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小米集團(下稱“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這家經營利潤超過122億元的互聯網公司,被認為極大可能是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同時也將成為港交所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企業。最近 A 股為了吸引科技公司、獨角獸企業入駐也是費盡心思,首先是360通過“借殼”江南嘉捷上市,現在富士康也已經確定走的是即報即審的特殊通道,IPO 將會非常高效。除了科技企業之外,據說證監會還要求對于生物科技、云計算等4個行業的“獨角獸”企業的 IPO 實施即報即審的快速通道。
證監會的初衷其實也非常明顯,過去股民們一直抱怨 A 股市場沒有好企業,特別是現在火熱的科技公司非常匱乏,所以對于小米等獨角獸,當然是能爭取一個是一個了。據說除了小米之外,主攻海外手機市場的傳音也將在2018年 IPO。如此看來,在2018年,將會是科技等熱門領域企業在國內 A 股、香港港股上市的高峰。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也令A股有望從中分得一杯羹。Wind資訊數據顯示,當天A股40只未停牌的小米概念股中,33家上漲,上漲個股的比例高達82.5%,其中安潔科技(18.950, 1.72, 9.98%)(002635.SZ)等2家漲停。
??? 5月3日,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表示,小米的上市雖然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國內手機廠商格局,但其“硬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鐵三角”商業模式,在未來十年或對互聯網生態形成深遠的影響。
??? 同時,多位券商分析師認為,盡管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與小米間存在合作關系,但從生態鏈與供應鏈雙方面來看,具有核心業務往來的企業數量并不多,體現在股價上的變化也可能不會很大。
A股小米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搶先異動,統計發現,大智慧小米產業鏈概念板塊昨日整體上漲3.59%,位居漲幅榜前列。66只相關概念股中,54只個股昨日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奮達科技、廣東駿亞、森霸傳感和安潔科技等4只個股強勢漲停,另外,長盈精密、風華高科、奧士康、三環集團、弘信電子、精達股份、東軟載波、長信科技、光弘科技、意華股份和京東方A等11只個股昨日漲幅均在5%以上。
資金流向方面,上述15只昨日漲幅超5%的小米概念股當日均處于大單資金凈流入狀態,其中京東方A(48273.15萬元)、風華高科(11312.32萬元)、廣東駿亞(10209.01萬元)、安潔科技(8866.00萬元)、長盈精密(6989.68萬元)、長信科技(5622.36萬元)、三環集團(5544.15萬元)、奮達科技(3351.75萬元)、森霸傳感(3182.44萬元)和光弘科技(1027.59萬元)等10只個股大單資金凈流入額均超1000萬元,上述10只龍頭股昨日累計吸金達10.44億元。
??? 概念股普漲
??? 5月3日,安潔科技早間開盤后,股價一直徘徊在平盤線上,至10:15左右開始走高,午后2點則直線拉升觸及漲停,漲幅9.98%收于18.95元/股。
??? 安潔科技的漲停,被認為與當天早間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有很大關聯。今年3月初,安潔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與小米主要在智能手機金屬小件及金屬大件等產品存在合作關系,且表態隨著小米等客戶的快速發展,公司也將成長。
??? 同日,安潔科技證券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與小米之間的合作主要由旗下子公司威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威博精密”)完成。
??? 威博精密由安潔科技于2017年以34億元全資收購,但由于前者業績承諾未達預期,從而導致后者在去年年報中計提了1.19億元商譽減值。資料顯示,在2014年至2016年,威博精密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終端產品主要為OPPO、VIVO、華為、小米、聯想等國內品牌智能手機。
??? “2018年,威博精密與小米間的合作會進一步加深,營收占比也會因此提升,小米很可能成為威博精密的第一大客戶。”上述證券部人士說。
??? 盡管未如安潔科技一樣漲停,但作為供應鏈主要提供商的普路通(17.950, 0.80, 4.66%)(002769.SZ),也錄得4.66%的漲幅。
??? 國金證券分析師蘇寶亮表示, 2014年普路通對小米服務取得的收入占服務類業務總收入的75.86%,小米為普路通貢獻的毛利占所有毛利的比重為45.75%。也正因此,小米手機出貨量的高低變化,也對普路通業績有著較大影響。
??? 2017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123%,由此使普路通服務費收入大幅增長。財務數據顯示,普路通去年營收同比增長49.67%,高達53.81億元。
??? 除上述兩家外,受5月3日小米將上市消息的刺激,當天Wind資訊中統計的另外38家相關概念股中,還有31家出現了股價上漲,占比超過八成。其中,股價漲幅在5%以上的還有7家,占比為17.5%。
??? 此外在業績層面,40家小米概念股中,去年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的達到37家,占比為92.5%;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有26家,占比達到65%。
??? 真假概念股
??? 實際上,在5月3日小米將于港交所上市的消息傳出后,包括智動力(300686.SZ)、二六三(002467.SZ)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回應了與其存在合作的問題。
??? 但并非所有的小米概念股都是“小米概念股”。以3日出現漲停的奮達科技(9.410, 0.86, 10.06%)(002681.SZ)為例,此前外界一直傳言公司將為小米代工生產一款音箱新品,且預計年產量超過70萬臺。
??? 當天奮達科技一位人士表示,公司在2014年曾確實與小米有過合作,且當時雙方合作的產品量還挺大,但此后逐漸疏遠。
??? “外界可能有些誤解,現在公司和小米合作的量不大,占公司營收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上述奮達科技人士說。
??? 廣發證券一位策略分析師對此認為,相較于外界熟知小米是一家手機廠商,近年來其已通過投資構建了包括智能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三個方向的商業模式,真正具有小米烙印概念股的企業也應該基于此。
??? 上述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進一步解釋,在制造強國、新零售等政策及產業戰略趨勢推動下,小米的上市,將使其生態鏈終端產品生產商受益最多,其次是業務占比大的代工公司,最后則是供應鏈零部件公司。
??? “從投資角度來看,除小米公司自身的巨大成長潛力外,應沿著小米生態鏈終端產品公司、小米體系代工生產公司和小米體系核心供應鏈公司三大維度尋找相關投資機會。”該策略分析師說。
??? 據不完全統計,在小米生態鏈終端產品公司中,開潤股份(77.150, 0.76, 0.99%)(300577.SZ)與其合作打造了“90分旅行箱”,這一產品衍生出的B2C業務已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硬件供應商方面,除上文提及的普路通,還有歐菲科技(17.710, 0.39, 2.25%)、深天馬、京東方等多家A股公司;此外在家電核心供應商方面,由于小米在凈水器、電視、空氣凈化器以及電飯煲等方面的布局,包括新寶股份(9.720, -0.06, -0.61%)(002705.SZ)、麥格米特(38.800, 0.21, 0.54%)(002851.SZ)等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 老杳表示,小米的上市也許對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很難產生大的影響,但在融資便利情況下,對小米國際化也有促進作用。他同時認為,小米的上市也預示著對產業鏈上游的投資才剛剛開始。
??? “(小米上市)對中國未來十年的互聯網格局會產生深遠影響,對互聯網生態影響將大于硬件生態的影響。”老杳說。
本土生長的“世界小米”
8年前的4月6日,在雷軍和其初創團隊的努力之下,一家名叫“小米”的創業公司悄然開張。小米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打破常規的過程。熟悉雷軍的人對他的“軸”印象深刻,他堅持認為要“像鯰魚一樣去攪活一個行業”。就這樣,小米在一路罵聲中長大,雷軍也因為“破壞”了手機行業原有的價格策略和游戲規則而一戰成名。
備戰IPO前夕,雷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米的商業模式與蘋果和亞馬遜截然不同,盡管小米吸收了這些公司的一些獨特之處,但最終小米的商業模式還是會自己創新,“我沒有興趣成為第二個喬布斯或者第二個貝佐斯”。
根據3日披露的招股書,小米的營收分為四個業務板塊,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長222.7%.
2017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9141萬臺。盡管小米在外界眼中仍是一家靠智能手機驅動的公司,連續三年智能手機收入占比逾七成,但雷軍昨日特別強調,并不期望硬件成為小米利潤的主要來源。雷軍稱,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凈利率不會超過5%”。
“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正如其所言,小米正通過生態鏈的投資布局滲透到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方方面面。根據招股書,2017年小米生態鏈的收入達到了234.47億元,在整個集團的收入占比提升到了20.5%;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資了210家生態鏈公司,超過90家公司專注于開發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產品。
如今,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根據招股書,小米的用戶平均互聯網收入已經從2015年的28.9元上升到2017年的57.9元。2017年,小米8.6%的營業收入和39.3%的毛利來自互聯網服務。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69.3%.
招股書透露,小米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的30%用于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于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于全球擴展。
就在遞交IPO申請當天,小米與長江和記合作,小米的產品初期將在長江和記旗下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和英國的3集團的店鋪,以及在愛爾蘭、英國和荷蘭的豐澤、Superdrug和Kruidvat店鋪推出。此外,小米還將擴展與長江和記在歐洲市場電訊店鋪的合作,協議包括在丹麥、愛爾蘭與瑞典等地電訊市場為智能手機、“小米生態鏈智能硬件”及生活方式產品作特定優先安排。
在歷次融資中,小米不乏國際資本加持,美國高通、印度塔塔、俄羅斯投資基金DST等大型投資機構紛紛入局,體現了國際資本對于中國互聯網創新模式的認可。
而記者獲得的一份小米Pre-IPO項目推介材料顯示,小米的市值介于854億美元至1351億美元間。多個接近投行的人士判斷,小米的IPO估值將大概率超過1000億美元。
如今,定位于“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已經成為有中國特色數字經濟的一張名片。無論是在上市制度上的創新,還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小米都不會是個案,后續包括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等在內的數字經濟新業態將越來越深度地影響世界。
資本市場開放迎“星”
根據港交所披露,4月30日起,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產業公司以及已在歐美成熟市場上市的創新產業公司,可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彼時,李小加表示,首批新經濟公司有望于2018年6月或7月在香港上市。
原港交所主席周松崗亦提出:“港交所已經開始重大轉型,這才剛剛開始。”他說,希望通過上市規則改革,吸引更多創新型、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培養它們)變成數個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以共同服務于內地和香港的實體經濟。
小米此次“同股不同權”的安排便頗具創新性。招股文件顯示,截至目前,小米的總股本為20.94億股,其中包括6.695億股A類股份、14.25億股B類股份。按照約定,除保留事項外,A類股份就股東大會決議案1股可投10票,B類股份則1股投1票。
借此,擁有小米31.41%股權的雷軍(持有A類股4.295億股,占總股本的20.51%;持有B類股2.28億股,占總股本的10.9%),總計獲得55.7%的投票權(4.295億A類股對應+2.28億B類股對應),從而建立起對小米非常牢固的控制力。
A股市場的動作同樣高效務實。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明確新經濟企業可以通過試點方式,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登陸A股將獲得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歷史原因,BATJ等相關公司遠赴境外上市,A股投資者錯失了分享這些互聯網巨頭成長收益的機會。而CDR的推出,無疑將為新經濟龍頭企業回歸A股掃清障礙,A股將迎來真正的互聯網龍頭企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監管層尚未披露試點規則及名單,所以無法確定小米發行CDR的計劃和時間,但考慮到小米即將作為“同股不同權”的試點登陸港股,緊隨其后發行CDR的可能性很大。
小米概念股引起資本市場廣泛關注
小米赴港上市引起資本市場廣泛關注,與其在物聯網、智能硬件產業領域的特殊地位不無關系。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戰略咨詢發布了中國暨中關村獨角獸企業榜單,榜單顯示: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164家,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集團估值為460億美元,在164家獨角獸企業中排名第三。另外,小米生態圈中的納恩博、智米科技兩家企業也位列上述榜單。
對此,東方證券表示:截至2017年底,小米已投資超過100家生態鏈相關公司,發布的產品種類超過200款,品類從手機周邊產品、智能硬件擴展到生活用品。隨著公司主要目標群體年輕人消費能力提升以及生態鏈的更加完善和國內國外的廣泛布局,小米集團的營業收入仍將快速增長。建議關注小米產業鏈龍頭公司歐菲科技、長信科技、合力泰等,新型物聯網硬件元器件供應商環旭電子、全志科技等。
另外,中信證券表示:戰略性關注小米公司自身的成長性,關注其在手機、生態鏈硬件、物聯網等領域的成長空間。此外,基于MIUI平臺的軟件、互聯網和金融服務有望貢獻更多收入。中長期看,小米有望向真正的國際一線科技龍頭公司挺進。小米產業鏈和生態鏈公司正陸續登陸資本市場,相關公司投資價值值得研究。主要包括:普路通、開潤股份、共達電聲等。
從整體機構評級來看,在66只小米產業鏈相關股票中,有44只個股近30日內被機構給予了“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18只個股被機構扎堆看好,近30日內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在5家以上,喜臨門(15家)、歐菲科技(14家)、美的集團(13家)、裕同科技(12家)、京東方A(11家)和信維通信(11家)等6只個股近30日內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超10家,其余機構扎堆看好的12只個股分別為:三環集團、日海通訊、御家匯、TCL集團、欣旺達、藍思科技、廣信材料、順絡電子、科銳國際、合興包裝、開潤股份和萊克電氣。在機構的集體推薦下,后市表現值得密切跟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