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好的探測器不僅要有其內在的三鑒、四鑒探測和處理技術,更需要外觀的美感和安裝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傳輸:PSTN傳輸OUT了,“多網合一”入主流
一般而言,報警系統大致可分為兩類:簡單的報警系統,即主要由前端探測器、探測信號傳輸和報警主機三部分組成,該類系統技術已非常成熟,應用得已很普及。而大型的聯網報警系統,則將探測器和報警主機合并看成是前端部分,從報警主機到接處警之間稱作為傳輸部分,而接處警中心被稱為后端管理平臺部分。現在,我們需要關注的焦點即大型的聯網報警系統。
對于大型的報警區域聯網,傳統的PSTN通信方式或已經走到一個拐點,由于在通信前要建立實際的話音撥號物理連接,所以時間較長,完成一次報告需要10多秒,甚至近20秒的時間,存在報警信號不能及時送達報警中心的風險,尤其對一些跨多區域、大規模的PSTN組網的用戶報警,風險將會更大。除了速度慢之外,基于PSTN的報警聯網還其它的固有缺陷,不妨再羅嗦一下:傳統電話報警是單向通信,報警中心是被動接收前端主機上報的信息。而網絡報警,中心除接收前端上報的信息外,還可對前端設備進行訪問;傳統電話報警,線路出現故障,報警中心很難發現,而網絡報警,傳輸一旦故障,報警中心會立刻顯示;還有傳統電話報警,中心經常會接到不明信息,這些都與線路噪聲和故障有關,而網絡通信可以極大地提高傳輸質量和系統的可靠性。
安防業界已充分認識到PSTN組網的種種弊端,并隨著網絡技術和應用趨勢的日益成熟,從而使得防盜報警在聯網傳輸技術上的網絡化升級已顯現出不可阻擋之勢。話還得說回來,盡管我們前面數落了PSTN,但基于非常成熟的電話交換技術,其研發之初也并非為了報警應用,所以人們沒有忘記它輝煌歷史的“功大于過”,據了解,現在全國各地眾多報警中心,盡管紛紛采用了IP網絡報警聯網,但PSTN仍作為備份方案保留著,常被用作雙網互備。
先進技術的發展從來就是“后浪推前浪”的,在防盜報警系統中,剛剛還在議論IP有線網絡架構,新的3G技術的燎原之勢又將開辟報警無線傳輸的新時代。隨之,人們便又更多地關注報警聯網、報警信息轉發、報警聯動的多渠道性、便利性和迅捷性。除有線的PSTN和IP網絡外,無線技術無疑又成為了行業關注的重點。由于安裝維護便利,目前無線報警系統所占據的份額越來越大,在家居安防,小型商業報警系統中逐步廣泛應用。此外,從多家廠商展位上也可查探到,報警系統警情報告通訊方式呈現出多樣化并存的形式,如從最基本的RS485、CAMBUS等總線,到PSTN、TCP/IP、GSM、GPRS、EMAIL、SMS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通訊方式,可讓用戶盡心組合挑選。傳輸方式上,報警控制主機一般都兼有總線+有線網絡+無線網絡。不過,雖然同樣是走網絡化道路,各家的探索理念各有千秋,有的選擇是舊有成熟系統升級改造,通過打“補丁”辦法來增加通訊功能模塊,而有的則是“破土新建”,采用全新架構,實現新功能全在板設計。
今年,霍尼韋爾推出的聯網報警系統全套解決方案即是構建在其原有的成熟的PSTN報警系統基礎上的網絡化升級。其通過采用Honeywell的IPM網絡模塊提供通用異步收發器接口和以太網接口間的數據傳送,其基于TCP/IP協議從而提供可靠的通信,實現了實時監控功能。使用者通過IP模塊對報警主機進行遠程控制,警情發生時,報警主機通過網絡向遠程控制中心發送警情信息。此外,在部分受條件限制難以布線的領域,還可安裝無線網絡模塊,由此使得信息傳輸速度小于2秒,讓報警更快捷,讓大規模組網更順暢。另外,通過增加網絡通信帶寬,則可以輕松疊加上多媒體信息,實現快捷的報警音視頻復核。IP+PSTN通訊方式,雙網雙報,互為冗余。每個網絡設備均帶有心跳功能,交互檢測各報警終端是否正常,讓用戶享有類似專線功能的服務,一旦線路或設備故障,即刻報警,以往的電話線故障隱憂不復存在,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借助總線制系統在中國大陸打下的江山以及產品的較好兼容性,相信聯網報警系統解決方案應用將全面爆發。”在講解中,霍尼韋爾安防事業集團中國區市場經理陳焱如是說。
另外一家深圳防盜報警老牌勁旅——美安帶來的是“四網合一視頻報警聯網”產品。其在PSTN傳統接入方式上增加了GSM、TCP/IP、3G接入,在電話撥號和總線傳輸的基礎上,支持GSM撥號,支持TCP/IP網絡報警方式,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交互系統控制。用戶不僅得益于實時的SMS、email通知和報警、遠程系統和家電智能的使用,同時還可以享受到遠程視頻、狀態確認、定義報警設置等。
控制:主機功能大斗法
視頻復核應用日漸普及
在2011年“中國安防發展高峰論壇”中,北京國通創安報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嘉黎透露,目前國內約有3000個報警服務中心。入網用戶也已過百萬,而且仍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然而,自有報警中心以來,令中心管理人員頭痛的事是——系統的誤報接連不斷,接處警工作量有增無減,著實讓中心的出警人員忙到崩潰。
傳統的應對措施一般通過電話或人工赴現場核警。還有利用傳輸警情的電話信道,將現場采集到的聲響,傳至中心端,進行監聽或者錄音。如此一來,雖然簡單方便,成本較低,但局限性很大。因為即便有非法入侵,也不一定會發出足夠的聲音。
現在,隨著網絡視頻的普及,使得警情復核出現了轉機。通過網絡攝像機將現場的圖像傳到中心,使值機人員能在收到報警信息的同時,實時看到報警現場的情況,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是真報警還是假報警,是否必須派警務人員趕赴現場,是否應立刻采取應急措施,從而及時地阻止了犯罪活動,避免了用戶造成損失。這種復核當然是比較可靠的,也是十分理想的。
當前,社會治安壓力日益增大、社會矛盾凸顯、社會維穩形勢錯綜復雜,正是在這種狀況下,報警和監控的互動將被迅速激活,視頻復核技術將使接處警服務跨入又一個新紀年。
模塊化設計
物聯網正在由概念邁向實用,用戶對防盜報警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在防盜報警主機的概念開始發生轉變,由單一的報警撥號器轉變為今天的智能控制系統,擁有了更多的增值服務功能。此外,報警主機為便于用戶的二次開發都是采用模塊化設置。在產品出廠時,廠商除了配好核心部件外,還將一些接口預留好,大多數附加功能都是可以通過添加不同的功能模塊來實現,如網絡模塊、GPRS模塊、語音模塊、自動控制模塊等。
目前,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已滲透到許多領域,產品的模塊化設計使其在安裝維護和擴容方面表現極為突出,對安防業來說,其也不失為一股新鮮潮流。
防區擴充容量
從少防區向多防區發展是也報警主機的發展的一大趨勢。結合中國特殊國情,為滿足新形勢下各類智能樓宇、大型住宅小區、大型商場、司法、文博等各種大型應用環境用戶的實際要求,不少報警主機的防區容量在不斷增加。
在進口或國產的報警系統中都不乏大型可擴展系統。進口的如加拿大DSC的PC4020報警主機,其能提供16個基本在板有線防區,還可通過可編地址總線、無線等方式擴展到128防區,并可分割為被8個獨立用戶使用的8個子系統;同類系統還有如美國霍尼韋爾的VISTA—l20/250報警主機,有9個在板有線防區,同時使用四線,總線和無線防區擴展到128/250個防區;再如博世的DS7400報警主機,自帶在板8個防區,以兩芯總線方式(不包括探測器電源線)可擴展到240個防區,共248個防區。而國產品中最為突出的如英安特的AW-BM1600大型報警主機,其在板自帶16個防區,可通過多條總線和62個不同類型的模塊,將單臺主機最多擴充到1008個防區,還可設置為32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充當一個獨立的小型報警系統,可以獨立布撤防操作,可服務于32個獨立用戶等。上述報警主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可以通過可編程繼電器或電路輸出去控制電器、CCTV系統和其它安防子系統,可以實現報警聯動。
集成平臺顯山露水
在安防業界,除了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外,呼聲最高的當屬集成化。雖然目前標準化問題依舊懸而未決,但安防集成化已不像前幾年僅停留在口號上,以“行業解決方案”模式為代表的勢力正在為集成化鋪平道路,譬如防盜報警與門禁、防盜報警與CCTV、防盜報警與樓宇綜合自控、門禁與CCTV等系統集成,集成平臺化設計也成為2011安防年展的一大亮點。
在走訪中,有觀察到,除了國內的華際,外國品牌如楓葉、泰科、霍尼韋爾都推出了具其特色的集防盜報警、門禁、家居自控系統等的集成管理平臺,盡管在架構上有異同之處,而隨著系統自身集成能力的不斷提高,大大拓寬了報警及其它安防子系統的應用范圍。例如楓葉的帝王系統,即是集樓宇自動化控制、能源管理、訪問控制、入侵防范等功能于一身。其基于成熟的EVO管理平臺,除提供一體化的自動化控制和訪問管理功能外,同時仍提供極其卓越的安防報警功能,系統可提供高達32個獨立的分區和多達384個防區,同時在通訊方面使用成熟的通訊技術,如通過電子郵件和短信發送系統工作狀態,通過手機(GPRS/GSM)進行遠程用戶操作,互聯網(IP)訪問及手機語音菜單訪問。此外,其還可提供完整的AC(110/220V)和直流設備的開/關控制,如照明,電動機,水泵,空調和暖氣。其MAMA引擎還提供了完整的燈光調光控制,包括白熾燈,熒光燈和LED燈,還附帶實用的窗簾控制和完整的噴淋灑水/灌溉控制功能。
在霍尼韋爾安防集團報警技術培訓師毛曉聰看來,未來的接警平臺將是一個綜合報警、音頻、監控、門禁等多系統的集成操作,單向的報警平臺將向雙向的信息接收、發布平臺轉換。另外,智能化的苗頭越來越旺,類似圖像的智能化診斷、GIS等技術應用紛至沓來。由此可預見,在未來數年,防盜報警在技術及應用上將為用戶帶來全新的超越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