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業互聯網”系統通過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新型制造和服務體系,其核心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基礎性作用:突破工業網絡瓶頸,支撐核心環節數字化
解決工業通信痛點
5G的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特性,有效解決了工業有線技術移動性差、組網不靈活的問題,突破了現有工業無線技術在可靠性、連接密度、傳輸能力上的局限。例如:
遠程控制:在港口、采礦、鋼鐵等行業,5G支持毫秒級空口時延,實現設備遠程精準操控,降低人員安全風險。
實時數據采集:通過5G網絡,可大規模采集設備運行狀態、環境數據等,為生產決策提供實時依據。
支撐工業互聯網核心環節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從生產外圍環節(如物流、監測)逐步延伸至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檢測等核心環節。例如:
協同研發設計:利用5G+AR/VR技術,科研人員可跨地域在線協同操作實驗流程,加快研發進程。
機器視覺質檢:5G高速傳輸支持高清圖像實時分析,提升質檢效率和準確性。
二、聚合性作用:推動技術融合創新,催生新業態
技術聚合創新
5G不僅提供網絡連接,更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云、網、邊、端”全鏈條能力。例如:
邊緣計算:5G與MEC(多接入邊緣計算)結合,實現數據本地處理,降低時延,支持實時控制場景。
數字孿生:5G傳輸海量數據至邊緣云平臺,構建虛擬生產單元,實現產能預測、過程感知等功能。
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推動了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例如:
大規模定制生產:通過5G網絡連接的設備,可根據消費者需求快速調整生產參數,實現個性化定制。
產業鏈協同優化:5G+工業互聯網打破信息壁壘,實現產業鏈、供應鏈信息可視化,優化資源配置。
三、融合性作用:賦能千行百業,推動產業升級
十大典型應用場景
“5G+工業互聯網”已形成十大典型應用場景,覆蓋研發、生產、物流、安全等全流程:
協同研發設計:遠程研發實驗、異地協同設計。
柔性生產制造:支持生產線快速重構,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無人智能巡檢:通過5G巡檢機器人或無人機,替代人工巡檢,提升安全性和效率。
生產能效管控:實時采集能源消耗數據,輔助企業降低能耗,實現綠色生產。
重點行業深度應用
在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電力等5個行業率先發展,并逐步向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紡織、家電等行業拓展。例如:
鋼鐵行業:通過5G+機器視覺質檢,實現鋼材表面缺陷實時檢測,提升產品質量。
電力行業:利用5G+無人智能巡檢,對輸電線路進行遠程監測,降低巡檢成本和安全風險。
四、經濟與社會效益:降本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
企業降本提質增效
降本:通過5G+廠區智能物流,實現物料定時定點定量配送,降低倉儲成本。
提質:5G+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等應用,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性。
增效:柔性生產制造、協同研發設計等場景,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
“5G+工業互聯網”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例如:
產業升級:傳統產業通過5G+工業互聯網改造,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新動能培育: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30瀏覽量
574450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66瀏覽量
951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工業互聯網為什么需要5G甚至是6G
5G+工業互聯網在食品加工業中的應用
5G+工業互聯網在水利行業的應用
5G與工業互聯網如何進一步融合?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物聯網有什么區別
5G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智能制造場景有哪些功能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