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展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超過一千家廠商齊聚一堂,涵蓋了半導體、傳感器、電源、連接器、無源元件等多個行業。從應用場景來看,AI、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成為與會者熱議的焦點話題。
在這些前沿科技快速發展的背后,測試設備已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關鍵力量。無論是產品的品質、精準性還是可靠性,都離不開專業測試設備的支持。
鑒于此,《磁性元件與電源》雜志特別來到中茂電子(深圳)有限公司的展示臺,專訪市場經理簡榮宏,為大家深入解讀中茂電子在電子制造業中提供的先進測試解決方案。
Q:本次展會,貴公司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新產品和新技術?這些新產品與新技術有何特點,在市場上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簡榮宏:在新能源應用領域,我們展示的是電驅動測試臺架的測試方案。中茂公司最初專注于視頻訊號發生器領域,具備基礎的交直流源和交直流負載技術。基于此,我們從單機測試到集成系統,提供多樣化的測試方案,涵蓋新能源汽車系統方案,包括電池和電子芯片等。
在電池充放電系統方面,近年來電池行業發展迅速,其應用范圍廣泛,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對專業充放電測試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
我們還提供交直流源與負載測試設備,符合現代產業應用需求。其中包括電網模擬器,以及適用于AI超算的直流負載。這些測試設備在新能源的光儲充、新能源汽車以及AI超算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測試設備:超低壓直流電子負載 圖源:中茂電子
在市場發展過程中,新能源在過去幾年為公司帶來了顯著的業績增長和動力。隨著新法規的測試要求不斷更新,我們相應地設計了新測試產品。
今年的市場重點將集中在AI超算領域,許多頭部企業正在建設新的數據中心,這帶來了巨大的電力需求。這些需求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測試設備來滿足,而精準、可靠和品質始終是我們測試設備的核心要求。因此,我們在AI超算領域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并成功挖掘了部分市場機會。
Q:傳統手動測試程序復雜繁瑣,耗時長,測試效率低。中茂電子是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測試效率的?
簡榮宏:中茂憑借40多年的技術經驗,從單機測試設備逐步拓展至測試系統集成領域。這一轉變源于客戶日益復雜的測試需求,他們期望以更高效的方式縮短測試時間。公司在系統集成領域已發展超過30年,通過自主研發的軟件,實現了客戶對測試系統的個性化要求。
Q:對于精密電子量測儀器,測試精度和可靠性至關重要。中茂電子如何確保其量測儀器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簡榮宏:過去,生產線上的多個站點通常各配備一臺測試設備,每個站點僅負責一個測試項目或一個測試工序。通過系統集成,我們將這些站點整合為一個綜合站點,能夠同時對多個待測物進行測試,從而將測試效率提升3倍以上。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測試系統集成和軟件開發的協同作用。
以電源模塊的測試為例,以往測試輸入、測試輸出和測項等功能需要分別在不同站點完成。如今,我們通過將這些站點的設備集成到一個小型系統中,并利用自主研發的軟件,實現了在一個站點內完成全部測試要求。這不僅提高了測試效率,還減少了重復測試的環節。
測試設備:可程控雙向直流電源供應器 圖源:中茂電子
此外,在人工檢測效率上,以往每個站點都配備一名操作員,而人工操作的測試流程難以統一管理,容易出錯。通過軟件自動化,我們降低了人員操作的時間和步驟,減少了人為錯誤,因為操作員只需按照程序和配方設置進行操作。
為確保產品品質與精準度,選料環節至關重要。作為專業的電子量測儀器制造商,我們從研發到生產,始終嚴格把控選料,優先選用一流大廠的可靠器件。同時,憑借自身在量測領域的專業優勢,在生產過程中運用多種量測手段,確保測試設備在出廠前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公司擁有完善的品質可靠性實驗室,涵蓋振動、高溫耐壓、絕緣接地漏電流等安全測試項目。通過這些專業測試,全面檢驗生產設備的性能,確保其符合高標準要求。我們利用自身生產的儀器進行測試,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保障產品質量。
Q:企業通常希望在降低自動化測試系統投資成本的同時,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中茂電子是如何在保證系統性能的前提下,實現成本降低的?
簡榮宏: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將依據客戶預算制定相應方案以達成目標。客戶預算的多少直接影響投資規模。例如,客戶預算可能為100萬元、80萬元或10萬元等不同等級。在保持測試方向與要求不變的前提下,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預算范圍,尋找合適的方案,以滿足其系統集成的測試需求。
Q:中茂電子每年投入大量研發資源,請問公司在新技術研發方面的具體投入占比是多少?未來是否有進一步增加的計劃?
簡榮宏:公司每年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去年的研發投入已占總營收的12%,未來,這一比例將保持在12%以上。
測試設備:射頻LCR表 圖源:中茂電子
結語
中茂電子通過從單機測試設備到系統集成的跨越,以及自主研發軟件的賦能,不僅將測試效率提升三倍以上,還滿足了客戶對高精度、高可靠性測試設備的需求。
隨著新能源、AI超算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測試設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中茂電子憑借其前沿的測試解決方案和技術積累,正在為這些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
審核編輯 黃宇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218瀏覽量
109828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319瀏覽量
2807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EasyGo 青藍計劃: 助力攻克新能源教學難題,賦能科研創新

數智賦能:破解新能源設備資產管理困局

智能算力基建:RAKsmart如何賦能下一代AI開發工具
國家超算平臺推出AI生態加速計劃
華潤微第四代超結MOS:賦能AI服務器與新能源行業升級
電池(包級)測試系統的技術原理和應用
超百臺徐工新能源牽引車交付湖南常德
AI算力芯片供電電源測試利器:費思低壓大電流系列電子負載

解決方案丨EasyGo新能源系統實時仿真應用
穩定、高效、低成本,儲能與算力正在相互賦能
磁元件賦能新能源 展商齊聚揭秘降本秘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