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pn結的形成過程

工程師 ? 來源:網絡整理 ? 作者:h1654155205.5246 ? 2018-09-06 18:20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P型半導體

在純凈的硅晶體中摻入3價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P型半導體。在P型半導體中,空穴為多字,自由電子為少子,主要靠空穴導電。摻入的雜質越多,空穴的濃度就越大,導電性就越強。

N型半導體

在純凈的硅晶體中摻入5價元素如磷, 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導體。在N 型半導體中,自由電子的濃度大于空穴的濃度,故自由電子為多子,空穴為少子。如下圖:

pn結的形成

當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接合在一起的時候,由于P型半導體中空穴濃度高,而N型半導體中電子濃度高,因此會形成一個擴散運動,P型半導體中空穴會向它濃度低的地方擴散,從而擴散到N型區,N型半導體的電子也會向它濃度低的地方擴散,從而擴散到P型區。這樣一來,P型區剩下不能自由移動的負離子,而N型區剩下不能自由移動的正離子,一正一負,在PN結內部形成了一個從左往右的內電場,基本上這個內電場就體現PN結的工作特性。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是,PN結只是局部帶電,即P型區呈負電,而N型區呈負電,但是它們倆一中和,整體上是呈中性的。

pn結的形成過程

在雜質半導體中, 正負電荷數是相等的,它們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保持電中性。

1、載流子的濃度差產生的多子的擴散運動

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結合后,在它們的交界處就出現了電子和空穴的濃度差,N型區內的電子很多而空穴很少,P型區內的空穴而電子很少,這樣電子和空穴很多都要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因此,有些電子要從N型區向P型區擴散, 也有一些空穴要從P型區向N型區擴散。

2、電子和空穴的復合形成了空間電荷區

電子和空穴帶有相反的電荷,它們在擴散過程中要產生復合(中和),結果使P區和N區中原來的電中性被破壞。 P區失去空穴留下帶負電的離子,N區失去電子留下帶正電的離子, 這些離子因物質結構的關系,它們不能移動,因此稱為空間電荷,它們集中在P區和N區的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個很薄的空間電荷區,這就是所謂的PN結。

3、空間電荷區產生的內電場E又阻止多子的擴散運動

在空間電荷區后,由于正負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空間電荷區中形成一個電場,其方向從帶正電的N區指向帶負電的P區,由于該電場是由載流子擴散后在半導體內部形成的,故稱為內電場。因為內電場的方向與電子的擴散方向相同,與空穴的擴散方向相反,所以它是阻止載流子的擴散運動的。

綜上所述,PN結中存在著兩種載流子的運動。一種是多子克服電場的阻力的擴散運動;另一種是少子在內電場的作用下產生的漂移運動。因此,只有當擴散運動與漂移運動達到動態平衡時,空間電荷區的寬度和內建電場才能相對穩定。由于兩種運動產生的電流方向相反,因而在無外電場或其他因素激勵時,PN結中無宏觀電流。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N結
    +關注

    關注

    8

    文章

    492

    瀏覽量

    50147
  • pn結原理
    +關注

    關注

    0

    文章

    4

    瀏覽量

    711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結構與工藝

    現有的晶體管都是基于 PN 或肖特基勢壘而構建的。在未來的幾年里,隨著CMOS制造技術的進步,器件的溝道長度將小于 10nm。在這么短的距離內,為使器件能夠工作,將采用非常高的摻雜濃度梯度。
    的頭像 發表于 06-18 11:43 ?282次閱讀
    無<b class='flag-5'>結</b>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結構與工藝

    場效應晶體管詳解

    當代所有的集成電路芯片都是由PN或肖特基勢壘所構成:雙極型晶體管(BJT)包含兩個背靠背的PN
    的頭像 發表于 05-16 17:32 ?382次閱讀
    無<b class='flag-5'>結</b>場效應晶體管詳解

    PN的整流特性:MDD整流二極管的核心物理機制

    MDD整流二極管是電力電子和信號處理電路中的重要器件,其核心工作原理依賴于PN的整流特性。PN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構成的基本結構,通過其單向導電性,實現交流到直流的轉換。MD
    的頭像 發表于 03-21 09:36 ?695次閱讀
    <b class='flag-5'>PN</b><b class='flag-5'>結</b>的整流特性:MDD整流二極管的核心物理機制

    AN-137:使用外部PN的精確溫度檢測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AN-137:使用外部PN的精確溫度檢測.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1-12 11:11 ?1次下載
    AN-137:使用外部<b class='flag-5'>PN</b><b class='flag-5'>結</b>的精確溫度檢測

    發光二極管工作當中的電壓電流具備哪些參數

    發光二極管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其核心是PN。在正向電壓下,電子由N區注入P區,空穴由P區注入N區。進入對方區域的少數載流子(少子)一部分與多數載流子(多子)復合而發光。這種發光過程是在
    的頭像 發表于 12-21 08:21 ?3781次閱讀
    發光二極管工作當中的電壓電流具備哪些參數

    雙阱工藝的制造過程

    與亞微米工藝類似,雙阱工藝是指形成NW和PW的工藝,NMOS 是制造在PW里的,PMOS是制造在NW里的。它的目的是形成PN 隔離,使器件之間形成
    的頭像 發表于 11-04 15:31 ?1601次閱讀
    雙阱工藝的制造<b class='flag-5'>過程</b>

    PN可以單向導電的原理是什么

    PN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緊密接觸后形成的。在P型半導體中,多數載流子是空穴,少數載流子是電子;而在N型半導體中,多數載流子是電子,少數載流子是空穴。當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接觸時,由于濃度差,空穴從P區向N區擴散,電子從
    的頭像 發表于 10-09 15:05 ?4135次閱讀

    半導體PN形成原理和主要特性

    半導體PN形成原理及其主要特性是半導體物理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理解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對半導體PN
    的頭像 發表于 09-24 18:01 ?4753次閱讀

    為什么面接觸型二極管不適合高頻電路

    面接觸型二極管(也稱為平面二極管)是一種半導體器件,其特點是在制造過程中,PN是在半導體材料的表面形成的。這種類型的二極管在早期的電子設備中非常流行,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它們在高頻電路
    的頭像 發表于 09-24 10:00 ?845次閱讀

    型場效應管柵源極之間的pn

    型場效應管(JFET)柵源極之間的PN是其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對于理解JFET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至關重要。以下是對該PN的介紹: 一、
    的頭像 發表于 09-18 09:51 ?1279次閱讀

    晶體管是由幾個pn結構成的

    晶體管是由 兩個PN結構成 的。具體來說,晶體管內部包含三個區域:發射區、基區和集電區,這三個區域通過不同的摻雜方式在同一個硅片上制造而成,并形成了兩個PN。這兩個
    的頭像 發表于 08-23 11:17 ?2083次閱讀

    光電二極管把什么能轉變成什么能

    結構,其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在半導體中,電子可以被激發到導帶,從而形成電流。 PN 光電二極管的核心部分是一個PN
    的頭像 發表于 07-31 11:33 ?1285次閱讀

    摻雜對PN伏安特性的影響

    摻雜對PN伏安特性的影響是半導體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議題。PN作為半導體器件的基礎結構,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摻雜濃度、摻雜類型以及摻雜分布等因素。以下將詳細探討摻雜對
    的頭像 發表于 07-25 14:27 ?4065次閱讀

    什么是PN的反向擊穿?PN的反向擊穿有哪幾種?

    PN的反向擊穿是半導體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PN處于反向偏置狀態時,當外加的反向電壓增加到一定程度時,PN
    的頭像 發表于 07-25 11:48 ?8924次閱讀

    PN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的原理

    PN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是半導體器件(如二極管、晶體管等)中非常重要的兩種工作狀態,它們的工作原理基于PN獨特的電學性質。以下將詳細闡述PN
    的頭像 發表于 07-25 11:28 ?1.2w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