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全網的機器人格斗直播,盡管有很多瑕疵,賽博朋克感依然讓人驚呼科幻走入現實。
從工業革命時期笨拙的機械臂,到如今能在手術室精準操作,在家庭中貼心服務的智能體.….機器人的“進化史”本質上是一部技術突破的編年史。
當機械裝置強化”肌肉”(驅動系統)、擁有"神經”(通信網絡)、裝上“眼睛”(感知系統)、注入“大腦”(智能算法),其角色正從冰冷的生產工具蛻變為具備環境適應力、自主決策力與協作能力的類人智能體。
這場跨越百年的進化,像極了人類從猿到人的數十萬年的演化。
驅動系統創新
顫顫巍巍到運動健將
驅動系統的軟硬件創新顯著提升機器人的運動能力和靈活性。
高性能電機如無刷直流電機(BLDC)和伺服電機的應用,提供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精確的速度控制,能夠支持機器人實現平穩和快速的運動;
電池管理系統(BMS)為驅動系統提供精準能源支撐,實時監控電池狀態并調控輸出,在機器人高強度運動時保障功率供給,輕載時優化能耗,同時通過過充、過溫保護確保安全,支撐機器人穩定運行;
先進的控制算法如模型預測控制(MPC)和自適應控制,通過實時計算和優化,提高了機器人的運動精度和響應速度。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算法的引入,使機器人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優化運動策略,適應復雜和動態的環境。
通信網絡,打造機器人流暢的“奇經八脈”
隨著UWB、BLE/Matter和Wi-Fi等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融合,機器人在實時交互、精確定位和智能家居聯動等方面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UWB技術以其厘米級定位精度、低延遲和強抗干擾性,支持機器人實現自動跟隨、編隊協作和產線協同,特別是在家庭陪伴、工業自動化和應急救援等領域;
BLE/Matter技術憑借低功耗特性與互聯互通優勢,支持機器人與智能家居設備的無縫交互和跨平臺控制,適用于家庭場景中的設備聯動狀態查詢等應用;
Wi-Fi7技術通過高數據傳輸速率、低延遲及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MU-MIMO)、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支持機器人進行高數據量實時通信,適用于智能家居和辦公環境中的高效交互場景。
高性能傳感
讓“人”性拉滿
當前機器人創新的核心技術涵蓋了人機界面(HMI)和機器人感知技術。
傳感融合通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和深度學習,實現對環境的高精度感知和實時建圖,提升自主導航和環境理解能力;
壓力傳感器結合力反饋校準算法,實現對接觸物體的壓力分布、接觸面積和受力強度的實時感知,提升機器人抓取操作的精細度和人機交互的安全性;
毫米波雷達通過24GHz/77GHz頻段模組、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和點云聚類算法,實現對雨霧、強光等復雜環境中障礙物的距離、速度與方位角的精準探測;
視覺感知通過高分辨率攝像頭和3D視覺傳感器,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實現對物體的識別、分類和跟蹤,提升機器人在動態環境中的感知和決策能力....
算力與算法
賦能機器類人決策
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技術的進步使機器人能夠從大量數據中學習和優化決策。
深度神經網絡(DNN)和卷積神經網絡(CNN)在圖像識別、語音處理和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表現出色,提升了機器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多模態學習和傳感器融合技術的應用,使機器人能夠綜合處理來自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傳感器的數據,形成更全面的環境理解和決策能力....
未來,隨著量子計算和更先進的AI算法的引入,機器人在類人決策上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實現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
伺服電機
+關注
關注
88文章
2120瀏覽量
59660 -
UWB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177瀏覽量
62753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7文章
739瀏覽量
17623
原文標題:從「機器」到「人」:人形機器人進化簡史!
文章出處:【微信號:Qorvo_Inc,微信公眾號:Qorvo半導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人形機器人“造車”,車企扎堆布局!



短訊: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技術新突破
肇觀電子賦能人形機器人視覺技術革新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全球巨頭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人形機器人產業地圖(2024)》重磅發布!

堪稱地表最強“打工人”,人形機器人Figure02領銜靈巧手進化

NVIDIA 加速人形機器人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