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 SoC的概念就是在FPGA里面加上了處理器。FPGA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不只是驗證設計的平臺,而變成了一種獨立的設計實現方式。FPGA可快速重配置的特點使它在許多對靈活性有要求的平臺如魚得水。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FPGA
+關注
關注
1643文章
21950瀏覽量
613743 -
uart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264瀏覽量
103177 -
虛擬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7瀏覽量
239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FPGA_soc學習教程:Linux設備數的原理與應用實例
小梅哥最新款FPGA_SOC
小梅哥最新FPGA_SOC系列教程視頻,適合有些基礎的同學觀看。
小梅哥也在不斷更新,我也會第一時間跟著更新的。

鴻蒙內核中虛擬地址與物理地址之間是如何映射的
虛擬地址(VA):?就是線性地址?鴻蒙內存部分全是VA的身影?是由編譯器和鏈接器在定位程序時分配的,每個應用程序都使用相同的虛擬內存地址空間,而這些虛擬內存地址空間實際上分別
發表于 11-19 14:45
?9次下載

內核邏輯地址和內核虛擬地址到底有什么區別
了( 這跟用戶態的0-3G的用戶虛擬地址相對應) ,在3G-4G這段范圍內,有段子集3G -3G+main_memory_size,這段主存大小的虛擬地址空間,由于在MMU頁表映射時是采用的是平坦的線性
發表于 03-11 10:10
?6次下載
Linux系統為什么需要引入虛擬地址
,這 4GB 的內存空間按照 3:1 的比例進行分配,其中用戶進程享有 3G 的空間,而內核獨自享有剩下的1G 空間,如下所示: 虛擬地址會通過硬件MMU(內存管理單元)映射到實際的物理地址空間中,建立

Linux虛擬地址空間和物理地址空間的關系
很多人接觸Linux的內存管理是從malloc()這個C語言庫函數開始,也是從那時開始就知道了虛擬內存的概念。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虛擬地址是如何轉換成物理地址的,今天帶你搞懂虛擬地址到

Linux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轉換過程
offset兩部分組成。 虛擬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時,需要將VPN轉成PFN。PA offset通常就是VA offset。 所以物理地址 = PFN + VA offset 這里的核心就是VPN到PFN的

MMU虛擬地址空間布局
當然虛擬地址空間劃分不只是如此。因為目前應用程序沒有那么大的內存需求,所以ARM64處理器不支持完全的64位虛擬地址,實際支持情況如下。 (1)-虛擬地址位寬 虛擬地址的最大寬度是4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