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吳子鵬)電氣化、智能化與軟件定義汽車(SDV)的融合,正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引領全球創新的核心邏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3128.2 萬輛和 3143.6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7% 和 4.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1288.8 萬輛和 1286.6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4.4% 和 35.5%;2025 年 6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 53%。
?
在恩智浦 2025 年汽車領導力媒體開放日期間,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李曉鶴表示:“恩智浦深耕中國已經有 39 年的歷史,中國市場占據了公司三分之一的銷售額。在汽車工業領域,中國的汽車工業代表了全球領先的技術,我們立志在中國打造強有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以保障我們的全球競爭力。”
?
?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與汽車嵌入式系統業務總經理 Jens Hinrichsen 指出,超過 50% 的新能源滲透率,真實地展現了中國汽車市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實力。所以在過去幾年里,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已經形成。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讓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地將新型創新技術推向市場,開發新平臺和推出新技術只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
?
作為半導體供應商,恩智浦認為,保持創新步伐不斷向前至關重要。同時,這種創新也需要具備可擴展性,硬件和軟件功能需要能夠在多個品牌間擴展,并滿足汽車制造商不同車型的需求。
?
Jens Hinrichsen 在分享中提到,要保持成本競爭力并推動未來更快的創新速度,就需要非常創新且高效的生產方式。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將功能與硬件分離,通過軟件定義功能,然后在強大的車載計算平臺上集中管理這些功能,也就是軟件定義汽車。恩智浦正在投入大量精力,賦能客戶將這種數字化愿景變為現實。
?
在恩智浦 “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 戰略下,該公司致力于為中國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更快的創新周期、更好的產品優化以及更高的研發效率,在中國打造強有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以保障其全球競爭力。其中,為賦能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恩智浦在中國建立了 ECEC—— 電氣化客戶賦能中心,不僅幫助恩智浦自身提高產品質量,同時還賦能于該公司的客戶,幫助他們在建立新生產線時提高生產線樣品的質量。
?
同時,隨著這些創新投入和資源匹配,恩智浦在中國市場也構建了一個強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比如,就在恩智浦 2025 年汽車領導力媒體開放日期間,該公司官宣和深藍汽車、長城汽車進一步深化合作,并宣布零跑全新的LEAP 3.5中央集成電子電氣架構中采用恩智浦S32K388,助力其實現中央域控集成進一步升級。恩智浦半導體全球市場與銷售副總裁、大中華區汽車電子總經理劉芳在演講中說:“對于汽車產業而言,不變的一點是:車還是車。恩智浦對于車安全性的考量、對于汽車以人為本、需求為先的服務理念,是我們對于客戶和業態的承諾,對于合作伙伴共同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的生態理念,這些都不會因為技術上的迭代,創新性的革命所變化,這是我們的初心?!?br /> ?
?
2024 年,恩智浦對外發布首個全新集成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CoreRide 開放平臺,有效地簡化開發過程的復雜性,并為新一代汽車提供必要的構建模塊。該平臺的設計允許在各種車型之間進行無縫擴展,無論是緊湊型汽車還是 SUV,從域架構到完全集中式架構,都能提供靈活的適應性。
?
從硬件構成來看,CoreRide 開放平臺主要包含了 S32 處理計算、網絡和系統電源管理。2025 年 3 月,恩智浦正式發布全新一代 S32K5 MCU 系列,擴展恩智浦 CoreRide 平臺,為可擴展的軟件定義汽車(SDV)架構提供預集成的區域控制和電氣化系統解決方案。Manuel Alves 表示:“全新一代 S32K5 系列突破了 MCU 性能的界限,同時又兼顧了區域控制解決方案所必需的安全性、高效率和隔離功能。采用 S32K5 的恩智浦 CoreRide 平臺將幫助汽車制造商和一級供應商加速區域控制架構的開發,為軟件驅動的創新提供可擴展的基礎?!?br /> ?
據介紹,S32K5 MCU 系列搭載 Arm Cortex-M7 和 Cortex-R52 內核,運行頻率為 200-800MHz,提供單核、多核或鎖步內核配置,配備以太網、CAN FD。值得注意的是,S32K5 MCU 系列是業界首個采用 16 納米 FinFET 工藝,并集成 MRAM(磁性隨機存儲器)的產品。其 MRAM 容量高達 41MB,具有非常高的持續性,可以反復多次地對程序進行擦寫。這些特性能夠在軟件定義汽車中大顯身手,提供可擴展的設置,支持從 IO 聚合器到車身、舒適或底盤、區域控制器應用的開發。
?
同時,Manuel Alves 強調:“對于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而言,可能會出現黑客攻擊或其他情況,在電子控制單元(ECU)進行軟件更新時,要能夠非常安全地存儲內容。因此最為重要的就是速度 —— 編程速度和更新存儲速度,這也是 S32K5 MCU 系列上 MRAM 的價值。另外,作為恩智浦 CoreRide 平臺的擴展和延伸,S32K5 MCU 系列也能夠幫助設計人員更好地應對軟件定義汽車過程中軟件的復雜性挑戰。”
?
?
在智能化方面,恩智浦 ADAS 市場總監顧環宇重點介紹了第三代 4D 成像雷達旗艦處理器 ——S32R47。4D 成像雷達的核心價值是能夠為高階自動駕駛提供 “全天候、全天時、遠距離、高精度” 的環境感知能力,以及為系統提供關鍵冗余。因此,其已成為高階自動駕駛落地的關鍵傳感器,推動 L3 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
S32R47 雷達應用微處理器單元 (MPU),支持新一代成像雷達傳感器,適用于從 ADAS L2 + 到 L4 應用,實現更高分辨率的感知能力,對弱勢道路使用者(VRU)和道路遺撒貨物檢測等高級用例至關重要。S32R47 能夠支持高性能計算,搭載 4 個 Arm? Cortex?-A53 內核 @1200MHz,帶有 Neon 和 FPU;還有 3 個 Arm Cortex-M7 內核 @400MHz,采用鎖步安全內核配置,并配備 FPU。能夠至少處理 24×24(576)個雷達通道,通過兩個 SPT 3.8@600MHz、兩個 BBE32EP@600MHz 和兩個后處理加速器 (KQ8PPA 1 和 KQ8PPA 2),提供雷達處理加速功能。
?
顧環宇指出,目前 4D 成像雷達市場呈現分化的情況。其一是以性能為重的 4D 成像雷達市場,以歐美市場為主,恩智浦 S32R45 處理器加上 4 顆雷達收發器組成的 12 發 16 收方案是這一市場中的代表性產品;其二是以性價比為重的4D 成像雷達市場,以中國、韓國市場為代表,恩智浦 S32R41 處理器加上兩顆 3 發 4 收雷達收發器組成的 6 發 8 收方案是這一市場的代表性產品。
?
未來,中國市場的 6 發 8 收方案可能會微調為 8 發 8 收的 4D 成像雷達,歐美市場的 12 發 16 收方案也能會進一步細化為美國市場的 16 發 16 收方案,以及歐洲市場的 24 發 24 收方案。
?
和上一代 S32R45 處理器相比,S32R47 具有更高的浮點運算能力,性能提升約 2 倍,實時高效處理3倍甚至更多的天線通道,功效提升超過 2.5 倍,封裝尺寸縮小了 38%,最低的功耗降低到 18 瓦,能夠有效應對 4D 成像雷達上車的關鍵挑戰。同時,恩智浦也推出了 S32R47 處理器的衍生產品 ——S32R43 處理器,兩者之間管腳對管腳兼容,滿足客戶的差異化創新。隨著 S32R47 處理器的發布,恩智浦能夠提供從入門級到性能級,再到 Performance Max 的 4D 成像雷達解決方案。
?
?
目前汽車 BMS 設計面臨很多關鍵挑戰,比如:
?續航與可持續性挑戰:如何通過提升測量精度延長續航與電池壽命;
?上市時間挑戰:如何縮短每個平臺的開發周期,優化制造流程;
?成本挑戰:如何通過可擴展性與系統優化,降低架構成本;
?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與可靠性挑戰:如何確保系統級功能安全設計,確保全生命周期測量精度;?
?未來適應挑戰:如何準確預測未來趨勢。
?
從架構演進來看,今天恩智浦已經在向自己的客戶廣泛推廣下一代無軟件電池包,也就是 software-free 電池包——在 BMS 系統里,把 BMU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模塊里的 MCU 省掉,把軟件算法上移;下一代電池包被稱為智能邊緣,也可以叫智能網關,所有采集的數據直接匯總到 HPC 中,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恩智浦不僅為 BMS 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其優勢還體現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的精度控制上。周翔圍繞下一代 18 通道鋰電池電芯控制器系列 BMx7318/7518 進行說明。恩智浦 BMx7318/7518 IC 系列采用全新的芯片架構,結合領先的大電流注入法(BCI)與電磁抗擾(EMI)性能,可減少 50% 的外部元件需求,幫助 OEM 和一級供應商顯著降低成本。同時,該方案集成模擬前端、電池接線盒及網關功能于單芯片(如 I-sense 或 SPI2TPL 橋接器等),以及非常創新性地集成了 TPL、SPI 接口。
?
BMx7318/7518 的超長壽命、系統靈活性及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完美適配汽車電氣化的多樣化需求。相關產品滿足汽車 ASIL-C 功能安全等級認證,提供 25 年的使用壽命保證。
?
?
未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持續領跑全球,恩智浦將繼續以 “在中國打造強有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為支點,在軟件定義、智能化感知與電氣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中,賦能中國車企將數字化愿景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同時為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提供 “中國方案” 的范本,讓創新的速度與質量在產業躍遷中同頻共振。
?
在恩智浦 2025 年汽車領導力媒體開放日期間,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李曉鶴表示:“恩智浦深耕中國已經有 39 年的歷史,中國市場占據了公司三分之一的銷售額。在汽車工業領域,中國的汽車工業代表了全球領先的技術,我們立志在中國打造強有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以保障我們的全球競爭力。”
?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李曉鶴
汽車產業變革下的半導體技術驅動力
恩智浦在媒體日上分享的數據顯示,2030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突破 1.3 萬億美元,其中智能網聯汽車、云端 AI 和邊緣設備等將成為核心增長極。如上所述,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過程中,電氣化、智能化與軟件定義汽車將重新定義當下和未來的汽車。?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與汽車嵌入式系統業務總經理 Jens Hinrichsen 指出,超過 50% 的新能源滲透率,真實地展現了中國汽車市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實力。所以在過去幾年里,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已經形成。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讓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地將新型創新技術推向市場,開發新平臺和推出新技術只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
?

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高級模擬與汽車嵌入式系統業務總經理 Jens Hinrichsen
?作為半導體供應商,恩智浦認為,保持創新步伐不斷向前至關重要。同時,這種創新也需要具備可擴展性,硬件和軟件功能需要能夠在多個品牌間擴展,并滿足汽車制造商不同車型的需求。
?
Jens Hinrichsen 在分享中提到,要保持成本競爭力并推動未來更快的創新速度,就需要非常創新且高效的生產方式。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將功能與硬件分離,通過軟件定義功能,然后在強大的車載計算平臺上集中管理這些功能,也就是軟件定義汽車。恩智浦正在投入大量精力,賦能客戶將這種數字化愿景變為現實。
?
在恩智浦 “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 戰略下,該公司致力于為中國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更快的創新周期、更好的產品優化以及更高的研發效率,在中國打造強有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以保障其全球競爭力。其中,為賦能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恩智浦在中國建立了 ECEC—— 電氣化客戶賦能中心,不僅幫助恩智浦自身提高產品質量,同時還賦能于該公司的客戶,幫助他們在建立新生產線時提高生產線樣品的質量。
?
同時,隨著這些創新投入和資源匹配,恩智浦在中國市場也構建了一個強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比如,就在恩智浦 2025 年汽車領導力媒體開放日期間,該公司官宣和深藍汽車、長城汽車進一步深化合作,并宣布零跑全新的LEAP 3.5中央集成電子電氣架構中采用恩智浦S32K388,助力其實現中央域控集成進一步升級。恩智浦半導體全球市場與銷售副總裁、大中華區汽車電子總經理劉芳在演講中說:“對于汽車產業而言,不變的一點是:車還是車。恩智浦對于車安全性的考量、對于汽車以人為本、需求為先的服務理念,是我們對于客戶和業態的承諾,對于合作伙伴共同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的生態理念,這些都不會因為技術上的迭代,創新性的革命所變化,這是我們的初心?!?br /> ?

恩智浦半導體全球市場與銷售副總裁、大中華區汽車電子總經理劉芳
軟件定義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革新
在恩智浦 2025 年汽車領導力媒體開放日期間,除了公司戰略布局的解讀,前沿技術的分享也是一大亮點。首先是軟件定義汽車,其核心思想是將汽車的各個功能、控制和駕駛體驗通過軟件來實現和管理,從而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可定制性和智能化。恩智浦半導體資深副總裁兼汽車微控制器總經理 Manuel Alves 重點分享了 CoreRide 平臺如何賦能軟件定義汽車,以及全新 S32K5 MCU 家族如何在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下賦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升級。?

恩智浦半導體資深副總裁兼汽車微控制器總經理 Manuel Alves
?2024 年,恩智浦對外發布首個全新集成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CoreRide 開放平臺,有效地簡化開發過程的復雜性,并為新一代汽車提供必要的構建模塊。該平臺的設計允許在各種車型之間進行無縫擴展,無論是緊湊型汽車還是 SUV,從域架構到完全集中式架構,都能提供靈活的適應性。
?
從硬件構成來看,CoreRide 開放平臺主要包含了 S32 處理計算、網絡和系統電源管理。2025 年 3 月,恩智浦正式發布全新一代 S32K5 MCU 系列,擴展恩智浦 CoreRide 平臺,為可擴展的軟件定義汽車(SDV)架構提供預集成的區域控制和電氣化系統解決方案。Manuel Alves 表示:“全新一代 S32K5 系列突破了 MCU 性能的界限,同時又兼顧了區域控制解決方案所必需的安全性、高效率和隔離功能。采用 S32K5 的恩智浦 CoreRide 平臺將幫助汽車制造商和一級供應商加速區域控制架構的開發,為軟件驅動的創新提供可擴展的基礎?!?br /> ?
據介紹,S32K5 MCU 系列搭載 Arm Cortex-M7 和 Cortex-R52 內核,運行頻率為 200-800MHz,提供單核、多核或鎖步內核配置,配備以太網、CAN FD。值得注意的是,S32K5 MCU 系列是業界首個采用 16 納米 FinFET 工藝,并集成 MRAM(磁性隨機存儲器)的產品。其 MRAM 容量高達 41MB,具有非常高的持續性,可以反復多次地對程序進行擦寫。這些特性能夠在軟件定義汽車中大顯身手,提供可擴展的設置,支持從 IO 聚合器到車身、舒適或底盤、區域控制器應用的開發。
?
同時,Manuel Alves 強調:“對于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而言,可能會出現黑客攻擊或其他情況,在電子控制單元(ECU)進行軟件更新時,要能夠非常安全地存儲內容。因此最為重要的就是速度 —— 編程速度和更新存儲速度,這也是 S32K5 MCU 系列上 MRAM 的價值。另外,作為恩智浦 CoreRide 平臺的擴展和延伸,S32K5 MCU 系列也能夠幫助設計人員更好地應對軟件定義汽車過程中軟件的復雜性挑戰。”
?
智能化:4D 成像雷達的性能突破
智能化對汽車發展的重要性,可以類比為 “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 的顛覆性革命。它不僅改變了汽車的功能屬性,更重塑了整個產業的底層邏輯。?
在智能化方面,恩智浦 ADAS 市場總監顧環宇重點介紹了第三代 4D 成像雷達旗艦處理器 ——S32R47。4D 成像雷達的核心價值是能夠為高階自動駕駛提供 “全天候、全天時、遠距離、高精度” 的環境感知能力,以及為系統提供關鍵冗余。因此,其已成為高階自動駕駛落地的關鍵傳感器,推動 L3 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

恩智浦 ADAS 市場總監顧環宇
?S32R47 雷達應用微處理器單元 (MPU),支持新一代成像雷達傳感器,適用于從 ADAS L2 + 到 L4 應用,實現更高分辨率的感知能力,對弱勢道路使用者(VRU)和道路遺撒貨物檢測等高級用例至關重要。S32R47 能夠支持高性能計算,搭載 4 個 Arm? Cortex?-A53 內核 @1200MHz,帶有 Neon 和 FPU;還有 3 個 Arm Cortex-M7 內核 @400MHz,采用鎖步安全內核配置,并配備 FPU。能夠至少處理 24×24(576)個雷達通道,通過兩個 SPT 3.8@600MHz、兩個 BBE32EP@600MHz 和兩個后處理加速器 (KQ8PPA 1 和 KQ8PPA 2),提供雷達處理加速功能。
?
顧環宇指出,目前 4D 成像雷達市場呈現分化的情況。其一是以性能為重的 4D 成像雷達市場,以歐美市場為主,恩智浦 S32R45 處理器加上 4 顆雷達收發器組成的 12 發 16 收方案是這一市場中的代表性產品;其二是以性價比為重的4D 成像雷達市場,以中國、韓國市場為代表,恩智浦 S32R41 處理器加上兩顆 3 發 4 收雷達收發器組成的 6 發 8 收方案是這一市場的代表性產品。
?

圖源:恩智浦
?未來,中國市場的 6 發 8 收方案可能會微調為 8 發 8 收的 4D 成像雷達,歐美市場的 12 發 16 收方案也能會進一步細化為美國市場的 16 發 16 收方案,以及歐洲市場的 24 發 24 收方案。
?
和上一代 S32R45 處理器相比,S32R47 具有更高的浮點運算能力,性能提升約 2 倍,實時高效處理3倍甚至更多的天線通道,功效提升超過 2.5 倍,封裝尺寸縮小了 38%,最低的功耗降低到 18 瓦,能夠有效應對 4D 成像雷達上車的關鍵挑戰。同時,恩智浦也推出了 S32R47 處理器的衍生產品 ——S32R43 處理器,兩者之間管腳對管腳兼容,滿足客戶的差異化創新。隨著 S32R47 處理器的發布,恩智浦能夠提供從入門級到性能級,再到 Performance Max 的 4D 成像雷達解決方案。
?

圖源:恩智浦
?電氣化:高效與安全的電池管理革新
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電氣化的價值不僅是一次動力系統的技術升級,更是汽車產業從 “機械定義” 向 “軟件定義” 躍遷的核心支點。恩智浦大中華區資深市場總監周翔在這個環節重點分享了恩智浦的 BMS 解決方案。?

恩智浦大中華區資深市場總監周翔
?目前汽車 BMS 設計面臨很多關鍵挑戰,比如:
?續航與可持續性挑戰:如何通過提升測量精度延長續航與電池壽命;
?上市時間挑戰:如何縮短每個平臺的開發周期,優化制造流程;
?成本挑戰:如何通過可擴展性與系統優化,降低架構成本;
?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與可靠性挑戰:如何確保系統級功能安全設計,確保全生命周期測量精度;?
?未來適應挑戰:如何準確預測未來趨勢。
?
從架構演進來看,今天恩智浦已經在向自己的客戶廣泛推廣下一代無軟件電池包,也就是 software-free 電池包——在 BMS 系統里,把 BMU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模塊里的 MCU 省掉,把軟件算法上移;下一代電池包被稱為智能邊緣,也可以叫智能網關,所有采集的數據直接匯總到 HPC 中,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圖源:恩智浦
?恩智浦不僅為 BMS 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其優勢還體現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的精度控制上。周翔圍繞下一代 18 通道鋰電池電芯控制器系列 BMx7318/7518 進行說明。恩智浦 BMx7318/7518 IC 系列采用全新的芯片架構,結合領先的大電流注入法(BCI)與電磁抗擾(EMI)性能,可減少 50% 的外部元件需求,幫助 OEM 和一級供應商顯著降低成本。同時,該方案集成模擬前端、電池接線盒及網關功能于單芯片(如 I-sense 或 SPI2TPL 橋接器等),以及非常創新性地集成了 TPL、SPI 接口。
?
BMx7318/7518 的超長壽命、系統靈活性及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完美適配汽車電氣化的多樣化需求。相關產品滿足汽車 ASIL-C 功能安全等級認證,提供 25 年的使用壽命保證。
?
結語
在軟件定義汽車浪潮席卷全球、中國汽車產業以電氣化與智能化引領創新的當下,恩智浦以 “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 的戰略深耕本土市場,通過技術突破與生態共建,成為驅動中國汽車快速創新的關鍵力量。從 CoreRide 平臺與 S32K5 MCU 系列賦能軟件定義汽車的功能重構,到 S32R47 處理器推動 4D 成像雷達實現高階自動駕駛的精準感知,再到 BMx7318/7518 系列破解 BMS 在續航、安全與成本上的核心難題,恩智浦不僅以全棧式技術方案回應了中國車企對快速迭代、可擴展性與安全可靠的迫切需求,更通過電氣化客戶賦能中心(ECEC)等本地化布局,加速創新從概念到落地的進程。?
未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持續領跑全球,恩智浦將繼續以 “在中國打造強有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為支點,在軟件定義、智能化感知與電氣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中,賦能中國車企將數字化愿景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同時為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提供 “中國方案” 的范本,讓創新的速度與質量在產業躍遷中同頻共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