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產業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支柱,其技術迭代速度快、生產工藝復雜、質量要求嚴苛,對制造升級的需求尤為迫切。工業大模型的出現,為顯示生產制造升級提供了全新的技術路徑。依托顯示生產全流程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顯示工業大模型能夠突破傳統生產模式的局限,在工藝優化、質量管控、設備運維等關鍵環節實現智能化躍升,推動顯示制造向更高效率、更高質量、更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全流程數據:顯示工業大模型的 “養分源泉”
顯示生產制造涵蓋玻璃基板制備、薄膜沉積、光刻、蝕刻、成盒、模組組裝等數十道精密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伴隨著海量數據的產生。這些全流程數據包括原材料的成分參數、設備運行的實時參數(如溫度、壓力、速度、功率)、環境數據(潔凈度、溫濕度、氣壓)、在制品的檢測數據(尺寸精度、缺陷信息)、設備維護記錄、能耗數據等。
顯示工業大模型的訓練與迭代高度依賴這些全流程數據的積累與治理。通過構建統一的數據中臺,將分散在 MES(制造執行系統)、EAP(設備自動化系統)、QMS(質量管理系統)、EMS(能源管理系統)等不同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匯聚、清洗、標準化和關聯,形成覆蓋 “原材料入廠 - 生產制造 - 成品出廠” 全鏈條的高質量數據資產。例如,某面板企業的數據中臺可實時采集光刻工序中光刻機的曝光能量、焦距、對準精度等 200 余項參數,以及該工序對應的玻璃基板缺陷檢測圖像數據,為大模型提供了豐富的 “訓練素材”。
這些全流程數據不僅是模型訓練的基礎,更是模型在實際生產中發揮作用的 “輸入源”。只有基于完整、準確、實時的全流程數據,顯示工業大模型才能精準感知生產狀態、分析潛在問題、給出最優決策。
顯示工業大模型驅動生產制造升級的核心場景
工藝參數智能優化,提升產品良率
顯示生產中,工藝參數的微小偏差可能導致產品缺陷,影響良率。傳統工藝參數調整依賴工程師的經驗積累,難以應對多參數耦合、動態變化的復雜場景。顯示工業大模型基于全流程歷史數據,構建工藝參數與產品質量的關聯模型,能夠精準識別影響良率的關鍵參數及其最優區間。
在薄膜沉積工序中,通過輸入濺射功率、氣體流量、真空度等歷史參數與薄膜厚度均勻性、電阻率等質量指標數據,大模型可學習到參數間的非線性關系。當生產過程中出現薄膜性能波動時,大模型能結合實時采集的工藝參數和前序工序數據,快速計算出最優的參數調整方案,實現工藝參數的動態自適應優化。某 OLED 企業應用該技術后,柔性屏的薄膜均勻性良率提升了 3.2%,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缺陷智能檢測與根因溯源,強化質量管控
顯示面板的缺陷檢測是質量管控的核心環節,傳統人工檢測效率低、漏檢率高,且難以對缺陷成因進行快速分析。顯示工業大模型整合了全流程的缺陷數據、設備參數數據、環境數據等,通過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技術的融合,實現缺陷的高精度自動檢測和根因智能溯源。
大模型對面板表面的微裂紋、亮點、暗點等數十種缺陷的識別準確率可達 99.5% 以上,遠超人工檢測水平。更重要的是,當檢測到缺陷后,大模型能沿著生產流程反向追溯,結合該面板在各工序的設備運行數據、工藝參數變化、環境波動等信息,快速定位缺陷產生的具體工序和根本原因。例如,檢測到某批次面板出現 “線缺陷”,大模型通過分析光刻工序的曝光參數波動曲線和顯影液濃度數據,可判定缺陷源于某臺光刻機的光源穩定性異常,為質量改進提供精準指引。
設備健康度預測與智能運維,保障生產連續性
顯示生產設備(如光刻機、蒸鍍機)精度高、價格昂貴,其突發故障將導致生產線停機,造成巨大損失。顯示工業大模型基于設備全生命周期的運行數據、維護記錄、振動噪聲數據、能耗數據等,構建設備健康度評估模型和故障預測模型。
大模型可實時監測設備的關鍵指標,如光刻機的激光功率衰減速度、機械臂的運動精度偏差等,通過趨勢分析預測設備未來一段時間的健康狀態,并提前預警可能發生的故障類型和時間窗口。同時,結合生產計劃數據,大模型能制定最優的維護排程,避免非計劃停機。某 LCD 面板廠應用設備預測性維護模型后,關鍵設備的故障停機時間減少了 40%,維護成本降低了 25%。
智能排產與資源調度,提升生產效率
顯示生產的多品種、小批量趨勢日益明顯,傳統排產方式難以平衡設備負荷、物料供應和訂單交期之間的關系。顯示工業大模型整合訂單數據、設備產能數據、物料庫存數據、工序銜接數據等全流程信息,構建智能排產模型。
模型可根據訂單優先級、設備當前狀態、物料供應情況等動態因素,自動生成最優的生產排程方案,實現設備利用率最大化、生產周期最短化。例如,當新接一批高優先級的柔性屏訂單時,大模型能快速計算出在不影響現有訂單交付的前提下,如何調整各條產線的生產任務,合理分配光刻、成盒等關鍵工序的設備資源,使該批次訂單的生產周期縮短 15%。
價值與展望
顯示工業大模型通過對全流程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智能應用,為顯示生產制造升級帶來了顯著價值:產品良率的提升直接降低了原材料浪費和制造成本;質量管控的智能化減少了不良品流出風險,提升了產品競爭力;設備運維的精準化保障了生產連續性,提高了設備投資回報率;智能排產則增強了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
未來,隨著全流程數據采集的更全面、更實時,以及大模型算法的持續迭代,顯示工業大模型將在更多場景發揮作用,如新材料研發加速、個性化定制生產支持等。同時,結合數字孿生技術,大模型可在虛擬空間構建顯示生產全流程的數字鏡像,實現生產過程的模擬仿真與優化推演,推動顯示制造向 “虛實結合” 的智能化新階段邁進,為顯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40文章
7218瀏覽量
116636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3171瀏覽量
41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應用說明
可與MES系統集成的數據采集監控平臺
工業生產中數據采集的安全性問題解決策略,結合工業智能網關
“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 在工業數據采集的成功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