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不斷創新進步,就是為了帶來便利,讓人們可以慵懶的休息休息。掃地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在生活中又可以更懶一點了。
家中早前買過的一些傳統低端的掃地機器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對家庭環境一個很好的規劃,工作效率過低。頻繁的掃一個區域,讓人看著都煩。
當掃地機被加入了智能導航系統,一切就變得有條不紊了,人看著也就舒心多了。
當下掃地機器人市場中存在的品牌有很多,而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更多的聽到的是科沃斯、地貝這些品牌的產品。
當Xrobot/悉羅,一個并不熟悉的品牌闖進了我的視線。inxni/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帶著導航的字眼,讓我對它更感興趣。它是否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能否讓我滿意呢?
外觀:暖和配色 有些獨特
inxni,這個單詞其實并不知道什么意思。以內,這個系列聽起來也有點不是很適應。
不過,這并不重要。inxni/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才是主角。為了方便,后面用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代替inxni/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全稱吧。
簡單的包裝,上面直白的寫出了這個產品的三大特色功能:激光導航、路徑規劃、App可視化互動。那么這三個功能到底體驗如何,放在后面再說。
額外附贈的配件,一個塑膠毛刷,一張過濾板,一根清理刷,一根螺絲刀。
打開包裝,里面的橙黃色主角就出現在眼前。另外的配件中,充電底座,電源適配器,一份說明書保修卡,就這么簡單。
正面配備了防撞的區域,為了防止運輸過程的不必要撞擊,預先用泡沫條卡住。
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正面有一片黑色的區域,左右各帶三個圓形的黑點。整個機身遵循著左右對稱的設計。
在正面這塊區域中,內置了激光掃描模塊,可以對環境進行一個提前的掃描,并且形成地圖進行規劃,來達到它的高效率打掃。
橙色的主體配色,看起來給家庭環境帶來多一分的暖。
頂部是銀灰色的圓形區域,中間畫了一個“∞”的符號,代表著更寬闊的清掃范圍。
在符號上隱藏了幾個按鍵和指示燈,包括時間顯示、電量顯示、定時清掃、雷達掃描、自動回埠等功能,觸摸式的設計。
機身后側是一個鏤空的“inxni”logo,這塊區域是后方灰塵收納盒的位置。按住開關即可抽拆出收納槽進行清理。
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收納盒容量為350ml。底部的半透明為細小灰塵的收納,而中間的凹槽是更大塵土的收納,分類開來方便清掃。
350ml的容量對于一整個家庭環境來說,并不算大,基本打掃一次或者兩次,就需要清理了。
整個機身就只有后側的這個電源開關,而且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并沒有配備遙控,因為它自動化程度足夠高,無需太多人為的干預。通過手機客戶端也可以實現一些基礎的交互,足矣。
在開關上還配備了一個二維碼,這是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機身無線連接的碼,所以,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是通過自建Wi-Fi來和手機相連進行查看和控制的。
就目前而言,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在連接這一塊還比較單一,后面還有待加強。
相比簡約的頂部視覺,底部則要混亂一些。不過,看似混亂,其實底部同樣是對稱的設計。
可以看到底部兩個輪子,中間區域是吸塵清掃刷子,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吸力達到了600帕,足以吸起家中的大多數灰塵。
同時也可以發現,只有右側一個毛刷,不免讓人會多少懷疑它的清掃能力。
左右兩個可伸縮的輪子,能夠判斷掃地機是否被抬起而停止工作。中間前端是一個萬向輪,左右兩個充電觸點。
在底部的前半身三個方位還配置了紅外探測器,防止掃地機摔下臺階等位置。
在滾動刷子這一塊區域,還有一個滾動的硅膠刷子,各種灰塵都一掃無遺。這塊區域還細心的加了一層金屬罩,可以防止地毯、窗簾等大件被吸進去。
外觀看完了,最后看看這個稍微有些大的充電底座,兩片組裝起來,靠墻安放即可。底部的兩個底座簡單粗暴的連接充電。
為了保持和機身一致的色調,底座也加入了橙色。底座有很好的防滑硅膠墊,保證掃地機上它的時候不會偏移。
體驗:有條不紊 掃地更全面
激光掃描,地圖規劃,這是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最大的特色,擺脫傳統掃地機器人的橫沖直撞低效率。
內置AICU導航系統的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在開始工作時,第一步是先對整體的環境進行一個激光掃描,形成一張地圖,然后做出有規劃的路徑清掃。
官方稱開始從充電底座出發,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成功歸位率為100%。如果并非從底座開始清掃,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則還是依靠常規的紅外定位去尋找回家的路。
當然,在這幾天的使用中發現,從底座出發確實每次都能夠準確快速的歸家,而不在底座出發的話,最終還是都可以回到家中,但是過程比較曲折,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需要多次的徘徊尋找路徑。
首次啟動設備,打開手機的App,然后選擇連接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手機會連接上它發射的Wi-Fi信號,然后便可以進行相應的控制。
在App中可以直觀看到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實時狀態,查看地圖,開啟工作,遙控回埠等操作,儼然取代了傳統掃地機的遙控功能。
不過,目前來說,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只能通過自建的Wi-Fi進行連接,在連接的時候,手機則會處于斷開數據上網的狀態,也就只能和它進行通信了。
前面說到,App的可視化功能也是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一大特色。在開始清掃后,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首先對環境進行掃描,形成地圖之后有規矩的進行清掃,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地圖后,在手機端同樣可以查看到直觀的地圖,并且當它打掃過的區域,會實時更新地圖,App中顯示為黃色。
在App中,還提供了日歷定時清掃功能,設定日期和自動清掃時間,每天到點了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便可以自動開始打掃房子。
打掃完之后便自動回到充電底座上進行補給。而如果當中途電量不足,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則自動回家充電,充完再自動回到中斷位置進行清掃,非常的智能化。
其實在最開始啟動工作時,你會感覺到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也在橫沖直撞般,但其實此時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并未開始認真的清掃,只是還在進行第一步:掃描環境。
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先自轉360度掃描整體的環境,構建地圖。等到總體地圖構建完了,它才開始真正的清掃工作。
清掃的過程中,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會以弓字形的路線進行,覆蓋掃過區域的50%,有效的規避了重復清掃一個區域,同時也可以確保清掃過的區域足夠干凈。
這便是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最值得喜歡的地方,也是它優于傳統掃地機的地方。傳統掃地機沒有了全局的規劃,往往會出現到處亂轉,隨機清掃的低效率情況。
實際體驗中,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清掃有條不紊,規律行進的它確保了清掃的效率。同時,在遇到障礙的時候,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會有效的避開。正面的激光掃描實時的更新這環境的變化情況。
當遇到桌角這種地方的時候,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更是以圍繞桌角清掃的方式,確保能夠清掃干凈家中每一個區域,這一點讓我和家人都非常的滿意。
弓字形有效快速的進行清掃,使的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清掃的速度也比較快。
以我家客廳35平方左右的面積,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在20分鐘內就清掃完畢,而房間25平方的面積在不到15分鐘就可以清掃完畢,并且灰塵清掃得是較為干凈的。
官方稱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可以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充滿,然后完成120~150平方面積的清掃,基本上每天充一次電也就夠。
此外,針對復式環境,當把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拿到二樓而充電底座在一樓時,它無法自己下樓回到底座,那么它會在完成清掃后回到開始清掃的地方,原地休息。
總結:突破常規 實用與顏值兼備
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讓掃地機不在橫沖直撞的清掃。導航系統的加入,讓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更有規劃的進行日常的清掃,并且能夠有效的清理每一個角落,讓我比較滿意。自動返回充電,地圖規劃,自動記憶,弓字形清掃,再加上App的可視化實時查看,讓它更符合一個家用智能掃地機器人應該有的樣子。
不過,在更多功能交互上,以內導航掃地機器人同樣也有進步的空間。就比如Wi-Fi連接這一塊的問題,需要一個更好的連接方案。
此外,從天貓官方店給出的定價,恐怕會讓不少人望而止步。畢竟掃地機器人這種逐漸大眾化的產品,給出了3000的定價,相對而言并不是很親民的樣子。
-
掃地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文章
819瀏覽量
546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微半導掃地機器人解決方案介紹

鈞敏科技AM2355驅動芯片在掃地機器人中的應用
高端掃地機器人市場銷額第一!追覓再創行業新標桿
智能掃地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構成
霍爾元件在掃地機器人中的應用
掃地機器人廠商iRobot將裁員16%
掃地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

霍爾開關在掃地機器人中的應用
掃地機器人的核心技術突破
掃地機器人避障技術的發展史
湯誠科技推出掃地機器人、洗地機應用方案,?為品質生活添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