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存大廠美光一直在談論自己的TLC NAND閃存顆粒,但一直沒有投入實用,直到今天,旗下消費品牌Crucial(英睿達)終于帶來了首款TLC固態硬盤“BX200”。
BX200采用了美光今年六月份宣布的16nm TLC閃存顆粒,單Die容量為128Gb(16GB),而此前BX100使用的是16nm 128Gb MLC。容量提供240GB、480GB、960GB三種。
BX200還是用了新的主控慧榮Slicon Motion SM2256,支持更高級的LPDC糾錯,也是TLC SSD的必備技術。
造型還是2.5寸規格,7毫米厚度,SATA 6Gbps接口,但是性能指標除了隨機讀取之外反而比BX100整體還有所提升,持續讀寫540、490MB/s,隨機讀寫66000、78000 IOPS,而壽命保持不變,終生寫入量還是72TB,并繼續提供三年質保。
Crucial官網已經開賣,價格那也是相當實惠:240/480/960GB分別要84.99/149.99/299.99美元,約合人民幣540/950/1900元。
這比起當前流行的一線品牌SSD可以說相當驚喜,大量鋪貨后再降降價,有望成為絕對的高性價比神器。難道終于要復刻m4神話了?
別急,我們看看實測性能(來自AnandTech),但是大家也看到題目了,請先深呼吸。
【持續/隨機讀寫性能:無比丟人】
持續讀取速度485MB/s,雖然不如標稱但也湊合,屬于主流檔次,當然相比BX100 522MB/s是差多了。
功耗也高了一半,但整體仍然是較低水平。
在高隊列深度下,其實能達到SATA 6Gbps接口的極限呢,功耗也不錯,480GB還越來越低了。
剛剛開了個好頭,持續寫入就完了,最高還不到90MB/s的速度順利取代OCZ Trion 100,成為最慢的一個,就算是后者也有150MB/s左右呢。
剛好反而上去了。
上邊的曲線其實是功耗,很搞笑吧。
不足45MB/s的隨機讀取速度又一次墊底,OCZ Trion 100的難兄難弟。
功耗中檔,不過也高于Trion 100。
性能歲隊列深度加大而穩步提升,但起點實在太低了,近乎為零,結果最高也不到300MB/s。
隨機寫入繼續副班長,960GB才跑出76MB/s,480GB竟然只有不到60MB/s。Trion 100還超過了100MB/s。
功耗依然不低。
這一次,無論隊列深度如何,性能都不肯上去了,功耗反倒是越來越高。
【混合讀寫性能:繼續汗顏】
混合持續讀取:讀取中庸,寫入廢柴,綜合起來依然完敗,150MB/s左右。MX200 250GB雖然也不行,但是至少500GB的還湊合。
功耗還是那么高,960GB都逆天了。
果然是寫入比例越大,性能越差。
混合隨機寫入:480GB的只比850 EVO M.2 120略好一點點,960GB的高了一些但也不咋地。
功耗還是高水準。
隨機讀寫性能差不多,所以混合起來也比較均勻。
兩種容量的ATTO性能都很詭異,讀取挺好都超過了550MB/s,而寫入簡直是瘋了般忽高忽低,根本無法穩定下來。
不可壓縮持續讀取性能:這個倒是沒啥,不過大家基本都一樣。
不可壓縮持續寫入性能:仍然處于下游,960GB的更低。
【高中低負載測試:太血腥了】
以下是AnandTech自創的測試套裝,分極高、高、低三種負載水平。具體成績就不廢話了,因為實在沒啥可說的……
【性能一致性測試:上躥下跳】
有了前邊的鋪墊,這個也沒啥可指望的,結果還真是。穩定狀態的4K隨機寫入性能還不足2000 IOPS。
隨機寫入一致性……
隨時間變化的4K隨機寫入更能說明問題:開始的瞬間高高在上,完全符合標稱,隨后幾分鐘里就像個入門級SSD也認了,但緩存和冗余空間耗盡后就徹底凌亂了。
偶爾升至9000 IOPS或者20000-25000 IOPS,但大部分時候只有200-700 IOPS。這是什么水平?也就比機械硬盤好一點!
【待機功耗、TIRM、總結】
由于不支持DevSlp深度休眠,待機功耗是相當高的,僅次于OCZ Vector 180,是一般產品的十幾倍。
TRIM再不正常就瘋了。
總結:
美光曾經以m4的神話獨步天下,但此后日漸沉淪,推出的一系列固態硬盤都沒什么特色,無論性能價格都很平庸。
接下來就是TLC的時代了,美光也終于邁出了自己的腳步,但即便都知道TLC性能相對較差,第一款產品沒經驗怎么都可以原諒,也實在沒想到BX200會是這么個樣子。
除了持續讀取速度還算過得去,持續寫入和隨機讀寫都慘得沒法看,性能一致性也極其差勁,說它是史上最差勁的固態硬盤也并不為過。
目前還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希望不是美光16nm TLC閃存本身的毛病,否則麻煩就大了。或許是固件完全沒有優化到位吧,那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徹底重寫了。
這也讓BX100根本就沒有升級的必要了,它依然是當前最好的入門級SSD之一,而且還是MLC閃存喲,但是美光計劃迅速淘汰BX100,只是這樣的繼任者誰能接受呢?
-
鎂光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13283 -
固態硬盤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497瀏覽量
582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LT6654BX adi

致態TiPro9000固態硬盤評測

帶緩存與不帶緩存的固態硬盤有什么區別
東芝固態硬盤解決方案

服務器選擇ssd固態硬盤有何缺點嗎?
固態硬盤壞了數據可以恢復嗎?認準聯想百應!讓數據“起死回生”

長江存儲PC41Q QLC固態硬盤評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