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創新署宣布啟動MARCONI項目,旨在研發量子密鑰分發(QKD)接收器。面對當前網絡安全威脅,該機構正通過兩項技術推動QKD網絡建設,以期構建覆蓋英國的全域安全量子通信網絡。作為終端設備,這些接收器通過單光子探測器(圖1)實現量子密鑰的解碼與處理——該裝置能精確測量攜帶加密量子密鑰的單個光子量子態。

SPAD與SNSPD系統對比
在QKD網絡的小型化部署和短距離通信場景中,四通道單光子雪崩二極管(SPAD)系統具有適用優勢。SPAD利用偏置在擊穿電壓之上的半導體PN結,當光子撞擊時產生的電子雪崩效應可生成可檢測電信號。而英國創新署計劃開發的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則面向大規模長距離應用,其核心是超導納米線(圖2)——光子引發的超導態破壞會產生電壓脈沖。

以下是兩種探測器的簡要對比:

光子探測效率
SPAD的典型探測效率為10-30%,新型半導體材料的研發正推動其性能提升。但其暗計數率(反映系統噪聲)高達100Hz以上,顯著高于超導探測器。盡管存在局限,SPAD因室溫即可工作(無需復雜冷卻系統)仍具獨特優勢。
SNSPD的探測效率普遍超過90%,暗計數率低于1Hz。這些特性使其在深空光通信、量子計算及長距QKD等低噪聲要求的領域具有特殊價值。其高效性源于低溫環境極大抑制了背景噪聲,但高昂的成本和系統復雜性制約了廣泛應用。
可擴展性分析
就規模化部署而言,SPAD因室溫工作特性更具優勢——無需SNSPD所需的昂貴低溫冷卻系統,更易實現商業化。成熟的半導體制造工藝也為SPAD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反觀SNSPD,其超低溫要求帶來顯著的可擴展性挑戰,目前僅適用于高級研究設施。微型高效低溫恒溫器的研發或將改變這一局面,MARCONI項目正探索SPAD與SNSPD的混合解決方案,以平衡成本、性能與擴展性。
技術發展與挑戰
量子傳感領域的核心課題是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優探測效率。碳化硅(SiC)、砷化銦鎵等半導體材料的進步正提升SPAD的室溫性能,研究人員也在持續優化半導體結構以提高光子捕獲率。
對SNSPD而言,低溫冷卻仍是關鍵瓶頸。當前研究聚焦于微型化低溫恒溫器和新超導材料開發,以期降低工作溫度門檻。若實現可擴展的低溫技術,SNSPD的工業應用前景將大幅拓寬。
核心結論
探測器選擇取決于具體應用對性能與規模的權衡。雖然SNSPD目前主導高精度領域,但SPAD可能開啟室溫量子技術的新紀元。隨著材料與冷卻技術的突破,SPAD或將進軍高性能應用市場。在量子計算領域,多家企業正嘗試將SNSPD集成至光子芯片并開發大型低溫系統;而SPAD展現的室溫量子計算潛力則更具商業化吸引力。未來,探測器精度與擴展性的平衡發展將深刻影響光量子計算與通信的演進軌跡。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499瀏覽量
231583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96瀏覽量
74089 -
量子通信
+關注
關注
3文章
298瀏覽量
246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DZR185AC零偏壓肖特基二極管探測器
美國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量子傳感器,提升粒子探測時空精度

JCMSuite應用-利用微柱和量子點產生單光子源
上海微系統所研發出超高速光子數可分辨光量子探測器

半導體研究所在量子點異質外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VirtualLab:通用探測器
基于SPAD單光子相機的LiDAR技術革新

基于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的40萬像素相機提供前所未有的宇宙視野
在硅芯片上集成量子光探測器
單光子雪崩探測器SPAD助力激光掃描顯微鏡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