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超表面與氣體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圖中紅外波段是電磁光譜中有趣的部分,它由人眼無法看到的顏色組成的。許多化學分子在紅外光照射時會產生共振。這種紅外共振可以用來識別分子或采集分子的“指紋”特征圖譜。因此,紅外波段對大氣污染監測、爆炸物和麻醉毒品的檢測、食品質量檢測等一系列應用都很有幫助。
然而,紅外光學組件體積往往比較大,且價格昂貴、不可調諧。據麥姆斯咨詢報道,來自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SUTD)與大連理工大學(DUT)、新加坡同步輻射光源(SSLS)的研究者們聯合研究,證明了常見于數據存儲設備的可調相變材料,可用于調諧微尺寸紅外透射“超表面”濾光器的響應。濾光器可在中紅外光譜的寬波段上進行調諧,在該波段中許多污染氣體會產生振動。
SUTD的首席研究員、助理教授Robert Simpson說:“這些紅外濾光器非常小,甚至可以集成到智能手機中。幫助用戶實現多種測量應用,例如,測量用來炸食物的油的質量、呼吸的空氣質量,或者通過測量從人體排出的體液來檢查身體健康狀況”。這項研究成果發表于《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期刊,該期刊以發表突破性跨學科研究而聞名,其關注的研究領域是光物質的相互作用。
-
紅外光譜
+關注
關注
0文章
80瀏覽量
12190 -
濾光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7875
原文標題:相變材料和超表面實現微尺寸紅外光譜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脈銳光電超連續光譜光源介紹

昊量光電攜insion近紅外光譜儀參加第四屆小微型近紅外光譜儀研發與應用交流會并做報告

近紅外光譜儀的原理和工作機制
近紅外光譜儀校準方法 近紅外光譜儀與紫外光譜儀區別
中國科大在納米級空間分辨紅外成像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納米級空間分辨紅外成像及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手持式紅外地物光譜儀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可編程的超快納米光子光譜像素矩陣

高分辨率紅外光譜儀詳解

近紅外光譜的新曙光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技術在光伏材料性能表征中的應用與優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