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能被人類利用的各種物質和能量,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和生活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保證和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越來越大,但是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可再生資源的再生能力遠遠趕不上利用速度,當前這一歷史時期中,自然資源的枯竭速度已經創造了歷史。然而在實際社會中,人們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能源將給社會、地球帶來的危機,能源浪費的現象十分普遍,大量能耗白白浪費掉,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污染了環境。
能源浪費的現象在照明上表現得十分明顯,許多需要長時間照明的設備和場所如學校的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工廠、辦公樓、地鐵等公共場所照明系統的電耗驚人。這些耗電量較高的照明系統中,一些電量的正常使用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使用和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環保意識差、缺乏科學的照明控制系統等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電量浪費就難免讓人心疼。例如在夜間室內無人時,照明仍然常亮,設備區的長明燈一年耗費的電量驚人,許多白天光照強度完全足夠的區域照明也一直常亮,這種現象造成了諸多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據相關數據統計,北京科技大學的公共教學樓每天少開燈1 h,每年就可節約電量150 000 kW· h,約合節約人民幣10 萬元。由此可見,照明系統上的節能控制十分有必要,然而如何在保證實際照明需要的情況下,不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既保證照明質量,又能實現自動智能化控制,從而實現節約能源的控制系統能夠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研制出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通過單片機的數據控制功能采用紅外熱電傳感器實現系統自動判斷一定區域內的人員數量,從而自動控制照明亮度的控制系統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單片機對傳感器采集數據的收集、判斷與控制實現了節能控制照明系統,保證區域內的照明亮度,在保證實際使用功效的目標下,達到有效節約能源的目的。單片機在照明節能控制系統中的應用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更具有極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對環保、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 節能控制系統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
為了實現滿足一定區域內人員的光照照度需求,節約無效損耗的能源,從而實現能源節約,節能控制系統通過光敏元件即紅外熱電傳感器或人體感應器收集環境數據。當光敏元件檢測自然光照達到預定的某一數值時,這一數值被認為當前的自然光照已經達到了區域內使用者的光照要求,因此無需啟動照明設備。當光敏元件檢測到自然光照地域設定的數值時,表明自然光照不充足,需要補充照明,此時,安裝在區域內的人體感應裝置或熱釋電傳感器開始收集人體感應信號,相應區域的照明設備被聯通并啟動。在人離開后,人體感應裝置或熱釋電傳感器在一定時間段內收集不到人體感應信號,則認為區域內沒有人員存在,無需光照,則照明設備中斷并關閉。實驗發現熱釋電傳感器在檢測人體信號時通常對運動的人體信號檢測精度較高,而對靜止的人體信號傳感器檢測精度較差。
而通常在一定區域內的人,例如教室或圖書館中的需要光照的人體,常常處于靜止狀態,因此為防止人體靜止時傳感器給照明設備發送錯誤的信號,導致照明關閉,在設計節能控制系統時加入了紅外對射計數裝置檢測區域內的人體數量,通過人數判斷區域內的人是否確實離開。通過雙重的檢測方式大大提高了人體檢測的精度和智能化控制節能系統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從而達到真正智能控制照明系統,節約能源的目的。
圖1 所示為節能控制系統總體結構。
2 節能控制系統的總體功效
區域內燈光節能控制器通過單片機的內部程序實現對區域內照明燈管系統進行自動化智能控制和調節。從整個系統的功能效果來看,其系統的輸入參數主要是區域內人體存在信號、環境溫濕度、光照強度等特征信息當量。即:在區域內檢測到有人存在時,結合環境溫濕度、環境光照等外部因素,動態判斷是否開啟燈光系統以及照明燈具相互節能匹配方案等。
當環境光照等滿足區域內照明規范需求時,就會控制燈具不打開,即只有當區域內存在學習人員且外部環境光照強度參數達到某種閾值條件以下時,在內部計算分析判斷合理調節照明燈具開啟匹配方案,達到區域內照明燈光高效穩定節能運行效果。為了實現對區域內照明系統進行高效節能而又能靈活控制,且不耗費多余的人力、物力,系統采用單片機作為控制系統的核心控制器,同時輔助以人體感應裝置或熱釋電傳感器、紅外對射計數裝置、光敏元件檢測裝置等硬件系統保證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結合各種傳感器采集的區域實際數據,結合硬件實現信號的傳輸和控制器的分析處理,實現節能控制系統對局域內照明系統自動化、智能化節能控制。
3 節能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
設計采用熱釋電傳感器作為光照檢測和熱釋電信號處理電路的集成化模塊,模塊包括PIR 熱釋電傳感器和veneer 透鏡以及信號綜合處理芯片。所用熱釋電傳感器模塊在加上veneer 透鏡時感應距離可達到7 m,感應角度可達到110°。因為熱釋電傳感器輸出的信號幅值較小( 小于1 mV),不能被單片機所接收,更不能直接用于驅動照明系統,所以其輸出信號必須經過1 個信號處理電路,使得輸出信號轉變成適合單片機處理的數字信號。BISS0001 作為綜合處理芯片,具有高性能的信號處理能力和高度集成的芯片,內含運算放大器、定時器、狀態控制器、電壓比較器等元器件,集成芯片可以和熱釋電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構成被動式熱釋電紅外延時開關。
系統軟件設計的主要思路是對紅外計數器和熱釋電傳感器雙重檢測的數據進行雙重檢測,糾正相互之間的數據收集誤差和錯誤,并完成延時控制的功能,主程序流程如圖2 所示。
當某一個熱釋電傳感器的檢測位置沒有人體感應信號時,系統并不能確定該處是否有人員存在,這時需要紅外對射管計數裝置對此處人員進行二次確認。如果紅外對射管計數裝置的誤差存在,假如誤差為1 人,那么主程序必須認為只有當該位置人數大于1 時才可返回主程序繼續監測[3].當主程序檢測到人數增加時,延時20 s 后,熱釋電傳感器檢測人員位置,然后給照明設備開啟改位置照明的信號,從而開啟此次照明設備,并保持其他位置的照明設備狀態不變。
4 結 語
照明節能控制系統通過單片機和熱釋電傳感器、紅外對射計數裝置等硬件裝置在保證滿足一定區域內人員照明需要的情況下,不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實現智能控制照明系統,極大限度地節約了能源,實現了智能化節能控制。實踐證明,本控制系統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