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華為人喜歡引用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句話,“對準同一個城墻口沖鋒”。意思是,三十年來,華為從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發展到十八萬人只對信息傳送領域進行沖鋒,并且每年的投資額在150億到200億美元,集中火力攻破。而現在,鯤鵬成為了現階段華為沖刺的“城墻口”之一。
盡管華為的高管在諸多場合強調,華為不是要與英特爾競爭,更不會替代,布局芯片主要是看到了由于數據多元化帶來的計算多元時代,但可以看到,“鯤鵬陣營”正在全國各地快速鋪設,包括廈門、深圳、上海、重慶以及成都相繼宣布了鯤鵬生態的合作內容。
值得關注的一個數字是,目前已經有超過80家合作方的應用往華為鯤鵬云服務上移植。
近日的一場活動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未來的計算是包括X86、ARM在內的異構計算,而鯤鵬的應用需要建立生態,需要產業的支持,這是華為近期落地多個鯤鵬生態基地的原因所在。
30億元發展鯤鵬產業
今年年初,華為“芯片家族”迎來了一位新成員鯤鵬920,這是一顆數據中心處理器芯片,特別之處在于基于ARM架構授權,由華為自主設計完成。在英特爾的X86服務器出貨量高達九成的市場現狀下,華為發布的這顆芯片引發了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西南證券電子的一份報告顯示,服務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絡的節點,存儲、處理網絡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絡的靈魂。服務器最核心的部位就是服務器芯片,可以說是整個服務器的大腦,技術難度大。根據DRAMeXchange數據,目前全球90%以上的服務器用的處理器為英特爾主導的X86架構,華為鯤鵬芯片的推出對于國產服務器水平的飛躍起著關鍵作用。
在當時的發布會現場,華為高管并不吝嗇地將“業界性能最高”的評價放在了這顆芯片上,但也小心翼翼地表示:“華為不是要與英特爾競爭,鯤鵬芯片不對外銷售,只用于華為自己的服務器和云。”彼時,搭載鯤鵬920的旗艦系列“泰山(TaiShan)”系列三款服務器一同問世,分別定位均衡、存儲以及高密度服務器。
半年之后,鯤鵬生態的推進明顯加快。8月7日,成都與華為公司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成都將與華為共建鯤鵬轉化平臺、鯤鵬行業解決方案孵化平臺、華為鯤鵬天府實驗室、鯤鵬生態基地展示平臺,孵化基于鯤鵬生態的行業解決方案,共同打造鯤鵬生態產業園,推動鯤鵬產業生態創新發展。
在9月3日舉行的華為亞太創新日上,該創新生態基地正式揭幕,標志著鯤鵬生態基地在成都實質投入運行。在成都之前,還有深圳、重慶、廈門以及上海都宣布建設鯤鵬生態中心,而另外一些地區也通過不同的方式參與到了鯤鵬生態的建設當中。
“鯤鵬生態也需要全球化的認可,目前很多國外軟件企業也已經支持了鯤鵬芯片。”徐文偉說。
華為還在加大對于鯤鵬的投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cloud&AI總裁侯金龍此前表示,華為用10年時間投入200億元做出鯤鵬芯片及芯片組,在接下來5年內,華為將繼續投資30億元發展鯤鵬產業生態。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則表示,首批投入1億元生態資金用于支持華為云鯤鵬凌云伙伴計劃。
據了解,目前包括東方通、用友等在內的25家企業完成了與鯤鵬云服務兼容性測試的認證。
計算領域撕開了一個口子
“鯤鵬生態就是圍繞著未來計算產業打造一個真正的開源平臺,達到真正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這條路不走,遲早有一天在珠穆朗瑪峰的山頂(華為)會被別人踢下去。”
目前,華為的合作方可以基于現有的X86架構使用華為的鯤鵬云服務。這意味著,在強手林立的計算領域,華為正在撕開一個口子。
華為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鯤鵬處理器相當于服務器中的“大腦”,涉及的合作領域眾多,包括服務器與部件、虛擬化、存儲、數據庫、中間件、大數據平臺、云服務、管理服務、行業應用九大領域。注意到,從去年年底開始,華為在內部對“ICT基礎設施業務”進行組織架構的重組和優化,將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數據、計算、存儲、IoT等與IT強相關的產業重組為“計算與云”產業群,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Cloud&AI產品與服務”。
這一戰略被華為內部稱為“CloudOnly”戰略,即通過對資源和組織的整合,從芯片到數據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IT基礎設施到云服務、從邊緣計算到云計算,將資源全部集結,打造成為華為云的優勢。
此前,華為將鯤鵬920芯片的應用場景圈定在了異構計算、大數據分析、分布式存儲等領域,這些領域其實均指向了需要大規模算力場景的企業數據中心或云數據中心。換言之,如同將麒麟芯片大規模應用于華為手機的模式,華為云大規模應用于基于ARM芯片架構的服務器上或許也是華為高層的期待。
鯤鵬生態的搭建也為其他國內的公司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從服務器與部件領域來看,市場空間在4000億以上。服務器是任何IT產業發展的基礎,雖然服務器已經實現了國產化,但是服務器中最核心、成本最高的CPU基本來自海外廠商。
中信建設認為,華為與服務器廠商的合作不僅能降低國內服務器廠商的成本(預計鯤鵬芯片比Intel便宜)而且能提高服務器的國產化率從而實現服務器完全自主可控。“從行業應用來看,市場空間約2000億。以ERP行業為例,目前我國高端ERP市場主要被SAP、Oracle占據,國內廠商很難進入超大規模的公司。未來ERP系統有望率先應用與華為內部,并且依托華為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從而進入市場空間更廣的高端ERP市場,實現對SAP、Oracle的替換”。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352瀏覽量
377461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10瀏覽量
255876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3文章
9794瀏覽量
879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大唐高鴻信安與華為鯤鵬完成產品雙認證
潤和軟件AIRUNS 3.0通過鯤鵬生態全棧兼容認證,全面適配國產軟硬件環境

沐曦曦云C500通用計算GPU與百度飛槳完成Ⅱ級兼容性測試
科達KCloudStor云存儲系統與鯤鵬攜手推進原生開發技術創新
靈云AICP平臺成功通過海光CPU與DCU生態兼容性認證
聲揚科技出席“鯤鵬原生開發伙伴圈層活動·深圳站”

紫光國芯與天翼云完成兼容互認證
京東云與中興新支點國產操作系統完成產品兼容性互認證
deepin社區與此芯科技完成產品兼容性認證
Testin云測中標哈爾濱銀行兼容性測試項目
加速鯤鵬落地!拓維信息信創遷移工具榮獲鯤鵬原生開發技術認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