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吳子鵬)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份額,2024:中國廠商領跑,具身智能開啟多元行業應用》報告。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規模超 1.8 億美元,出貨量約 2 萬臺,中國廠商及消費級應用成為市場主導力量。
四足機器人的主要技術應用
四足機器人是模仿動物四肢運動模式的仿生機器人,通過四條腿的協調運動實現移動,具備出色的地形適應性與靈活性。在運動邏輯上,四足機器人多模仿狗、馬等哺乳動物,依靠髖關節、膝關節等多關節聯動調整步態。相比輪式 / 履帶式機器人,其能更好應對臺階、碎石、泥濘等復雜地形。
控制系統是四足機器人的 “大腦”,負責感知環境、決策并控制肢體運動。當前主流控制方法包括深度強化學習、模型預測控制、基于模型的步態生成、操作空間控制等,各有優劣,研究人員需根據具體應用場景和需求選擇適配策略。
電動驅動是最常見的驅動方式,具有高效能、低成本、高精度、易控制等優勢,因此諧波驅動器成為機器人關節的核心部件。不過,液壓驅動和氣動驅動也各有特點:液壓驅動輸出力大、功率密度高,易于實現無級調速和自動化控制;氣動驅動則輸出力小、功率密度低,但響應快、可靠性高、成本低且維護簡單。
為實現智能控制,四足機器人通常借助激光雷達(LiDAR)、攝像頭、慣性測量單元(IMU)等傳感器構建環境地圖,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自主導航、避障,甚至通過強化學習優化步態。
四足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結構清晰,上游由芯片、傳感器、減速機、電機等零部件構成;中游為四足機器人生產企業;下游是四足機器人應用領域。在應用層面,工業、應急救援、安防巡邏、物流運輸、服務與消費等是主要目標市場。軍事領域雖也是四足機器人的重要市場,但軍工體系相對封閉獨立,產業鏈多屬不同體系。IDC 數據顯示,目前消費級應用是四足機器人出貨量最多的市場,占總出貨量的 72.1%,主要應用于教育培訓和娛樂等場景,憑借較強的可及性與互動性,推動了技術普及與用戶認知。不過,消費級四足機器人也面臨售價低、功能單一、家庭場景滲透率有限等問題,銷售收入占比較低。
中國廠商主導四足機器人市場
從四足機器人發展歷程看,波士頓動力是先行者。2005 年,波士頓動力推出 BigDog,首次實現復雜地形負重行走,成為四足機器人領域的標志性產品。但 BigDog 依賴液壓驅動,存在成本高昂、噪音大、維護復雜等問題。
在電驅動路線上,中國廠商率先發力。目前,中國已構建從設計到組裝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規模化本土化生產,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率與供應穩定性。以核心零部件為例,近年來中國廠商在電機、減速器、傳感器等關鍵部件上實現國產化替代,大幅降低成本。
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和蔚藍智能是中國四足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作為全球四足機器人領域的標桿企業,據華經產業研究院《2025 年中國四足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報告》顯示,其占據四足機器人行業最多市場份額。宇樹科技實現了四足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如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整機結構及大部分傳感器等的獨立自主研發。旗下消費級四足機器人 Unitree Go2 售價 9997 元起,兼具親民價格與出色性能,搭載自研 4D 激光雷達 L1,可在各種地形中實現全方位感知;在問答互動方面,采用 OpenAI 的 GPT 系列模型,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
云深處科技是具身智能創新技術與行業應用的引領者,率先在中國實現四足機器人全自主巡檢變電站。其自主研發的 “絕影” 系列機器人已在電站、工廠、管廊巡檢,以及應急救援、消防偵查、科研等多種場景落地應用。該系列機器人曾服務杭州亞運會地下管廊巡檢,參與新加坡國家電網項目,還在 “應急使命” 抗震救災、燃爆偵察等實戰演習中亮相。目前,云深處科技正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寶鋼股份、福祿克等行業巨頭開展長期深度合作。
蔚藍智能的代表性產品是阿爾法機器狗(AlphaDog),以家庭陪伴與智能化服務為核心,覆蓋兒童教育到老年人關懷的全場景需求。其產品線歷經多次迭代,代表產品 BabyAlpha 主打 “人工智能時代家庭新成員” 概念,通過仿生設計與情感化交互,塑造類寵物的親和力,同時具備自主導航、環境感知、語言對話等核心能力,致力于解決 “一老一小” 的陪伴痛點。
未來,隨著 AI、5G、新能源技術的融合,四足機器人將朝著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中國廠商若能持續強化核心技術創新,深化對行業場景的理解,并通過全球化生態合作構建競爭壁壘,有望在這一戰略新興產業中持續領跑,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進入中國創新驅動的新時代。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28瀏覽量
2128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機器人看點:越疆機器人正式發布六足仿生機器狗 智元公布機器人運動控制模型專利
第10萬臺機器人下線,普渡機器人領航全球服務機器人規模化量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