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塊鏈被視為互聯網之后又一可能帶來革命性變革的技術,不過目前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卻并沒有大規(guī)模涉足其中,而是在邊緣觀望和試水。但在幣圈,BAT不下場,頂著“BAT”大名的項目卻已出現,這就是基本注意力幣,英文全稱“BasicAttentionToken”。2017年5月31日上線發(fā)布后,BAT僅用了30秒就完成了ICO募集指標3600萬美元,創(chuàng)造ICO歷史記錄;今年上半年虛擬貨幣市場遭遇熊市,BAT在最高點回落后卻數度反彈,算是相對穩(wěn)健的幣種。從這些市場反應看,它可并不是冒名而來的李鬼,而是真有實力的李逵。那么,這個BAT到底何方神圣,何以能在幣圈攪動風云?
?
一、注意力幣的發(fā)展前史:Brave瀏覽器與區(qū)塊鏈的因緣
要說注意力幣BAT,就得先說Brave瀏覽器,二者關系類似父子,共生共存。
Brave瀏覽器的名聲不大,但創(chuàng)始人BrendanEich卻來頭不小,是Javascript和Firefox瀏覽器的創(chuàng)始人。有過瀏覽器開發(fā)的經驗,Eich做起來自然得心應手,技術實力不會讓人懷疑。不過要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必須要有新的思路,找到市場需求點。
對新生的Brave來說,這個點就是廣告攔截。
2016年1月,Brave正式上線。新生的Brave有三個鮮明特色,第一個讓Brave搭上了廣告攔截的風潮獲得了初始用戶,第二個讓它遇到危機不過最終得以和出版商繼續(xù)合作,第三個將它引導到虛擬貨幣的風云場。
首先,Brave可以攔截廣告、大幅提升用戶瀏覽速度。
BrendanEich說:“因為它將阻止所有的Cookies、所有會讓使用者在搜索時留下記錄的方式以及所有會跳出廣告的語法,用戶在使用它進行網頁瀏覽時會感到明顯的速度提升。如果在臺式機上使用,它的運行速度將會較其他瀏覽器快40%;如果在手機上使用,它的運行速度將會更是會較其他瀏覽器快四倍。”
開源,注重隱私,屏蔽廣告和追蹤代碼,減少流量和時間消耗,靠著這些它贏得了首批用戶。
第二,相比于直接用AdBlocker等廣告攔截工具徹底阻擋廣告,Brave給用戶提供了選擇。
在它的“Bravery”菜單中,用戶可自行選擇“用廣告支持這個網頁”或者是“捐錢給這個網站”。廣告點擊率是很多網絡媒體的生存依賴,Brave瀏覽器試圖在給用戶良好體驗的同時,也保護網絡媒體的收益。
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給自己創(chuàng)造收益。Eich的設想一開始就不是徹底屏蔽廣告,而是優(yōu)化廣告瀏覽體驗,能讓用戶自己決定看不看,以及通過“云機器人”來決定投放位置,從中抽取15%的廣告收入。
這個設想很美妙,但也引來了Brave的第一次外部危機。
Brave和其他以廣告攔截為賣點的應用一時風行,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于攔截廣告斷了一些網絡媒體的財路,反廣告攔截的技術(例如反廣告攔截的應用Pagefair)和輿論很快出現。
而剛上線不久的Brave,就成為了“被打”的那只出頭鳥。
據巴比特2016年4月9日消息,Brave發(fā)布之后,美國報業(yè)協會(NAA)的17名成員,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向Brave聯合發(fā)出警告信,稱Brave提出的商業(yè)計劃“明顯是違法的”,其商業(yè)模式是盜用他們的內容來獲取收益。
一開始就試圖走中間路線、在瘋狂的廣告轟炸與徹底的廣告攔截之間謀求平衡的Brave自然叫冤不已。但喊冤是沒用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消除誤會謀求合作,切實保障這些媒體大佬們的利益。
Brave立即發(fā)表聲明,稱他們是NAA的解決方案而不是NAA的敵人,希望有機會與NAA坐下來討論Brave的雙贏解決方案。此外他們還拉來用戶站臺,表示“我們將與所有互聯網用戶并肩作戰(zhàn),這些用戶理應獲得比如今廣告肆虐的方法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是Brave的第一次危機,盡管仍有爭議,但從效果而言,雙方的分歧某種程度上的確得到彌合。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不久Brave獲得了新的投資,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也先后入駐。
Brave的第三個特色是,用戶可通過觀看廣告獲得小額比特幣的激勵。
Brave一早便擁抱了區(qū)塊鏈和數字貨幣。起初,它只是和錢包商BitGo以及Coinbase合作,提供比特幣錢包和購買工具。也就是說,只是借用了比特幣用來支付,伴著大樹乘涼。
對于后來BAT所依賴的以太坊,創(chuàng)始人BrendanEich當時表示:“我們只堅持用比特幣,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無摩擦的貨幣。”
不過雖然聲猶在耳,到了第二年,Brave就再次做出重大改變:他們不愿再僅僅滿足于使用比特幣,而是擁抱以太坊,發(fā)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并且在自己的瀏覽器上用于支付。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基本注意力幣BAT。
?
二、注意力幣的誕生
互聯網時代,“注意力”“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早已不再陌生。用戶的行為能產生價值,產生的數據是未來世界的重要資產,這些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然而,現在從用戶的注意力上獲得收益的,是谷歌、Facebook、百度等大平臺。他們收集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進行推送。用戶自己并沒有從中獲得收益,還面臨著隱私泄露甚至網絡詐騙等安全問題。
Brave推出的注意力幣要做的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跳過中間商,讓用戶、廣告商、媒體出版商都能夠受益,謀求三贏。
Brave使用ANONIZE算法,能統計用戶行為,比如點擊什么鏈接最多,或在哪個網站頁面停留時間最久。此時的Brave相當于一個數據采集器,不過它在用戶與廣告商和內容的匹配接觸上都使用了匿名機制,對用戶的行為數據加密保護,消除了一些隱私安全上的擔憂。
這些行為使用“注意力”這個單位來量化,具體方式是在瀏覽器中嵌入區(qū)塊鏈賬本系統,而這個系統中流通的代幣就是BAT(注意力幣)。
Brave用戶在觀看廣告、瀏覽內容的時候,花費了注意力,就會獲得相應的BAT作為獎勵;網站主憑借廣告和優(yōu)質內容成功吸引了用戶的注意力,系統也會對其進行獎勵。用戶的BAT能夠用來為優(yōu)質內容付費,也能夠在交易所流通。用戶和網站主獲得的注意力代幣都來自商家的廣告費用投入。
在這套模式中,用戶獲得激勵和收益,他們的行為數據能夠讓廣告商更好地描繪用戶畫像,提升廣告投放效率。出版商、網站、內容生產者也因為優(yōu)質的內容獲得收益,激勵他們生產出更多優(yōu)質內容,來吸引更多用戶和廣告商。
這樣,整合了BAT的Brave瀏覽器再度升級,讓用戶、廣告主、內容生產商、網站主處于一個良性循環(huán)之中。
當然,借道Brave瀏覽器的注意力幣,因為是和瀏覽器捆綁在一起,本質上來說是特定應用內的虛擬貨幣。廣告商需要向Brave公司購買貨幣來對出版商支付,而注意力幣的整個生態(tài)系統依賴于公司的維護,這樣的二者共生關系對其前景發(fā)展無疑有著相當的影響。
不過目前來看,這款瀏覽器的用戶已經獲得大量增長。根據今年五月的消息,Brave的用戶數已經超過五百萬,入駐出版商已經達到一萬多家。
或許正因為此,市場對注意力幣可謂相當肯定。在今年上半年的熊市背景之下,BAT成績仍然不錯,流通市值穩(wěn)定在40名上下。
?
三、數據挖礦和行為挖礦的模式啟迪
BAT的火爆,除了Brave優(yōu)秀的商業(yè)模式之外,更在于市場對于數據挖礦和行為挖礦的看好。Brave用戶通過消費自己的注意力來獲得BAT激勵,便是行為挖礦的典型模式。
如今,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全球普及,用戶行為幾乎是時時刻刻可以被捕捉的,這些行為數據都是未來世界的資產。用戶的一個個行為,都可以像BAT一樣,轉化為挖礦行為,既提供數據,也為自己賺取收益。BAT去年ICO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人們對這種模式的認可。
在BAT之后,市場上陸陸續(xù)續(xù)有借鑒其思想的產品出現,例如網易星球,我們在星球上瀏覽、交易、社交等可以增加原力值,原力原高,黑鉆就越多。此外虛擬貨幣中還有2017年6月末上線的ADX、2018年1月上線的DATA等,也是針對和BAT相同的市場,并特別針對現在的信息欺詐問題。
在人們對自己的數據安全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有了區(qū)塊鏈技術加持的這些項目,發(fā)展前景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轉載自BB財經(www.bbcaijing.cn),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