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采訪過國內一家銷量和產品線最大的掃地機器人品牌,當時我問研發人員,如果每個掃地機器人都裝上一顆智能芯片,通過手機查看它的運行記錄并設定周期性工作或遠程操控,這樣的額外成本有多少,答案僅僅只有幾十塊。然而在并不算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并沒有把這種低成本但卻很吸引人的配置主流化。
我不是研發人員,如果問我為什么不這么做,業余的答案或許是產品定位吧?因為差異化才突出那些具備智能交互功能掃地機的先進,也因此構建了不同定位產品所構成的價格體系。
然而,我的疑問并沒提留在為什么不用這樣的配置,而是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年代,這項功能明明可以變為一句品牌語來先發制人區分其他競品,可是似乎直至今天依舊沒有品牌把智能交互作為標配搭載在全線掃地機器人中。這種有所保留的做法俗稱“擠牙膏”,越是一個成熟和更具話語權的品牌越習慣在他擅長的行業里這么做。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新面孔的進入勢必要帶來比前輩更具競爭力的賣點來迎合市場,或許是價格,也或許是配置,也或者兩者兼具。殺入全新領域并給原有的競爭格局帶來變數,所有中國品牌中,小米是干這件事的典范。在米家成立的不到半年時間里,它們高頻度的新品發布不斷給各個行業帶來變數,電飯煲、電風扇、凈水器、無人機、助力車,在這些行業之后,與生活高度相關的米家另一個重磅產品線來了,掃地機器人。
圍繞小米的產品,關鍵詞絕少不了高配和性價比。那么米家掃地機器人有什么核心特色呢?
最低價的路徑規劃型掃地機器人
我們能夠買到的絕大部分掃地機器人都可以被定義為“隨機清掃式”,去掉這么高大上的宣傳術語,大白話翻譯就是到處亂撞,真的是到處亂撞。沒有路徑規劃能力的掃地機器人只能依靠紅外或是超聲波傳感器感知眼前的小范圍區域。它就像是以前Windows里自帶的彈球游戲,滿屏幕(地面)的到處亂轉。
這種清掃路線的弊端不言而喻吧?首先是效率低下,尤其是想要將整件屋子全部清掃的時候,到處亂轉免不了大量回頭路的行進。另外一點,隨機時清掃還很難保證室內每一個區域都能掃上一遍,它或許會將某一區域打掃3-5遍之多,或者干脆忽略了某些地方,而且每一次清掃的路徑都是一次隨機的安排,不確定性很高而覆蓋范圍會有遺漏。總結起來,就是會耗費更多的清潔時間、電量且打掃不全面。
米家掃地機器人,橙色部分內部是激光測距傳感器
由于我們先于產品發布就拿到了測試樣機,所以發稿時并沒有米家掃地機器人的更詳細技術信息。不過我的理解是米家掃地機器人的激光傳感器與激光測距儀比較類似,利用激光器發射激光并計算反射回機器人身上接收器的傳播時間并推算距離,硬件傳感器(米家掃地機有激光測距、陀螺儀、加速度、里程、超聲波)結合掃地機器人內的SLAM算法不斷探測并繪制室內地圖,從而將全屋的地面信息反饋給機器人進行清掃路徑規劃。
除激光傳感器外還有超聲波傳感器
與隨機式掃地機器人相比,路徑規劃的最大優勢便在于“智商”,這就像是沒有方向感的人對比拿有GPS導航地圖的人在森林中穿越,很明顯后者的效率和準確性要遠遠優于前者。
基于激光測距的路徑規劃能力是米家掃地機器人最具競爭力的配置,目前國內可以買到具備該能力的機型就是科沃斯地寶9系,官方報價3499元,另一家需要代購或其他渠道購買的美國Neato品牌最低價的導航機型也要4000元起步,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看,米家掃地機器人售價是2000以內,優勢不用多說。
注重清掃,并無過多其他噱頭功能
掃地機器人最核心的技術領域在于路徑規劃以及清掃能力,小米選用了日本原裝進口的NIDEC無刷電機,它的優勢在于轉速性能和吸力高于普通電機,可以盡量確保單次清掃就能將常見生活垃圾一次性吸入。
當然這些是官方的宣傳話術,具體能夠提高多少百分比我們不得而知。就我之前對掃地機器人行業研發人員的采訪了解,目前大家都有更高性能電機的采購需要,然而這個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還有待突破,所以不同品牌都是在近似技術水平線上電機性能稍高或稍低一些而已。
與電機配合的是橡膠和纖維結構二合一滾刷,它具備一定幅度的上下浮動空間,能夠盡量貼合硬地板、軟的地毯等不同材質。滾刷的意義還在于可以輔助清掃地面灰塵,將灰塵清掃揚起后更利于被電機帶來的負壓吸入機身內。
路徑規劃的意義續航得以成倍級延長
對于以往的掃地機器人而言,他們或許還存在續航的限制。這倒不是說那些續航較差的機型電池容量不足,而是隨機清掃大大延長了室內清掃的時間,這就造成了滿電情況可能只夠一間20平米左右臥室的清潔使用,號稱能掃遍100來平的宣傳語就成了噱頭。
銘牌上沒有標注電池容量,實際為5200mAh
米家掃地機器人因為路徑規劃的設計,能夠合理按照室內布局進行單次全覆蓋的清掃,就算每秒鐘可以移動1厘米,走完全屋也并不需要過長的時間,可以保留電量去清掃其他房間。
小米的強項 智能交互
交互方式同樣是已有掃地機器人可以完善的地方,那些通過機身按鍵“盲操”設定一周7 x 24小時清掃預約的設計簡直逆天,這也是開頭中我提到為什么掃地機器人不標配手機連接的模塊來讓工作狀態的顯示更直觀。
智能交互肯定是小米和小米生態鏈的優勢項目,有關手機互聯的體驗我們在后面體驗環節展開。
米家掃地機器人配置解析
以上是米家掃地機器人針對行業現狀所進行的一些出色設計,我將它們放在了產品介紹之前,下面我們在回過頭看看它的外觀、配置和基礎的結構設計。
米家掃地機器人的行進用傳感器
米家掃地機器人外觀
拿出米家掃地機器人的一剎那,我以為頂上凸起的激光測距傳感器才是“機頭”,然而真正摸到了機身前方的碰撞緩沖層和超聲波傳感器才知道真相。如我們介紹,米家掃地機器人采用感應能力更強的超聲波傳感器,可以設定完全避免碰撞或者輕輕碰撞感應障礙是否能夠通過,另外,能夠識別深色踢腳線和全透明物體的能力也遠比紅外式傳感器要更出色。
邊刷側的傳感器很少見
在機身邊刷所在的右側,我們還能看到一個透明視窗,這個設計很少見。我猜測,這里應該是能夠感應米家掃地機距離墻面的空間,從而盡量精準的貼合墻邊進行最大限度延邊清掃。這個傳感器只在機身右側才有,和邊刷一樣,這是因為所有掃地機都是右側貼墻進行延邊清掃的,單邊刷的結構讓米家掃地機可以避免另一個邊刷將垃圾掃到機器人的身外。
同樣降低掃走垃圾的設計還有邊刷的轉速控制設計,當它在延邊清掃時,機內算法會加快轉速以提升清掃的性能。而在非延邊的行走模式下,降低轉速可以進一步防止垃圾被掃走。如果你使用過小品牌或者低價的掃地機器人,一定知道我在說些什么。
激光傳感器或許將在米家后被變成標配
我們無法將視線從米家掃地機尾部的激光傳感器模塊移開,因為它真的很顯眼。可以看出,這個模塊肯定是將機身的高度向上延伸了,不過還好,米家掃地機器人高度控制在了10厘米以內。相比于高度的小幅犧牲,這個激光傳感器帶來的是革命性提升,如前面介紹,它在開始清掃前會360?高速旋轉并輔助算法測繪室內地形圖,這是高智商掃地機器人與“低能”機型的最顯著差異。
密封到感人的塵盒設計
機身頂部還有米家掃地機器人的控制按鍵以及塵盒倉。如所有小米的產品一樣,米家掃地機器人也是走那種白色簡約范兒的外觀設計,高光機身面板上可供你操作的就只有兩個按鍵而已,它們通過長短按壓來輸入不同的工作指令。
掀蓋就能看到塵盒了
密封橡膠圈真的沒少用
吸塵口也有密封墊
機身面板的下方,一個寬大的420ml集塵盒占據了很大空間,它能夠延長你清理掃地機的周期。另外,必須要著重說明的是塵盒、吸塵口經過了嚴密的密封處理,這樣做可以提升電機的風壓,也能夠防止灰塵反向外泄。可以看到,吸塵口、塵盒入口、塵盒分體結構的結合處、濾網前后都安裝了密封墊,這或許是那些擁有多年掃地機器人研發經驗的品牌都沒有或不愿意重視的地方。
清掃結構 單邊+滾刷+吸塵
米家掃地機器人底部結構
支持浮動調節的滾刷
機身的底部,可以看到米家掃地機器人的結構很“空”,它沒有配置那些拖地、UV殺菌的噱頭,如果你經歷過吸不干凈地面又被拖布擦臟的情況就知道這個功能有多雞肋了。米家機身底部的清掃結構就只有單邊邊刷、中置的復合滾刷以及吸塵口,這樣做足以。
米家掃地機底部還安裝了覆蓋機頭180度范圍的防跌落傳感器,這是司空見慣的設計,可以避免機器人走下高低落差比較大的地方跌落。
掃地機器人的正面和底部都沒有可以拆卸看到電池的地方,事實上也沒有必要,5200毫安時電池配合路徑規劃大大延長了續航能力,而且封閉更好意味著防水更好,當然,咱們一定不要在有積水的地方使用掃地機,這很重要。
調節空間很大的行進輪
行進系統中,前方萬向輪和后部兩個包膠行進輪也是非常成熟的結構設計,從體驗來看,米家掃地機器人的行進輪可控范圍很大,這樣能夠優化它的越障表現。
附件的質感也比普通掃地機器更好
附件中,其實只有充電底座和小清潔工具。以往我接觸的掃地機,電源線可能就是那種山寨小電器給配的適配器,線很長、很細、質感很差,而米家掃地機器人的底座設計和工藝都很贊,摸過那跟觸感細膩的電源線你就知道了。
米家掃地機器人APP及清掃體驗
將所有配置介紹完畢之后,我們進入體驗的階段。與其他按鍵控制的掃地機器人不同,如果沒連接手機, 他的易用和科技感是有所保留的。
和所有接入米家APP的其他硬件一樣,登陸米家APP并開啟想要連接硬件的WIFI功能就會接收到連接提示,然而根據界面引導輸入環境中的WIFI密碼就好,連接過程很簡單。
米家APP內掃地機器人的主界面和設置菜單
進入主界面后,我們看到的內容同樣很精簡,只有一個空曠地圖的中心點表示掃地機位置,下面是電量、清掃面積、清掃時間信息以及開始清掃、回充和轉速調節的控制按鍵。在清掃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具體的設置界面內容,因為有很多人性化的細節設置必須要點贊。
預約及耗材壽命顯示界面
右上角的省略號圖片中隱藏著它的設置界面,米家掃地機器人為我們提供了像智能手機鬧鈴一樣能夠無限設定的預約清掃任務,每天幾點掃、掃幾次都能設置。
為了避免掃地機器人工作時打擾到我們生活的詬病,APP設置中預留了勿擾模式,我們可以根據生活習慣禁止下班到家和早晨出門前掃地機器人工作,這就可以避免噪音問題了。
事實上,米家掃地機器人專門設定了高低轉速模式,設置中一樣可以切換,這個設計也是盡量降低機器運轉時對室內正常生活的影響。以上這些模式在競品掃地機器人中并不常見,這也是小米產品功能細膩的一面。
米家APP還為我們整理了清掃記錄以及耗材狀態的顯示等功能,這些就不具體展開了。此外,比較個性的是它最底下的“定位我的掃地機器人”按鈕,這可以像找手機一樣快速找到這個整套房到處勞作的小家伙。
米家掃地機器人路徑規劃及清掃能力測試
終于,我們進入清掃體驗階段了,它只需要按下機身或是APP中的清掃按鍵,帶來的則是整個室內地面的無人清潔。在米家掃地機器人工作的開始,它的激光測距傳感器會高速旋轉測繪室內地圖,我們20平米左右的房間僅僅需要十來秒就畫完了,并沒有太過耽誤時間。
米家掃地機器人清掃任務錄像(鏈接)
我之前錄制的科沃斯掃地機清掃記錄鏈接(僅參考)
行進的時候,米家掃地機器人以非常具備調理的行進方向有計劃地清理室內地面,與拖地機器人類似,它先是按照房間的輪廓將四周清理了一遍,而后折返并依次縱向清掃其他空間,直至整個房間打掃完畢。從上面記錄的清掃視頻看,除了不能進入的區域外,室內基本都被清理了一遍,包括桌子底部,圍繞桌角的環繞清掃以及房間角落花盆內的夾縫,清掃的空間非常全面。
整個20平米左右的房間中,實際清掃的面積是13平米左右,清掃一遍的時間是10分鐘,這個效率極其的高。為了確保清掃深度,米家掃地機器人會對房間進行一些補遺,這部分耗時4分鐘,也就是說,20平米左右14分鐘就能完整清掃一遍,這是其他非路徑規劃型掃地機器人所無法想象的體驗。
從視頻中也能看出,清掃技術后的回充路線也很清晰果斷,說明它的路徑識別能力非常強。
米家掃地機器人清掃能力測試
清掃能力的體驗中,為了能夠測試一個區域內的清掃效果,我們將它放在了大概需要三次縱向行進的透明桌面上。能夠看出,米家掃地機器人在一次回字行進清理了桌面邊框區域后,最終將桌面中心的垃圾也清理干凈。而且,我更在意的是垃圾會否被邊刷打到機身外,從體驗中看即便在光滑的桌面上也沒有出現類似情況,清潔度很高。
三個檔位下噪音比較接近
最后我簡單測試了一下噪音,距離掃地機30厘米左右測得安靜、標準、強力模式噪音值在66-68分貝之間,這個數值不足以讓我們無視它的聲響,所以還是合理運用它精心設計的預約清掃模式吧,在家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使用米家掃地機器人。
就我目前對米家掃地機器人的了解來看,2000以內(還不知道具體數字)價格段意味著它是目前最低價的路徑規劃型掃地機器人,價格近乎競品同類最低價機型的一半,無疑表達了米家掃地機器人的誘人定位。
配置和性能來說,除去路徑規劃,米家掃地機器人的結構設計與同類產品并無明顯差異,然而真正讓我難忘的是細致入微的集塵盒密封處理、APP人性化預約清理設定,此外它的智能交互也是無人能及。結合價位和配置來看,這次體驗給我的感受是:米家掃地機器人是一臺定價遠比同行良心的易用、好用、高效、智能的掃地機器人,這個評價一點也不夸張。
PS:以上就是在發布之前對米家掃地機器人的所有體驗和了解,因為時間倉促資料有限,只能為大家解讀到這個程度。待它正式發布后,我們會根據具體的售價為你細化分析米家掃地機器人的市場定位和競爭力,此外,還有更勁爆的內容。我們還將使用米家掃地機器人與3500元的科沃斯地寶9系以及iRobot高端機型直面對比。由于米家掃地機器人發布會還沒有開始,我們也不知道這次又公布了什么“旗艦配置”,待信息完善后,我們會在對比評測中為大家解讀小米式“高配”是否真實。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71瀏覽量
147264 -
掃地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文章
819瀏覽量
546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微半導掃地機器人解決方案介紹

鈞敏科技AM2355驅動芯片在掃地機器人中的應用
高端掃地機器人市場銷額第一!追覓再創行業新標桿
智能掃地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構成
大疆或明年中期推出高端掃地機器人
掃地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

霍爾開關在掃地機器人中的應用
掃地機器人的技術和芯片方案,有哪些創新?
掃地機器人的核心技術突破
掃地機器人避障技術的發展史
湯誠科技推出掃地機器人、洗地機應用方案,?為品質生活添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