。靜脈比對時,實時采取靜脈圖,提取特征值,運用先進的濾波、圖像二值化、細化手段對數字圖像提取特征,同存儲在主機中靜脈特征值比對,采用復雜的匹配算法對靜脈特征進行匹配,從而對個人進行身份鑒定,確認身份。
在巨大的市場發展形勢面前,將靜脈識別產品嵌入到門禁控制系統中的新一代門禁控制產品正隨著前些年的鋪墊而日趨成熟。為了謀求門禁系統的智能化發展和趕上門禁市場飛速發展的列車,國內擁有靜脈識別技術的企業整裝待發,謀求爆破式發展。在此基礎上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系列產品,并成功應用到***、計劃生育、煤礦、信息安全、金融、教育、社保等行業或部門。而與此同時,眾多門禁企業也正以引入“靜脈”為門禁市場開辟藍海。
步態識別
步態識別,使用攝像頭采集人體行走過程的圖像序列,進行處理后同存儲的數據進行比較,來達到身份識別的目的。中科院自動化所已經進行一定研究。 步態識別作為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具有其它生物識別技術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即在遠距離或低視頻質量情況下的識別潛力,且步態難以隱藏或偽裝等。 步態識別主要是針對含有人的運動圖像序列進行分析處理,通常包括運動檢測、特征提取與處理和識別分類三個階段。
但是制約其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拍攝角度發生改變,被識別人的衣著不同,攜帶有不同的東西,所拍攝的圖像進行輪廓提取的時候會發生改變影響識別效果。但是該識別技術卻可以實現遠距離的身份識別在主動防御上有突出的性能。如果能突破現有的制約因素,在實際應用中必定有用武之地。
人物識別
人物識別,又叫人臉識別,或稱人像識別,運用人工智能領域內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特指利用分析比較人物視覺特征信息進行身份鑒別的計算機技術。人物識別概述 廣義的人物識別實際包括構建人物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物圖像采集、人物定位、人物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狹義的人物識別特指通過人物進行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的技術或系統。
人物識別的應用
2010年,物聯網產業被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獲得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十二五”規劃出臺后,物聯網成為最耀眼的產業明星。
作為物聯網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應用處在行業快速增長階段。在本次評選活動中也受到了更多關注。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2001年起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速,全球生物識別市場根據不同的應用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電子門禁控制與考勤管理、計算機終端的進入控制、政府及司法部門(人臉識別系統或指紋識別系統)、消費者或商家用于買賣交易及其他多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