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聯網公司不再迷戀北上廣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二線城市唯恐再錯過新浪潮,科技企業從高成本的一線城市回流,設立第二總部成為這些城市的新機會。從前兩年的大數據、AR、VR,到近兩年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二線城市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新技術。
隨著科技公司規模的擴張,同時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及產業調整,二線城市成為科技公司設立第二總部的新選擇。類似武漢、成都這樣的新一線城市,爭奪科技公司第二總部聚集地的競爭趨于白熱化。
2007年,騰訊在成都天府軟件園中,買下兩棟樓,建立成都分公司。十年之后,坐落于此的騰訊天美工作室打造了全國爆紅的《王者榮耀》。天府軟件園見證著成都互聯網發展的軌跡,最近幾年,它是成都“手游之城”的名片。
2009年,阿里進入成都,并宣布在此建立研發中心,投資1億美元,成為四川互聯網行業當時最大的投資項目。
時過境遷,這些事件所引發的討論已逐漸消聲。再次引發“互聯網逃離北上廣”這一話題,是在2017年10月,小米CEO雷軍宣布將在武漢建立小米的第二總部,總計將投資230億元。
最近幾年,在成都、武漢等二線城市(也被稱為新一線城市)落戶或建立分部的互聯網企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小米、字節跳動、小紅書、趣店,不一而足。
武漢光谷相關負責人曾公開介紹,目前互聯網企業第二總部首選地已成為光谷新名片,小米、科大訊飛、奇虎360、海康威視、58企服、豐巢科技等數十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已在此設立第二總部或研發中心。
隨著這股互聯網公司大遷徙的潮流,很多人選擇離開北上廣。
“到二線去,還是繼續北漂?”
包括小米、BAT在內的北京大多數科技公司不解決新入職員工的北京戶口。截止到2018年尾,北京積分落戶數據公布,其中小米公司有8人獲得北京戶口,滴滴有9人。
南遷的大公司提出的員工政策對80后已婚已育且在京沒有戶口的同事還是有吸引力的,特別是湖北籍、四川籍的同事。
大周是在廣州混跡八年的程序員,在18年年末,他選擇回到家鄉成都,在他背后是大批互聯網“大齡程序員”的共同選擇。
北上廣一線城市的競爭、戶口、生活成本,使這些已經成家的程序員們考慮“逃離”,回到二、三線城市。
提升他們“逃離”意愿的另一個原因,是互聯網行業在二線城市的快速發展。“以前回家,感覺和北京、廣州的互聯網環境沒法比,在發展階段、能力上,都落后兩三年,”大周感慨,“大概從2年前吧,差距越來越小,現在幾乎是同步的。”他坦承,行業環境的變化,使他在抉擇“去與留”時,減少了顧慮。
如果說,大周表達了部分互聯網從業者的心聲,他的前前東家趣店“南遷”,則代表了部分互聯網企業的選擇:出于成本、政策等多方面考慮,將公司總部遷往二、三線城市,或是在當地建立“第二總部”。
出來混,無非都是為了掙錢,娶妻生子,寥寥一生,哪里更容易活下去,就選擇哪里。
很多人不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們更愿意相信“打不過就跑”。
2
埋頭苦干,頑強抵抗
很多人從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學畢業之后,選擇留在了那里,而沒有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總覺得趁著年輕,去遠方干一番,就算失敗了,回家也沒什么大不了,畢竟咱也是混過大城市的人。
很多人覺得在北京、上海可以看到未來,能看到我自己每天在進步,在北京能夠增長見識,開拓眼界,轉變思維,同時也是能力的提升。在自己的家鄉,每天三點一線,朝九晚五,夕陽落日,日子簡單有規律,雖然不愁吃穿,但總覺得這樣的日子太過安逸,激蕩的心無處安放,不如放下包袱,逃離舒適圈,去大城市闖一闖,走四方。
即使在外部受到皮肉之苦,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也要滿足心理需求,不愿意在小地方窩著,委屈自己的野心。
在小城市拼爹,還不如去大城市拼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多人帶著這種念頭,相信單車終究會變摩托。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實的巴掌啪啪打臉。
擁有王校長扶持的熊貓直播都倒閉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老羅也被各種擊殺,滴滴忙著裁員,
京東忙著優化,知乎和斗魚也大變臉。
年輕人們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選擇哪條路,苦苦尋找堅持下去的理由。
阿全來上海二年多了,他沒給自己留下太多休息的機會,即便是外出,也會隨身帶上Mac和kindle,不愿耽擱計劃內要完成的寫作與閱讀,各種技能提升的網課他都認真學習、記錄。有時候,他也會有很多人羨慕,有人說:你總是在路上,馬不停歇,熱血滿滿去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夢想。當你習慣了高壓快節奏的生活,總覺得,停下來一秒鐘,就會被淘汰。
但人不是鐵打的,不能長時間禁受住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二十多歲的年紀,四十多歲的身體。有那么一瞬間,真的有些熬不住了,想放棄。
互聯網裁員潮、解散潮、倒閉潮讓那些潮水中的年輕人再度迷茫。每天投簡歷、面試、準備下一場面試,焦慮和不安齊聚心頭,不敢告訴家里自己在外過得有多辛苦,報喜不報憂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苦辣。
3
天下之大,何處是我家?
很多人認為北上廣深是很矛盾的城市。雖然城市很有溫度,愿意善待每一個來的人,給大家同等的機會,但是也很冷漠,因為在這里,落腳太難,很多公司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給你機會,希望你快速成長,逼著大家大踏步前進。
很多年輕人來大城市之前沒想好在這里呆多久,未來要去哪里,明知道這些大城市留不下自己,但只想當下活的瀟灑。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自己要承受的痛楚只有自己清楚。
曾經有人在網上發起一個提問:互聯網產品經理離開北上廣,回家你會干什么?
有一個回答很有趣:早上擺攤賣熱干面,晚上在餓了么外賣小龍蝦,周末沒事開開滴滴。
這就是有些互聯網人對未來憧憬的現狀。
珊珊-湖南人在上海-產品經理
上海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真的太大了。也正是因為大,這里特別適合一個人生活,你想隱形就能隱形,想不見誰就真的再也遇不到了。很多人覺得這是孤獨,但對我來說,這就是自由。雖然很無情,但我很自由。
大妮-河北人在北京-運營
我還沒有奮斗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離開北京?不知道家鄉可以提供給我什么,至少現在我還不能走,因為我還不是強者,還沒有達到口吐溫言,手握大棒的境地,沒有良言,贏不了世道人心;沒有大棒,活不到游戲下一關。所以我不能走!
社會上人們說的北漂,沒有歸屬感,無依無靠,在我這里是行不通的……我沒有這種感受,可能是我獨立的早,也可能是我內心強大,管他呢,待在北京,就有一刻的歡喜。
老張-遼寧人在深圳-程序員
在深圳十幾年了,我覺得留在這兒已經成了我的一個責任,為了讓我爸媽在村里覺得榮耀,也為了讓街坊四鄰的孩子有個榜樣。說起來挺虛榮,可我想還是有點用處的,即便他們來到深圳時發現,我在這里也不過是最普通的上班族,我也高興。
北上廣讓他們痛苦難過,但他們打心底里愛這個城市。
誰不是笑著說無所謂,又偷偷抹眼淚呢!
4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每年畢業季,無數懷揣著互聯網夢想的青年男女奔赴北上廣深,那是他們心中的圣地,是實現夢想的舞臺。每年春天,又有多少不甘茍且的熱血青年背井離鄉,朝著自己心中的大城市進發,帶著全村的希望,實現自己的價值。
現實不會給任何一個有夢想的人留情面,很快他們就會發現,自己不過是萬千“蟻族”的一員,只是一枚被釘在木頭上的螺絲釘而已,想象中的激情澎湃的青春變成了擁擠的地鐵和醇厚的霧霾。而當他們發現房價上漲速度比他們工資上漲速度還快,自己要不吃不喝就算不吃不喝也需要40多年才能付得起房子首付。
除了房價,戶籍是另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2170萬,但戶籍人口只有1345萬,超過800萬人在北京生存,卻一次又一次被一紙薄拒之門外。我們只能成為留在北京的人,很難成為北京人。
有人說,有能力在北上廣安定下來的人才有資格說逃離,而自身承受不住壓力的人實際上是遣送。話雖直接,但有道理。
也有人說,因為房子和戶籍,一線城市80%的年輕人注定在青春燃盡時黯然離場。
最后,他們來到機場和車站,向這座城市做最后的告別。與此同時,一些更年輕的姑娘小伙剛剛出站,他們滿懷憧憬地看著眼前的高樓大廈,就好像自己當初的模樣。
年輕的時候靠夢想,但是到了三十幾歲而立之年,夢想幾近破滅的時候,大城市對他們來說還是那樣的冰冷。
地鐵是越修越多了,但是自己租住的房屋距離市中心卻越來越遠。
從三環,到四環,到五環,到五環外……現在,要住到昌平縣城去了。
上班八小時,路上四小時,恐怖的通勤時間讓年輕的小伙子想要放棄自己深愛的互聯網行業。
打電話給爸媽說:“我在望京,‘都挺好’。”撂下電話,回到現實:我在北京快熬不住了。
“實在不行,就回來吧!”很多人在現實面前低頭認錯,含淚離場。
留下的就繼續熬,離開的也體面,不辜負,那些年。
對于北上廣,說說你的感受?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5文章
11252瀏覽量
106583
原文標題:互聯網公司不再迷戀北上廣,你還會堅守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qqchuangye,微信公眾號:騰訊創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震有科技成立衛星互聯網子公司南京有維星通
鯤云科技入選AII工業互聯網應用案例
官網下載的stm32cubemx無法連接互聯網,WiFi有一條斜杠,怎么解決?
云互聯網是什么意思
2025年互聯網板塊機遇顯現
Coremail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


燒結銀在衛星互聯網中的四大應用
百度智能云榮獲A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企業
恒訊科技介紹:互聯網專線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