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青田山巒如黛,水域似綢
河道猶如大地的脈絡蜿蜒縱橫
每當進入梅汛期
防汛、備汛也進入關鍵時段
為保障安全度汛,青田縣水利局與海康威視展開深度合作,借助智能物聯感知平臺(PNP)的物聯匯聚能力,通過物聯監測數據整合與可視化分析、智能預警研判、設備全周期運維管理,以及省級防汛平臺標準化聯動,構建起一套高效、智能的防汛體系,以科技力量助力構建防汛智慧防線。
數據“看”得全,物聯數據一屏整合
以往,青田水利局在防汛工作中面臨著數據分散、難以統一管理的難題。各水位站、雨量站、流量站、聲光報警裝置、RTU網關等傳感設備的數據孤立存在,想要全面了解實時情況,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來整合。
海康威視智能物聯感知平臺(PNP)憑借設備整合能力,將青田水利局下屬500+站點共1500+傳感設備的數據接入并同步至省級水利平臺。現在,在一個界面上即可清晰地看到所有物聯數據:水位的高低、雨量的大小、流量的變化等信息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數據的可視性和管理效率。
汛情“判”得準,潛在風險智能預警
有了全面準確的數據,如何根據這些數據做出精準的判斷和決策?基于平臺的設備組態,能像搭積木一樣靈活組合水文站內水位計、雨量計等各種監測設備,與站點真實場景融合,將設備的狀態和數據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實現站點設備統一管理。快速識別出各站點的汛情,并及時發出預警。
在最近一次暴雨天氣中,平臺根據設備監測的實時雨量和水位數據,準確上報某條河道水位快速上漲的情況,并第一時間推送風險預警信息,確保提前規避異常天氣帶來的次生災害。
遠程“診”異常,保障設備健康運行
設備的健康狀態對于防汛工作至關重要。如果設備出現故障,就可能導致數據不準確或無法及時獲取,從而影響整個防汛決策。青田水利局聯合海康威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運維管理體系,對傳感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和維護。
結合遠程診斷技術,可以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情況,并遠程進行設備配置和修復。同時,系統還會定期對設備進行巡檢,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目前,青田縣的所有水利數據都可以匯總至省級平臺,為省級部門的統一規劃和汛期預案響應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面對較大規模的汛情時,省級部門可以通過統一指揮,協調周邊地區的力量,共同應對險情。這種上下聯動的機制,大大提高了防汛工作的整體效能。
未來,青田計劃進一步打造 “天空地一體化”水利感知體系,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強化“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打造全省水利感知系統標準化示范樣板,為防汛決策提供更多維度技術支撐。
-
網關
+關注
關注
9文章
5734瀏覽量
53099 -
感知
+關注
關注
1文章
73瀏覽量
12478 -
海康威視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31瀏覽量
74291
原文標題:一屏統“管”500+水文站點,海康威視智能物聯感知平臺助力麗水青田智判汛情
文章出處:【微信號:hikvisionsecu,微信公眾號:海康威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