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筒流水線的板帶生產企業(yè)中,如扎鋼、鋁鉑、卷筒紙等,其裁切系統(tǒng),許多企業(yè)基本上還在沿用以前的直流或交流變頻組成的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其裁切精度雖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但往往不是很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產企業(yè)精益求精,對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也日顯重要。鑒于此,本文介紹了一款高精度的交流伺服定剪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經(jīng)驗證,本方案所設計的這套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精度都較以往有了大大的提高,在減少了損失的同時還滿足了客戶對產品越來越高的要求。
1 系統(tǒng)設計原理
圖1:康爾達公司的交流伺服定剪系統(tǒng)
假設要裁切的長度為S,主動輥的周長為L,主輥轉過的圈數(shù)N(或者說角度),則S=LN,這是一個線性方程,也即S和N成正比,假設減帶機齒輪的變比為K,則可求出S和電機轉過圈數(shù)X,S=L*X/K.此式說明S和X仍為一個線性方程,為此要取得需要的長度S,只需控制住電機轉過的圈數(shù)。在原系統(tǒng)中采用變頻器、PLC、編碼器和高速計數(shù)模塊來組成控制系統(tǒng),其中PLC給定值(長度對應的脈沖量)送入變頻器驅動電機運轉,電機運轉又帶動編碼器旋轉產生脈沖,反饋回高速計數(shù)器送入PLC和原給定值比較,直到相等時停止電機的運行。實際使用中此系統(tǒng)雖然通過調整變頻器的方式,引入第一、二加減速時間來減少電機的慣性,使電機在極慢速成爬行時停車。但此系統(tǒng)的精度仍不可能很高。其缺點:
(1)編碼器和電機不同軸、不是一體;
(2)電機停車要用抱閘來剎車,而抱閘的快慢和力量對精度都將產生影響。而利用交流伺服系統(tǒng)后這兩方面
2 系統(tǒng)硬件設計
■ 操作臺-由主令電器控制定尺系統(tǒng)的自動和手動,由8421編碼的撥碼開關提供所需要的裁切尺寸。
■ PLC-采用FX1N-40MT,該PLC具有成本較低,且?guī)в兴枰母咚倜}沖輸出,一個PLC單元能同時輸出2點100KHz脈沖,該PLC配備有7 條特殊指令,包括零返回、絕對位置讀出、絕對或相對驅動以及特殊脈沖輸出控制,抗干擾能力也較強,且編程方便,使用面廣,采購方便。
■ 伺服電機和驅動器-伺服電機采用松下伺服電機MDMA202A1G,此電機帶有同軸高精度的旋轉編碼器,該編碼器為增量式2500p/r,分辯率:10000;驅動器采用松下MDDA203A1A和伺服電機組成的系統(tǒng)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此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好,設置好參數(shù)后不用再人工干預,可靠性高,基本上不用維護,因此也不存在維護費用。
圖2:控制系統(tǒng)硬件圖
2 控制系統(tǒng)軟件
因采用的是三菱FX1N-40MT,用其附帶的FXGP/WIN軟件進行梯形圖語言編程,非常直觀,易理解,整個程序簡潔,且與驅動器的通訊方便,只需較簡單的接線便可完成。
圖3:程序設計框圖
圖4:程序測試圖
3 使用交流伺服的優(yōu)點
■ 運轉平穩(wěn),低速時也不會出現(xiàn)振動;
■ 控制精度高,交流伺服的控制精度由電機軸后端的旋轉編碼器保證;
■ 響應速度快,加減速時間均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 能恒力矩輸出,不受轉速的影響;
■ 具有較強的過載能力;
■ 交流伺服驅動系統(tǒng)自身組成閉環(huán),控制更可靠。
4 結束語
本方案所設計的這套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精度都較以往有了大大的提高,不僅減少了損失,而且還滿足了客戶更高的要求,經(jīng)濟效益顯著。同時也為今后的推廣積累了經(jīng)驗,再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司相繼更改了其他的流水線,較低的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來也在同行中得到了認同和推廣,后來上的線全部都采用了該類似的系統(tǒng),而摒棄了原來的變頻夾送方式。
-
芯片
+關注
關注
460文章
52520瀏覽量
440983 -
驅動器
+關注
關注
54文章
8697瀏覽量
149967 -
plc
+關注
關注
5037文章
13921瀏覽量
474623 -
伺服電機
+關注
關注
88文章
2120瀏覽量
59663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回收三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觸摸屏,PLC模塊
無錫回收三菱模塊,三菱PLC,伺服觸摸屏等
江西回收三菱PLC模塊丨南昌回收三菱FX2N,FX3GA,FX3U,FX5U系列PLC模塊
無錫回收三菱FX系列PLC模塊 無錫回收三菱Q系列模塊
三菱微型(plc)可編程控制器FX1S FX1N,FX2n,
高精度的交流伺服定剪系統(tǒng)設計方案
基于FX1N-40MT的搶答器電路設計

網(wǎng)焊機使用FX1N-40MT控制步進電機
基于MM-40MR-12MT-700FX-B的參數(shù)規(guī)格及電路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