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物聯網串聯起的未來:讓物流產業這只大象跳舞今天的故事由一杯咖啡開始說起每天早上能享用一杯熱咖啡,微微的蒸氣透過杯口緩緩上升,些許苦味中帶著微酸的口感,輕啜一口感受攝氏80度的熱由口腔滑過喉嚨,數分鐘后借助咖啡因刺激腦部進而感覺活力滿滿,這是像我這種普通上班族的日常小確幸之一。我遲鈍的味覺尚未習得如何判別咖啡的好壞,但憑著自身多年在物流業界打滾的經驗倒是能借著咖啡的物流及供應鏈與各位分享一些談不上甚么觀點的故事。
以著名咖啡產區“耶加雪菲”(Yirga Chefe)為例,耶加雪菲地處非洲的內陸國伊索比亞,海拔約1200公尺的山上,農人們摘下咖啡豆后送往當地合作社或集運處,一路行駛400公里顛頗的山路送到伊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進行最后的包裝,最后由集卡或貨柜行駛800公里路程通過邊境到達鄰國吉布提(Djibouti)的首都吉布提市裝船出口。吉布提地處東非東臨亞丁灣,若以最短的航程來看,載著“耶加雪菲”產地咖啡的貨柜輪得行經亞丁灣、進入阿拉伯海、印度洋,通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太平洋西岸,若是由***貿易商直接與當地合作社購買的話,船舶將停靠新加坡卸下貨柜等待數日后再由***與新加坡之間的定期航線貨輪運往高雄或臺北這整個過程最少須耗時50天。但若貿易商是透過海外盤商在進口的話則時間會更長。
“An overhead shot of a large collection of maps scattered on the floor”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活在侏羅紀的運作模式中的商業渠道即使我們并未親身參與整段咖啡豆的運送過程,這時代我相信大家都有網購經驗(好吧,即使沒有也寄過宅急便),在這整段的運輸過程當中的參與者大約可以列出:1. 咖啡農2. 合作社3. 各地的倉庫 (產地、集散地、包裝地、中轉地、目的地…等)4. 道路運輸業者(產地、集散地、包裝地、中轉地、目的地…等)5. 水路運輸業者 (非洲到亞州)6. 海關(伊索比亞、吉布提、新加坡、***地區)7. 港口碼頭設施8. 貿易商9. 門店10. 消費者這當中每一次的貨物交接都是“至少一次”的訊息流與資金轉換,可能透過紙筆簽收銀貨兩訖,或是系統數據對接,轉換、轉換、再轉換。事實上光是每天我們用的微軟Office系統就常常發生版本不同造成的兼容性問題,更別說在這整個冗長過程中為了讓每次的貨物與訊息完美交接所可能造成的各種成本,除了人力與官僚的斡旋,各個運輸系統的對接,海關的對接,資金的轉換。若是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或是沒有被記錄下來,大海撈針或許是天方夜譚到要大海里撈咖啡恐怕也不是易事。
馬士基航運公司三億美元的教訓2017年6月27日,丹麥馬士基(Maersk)公司遭受到惡意軟件Notpetya的攻擊,馬士基內部發現企業網絡遭受攻擊時迅速的關閉了其網絡與計算機系統,這舉動幫助他迅速的隔離了攻擊并將自身受害降低。但不幸的是,馬士基公司為全球貨柜航運運量排名第一的海運公司,其市場份額占整體行業內約26%,并肩負著約全球約25%的工業產品跨國運輸,系統關閉的同時也代表了全世界在海上移動的貨物有1/4瞬間同時消失在世界上所有的計算機與網絡系統中,這件事情造成的結果,舉例說明:某天你搭乘飛機出國旅游,在轉機途中整座機場系統當機航班大亂,沒有人能告訴你下一步該怎么做,你的下一個接駁班機在哪,行李到了哪里,要等多久,你只能無助絕望地等待或拿地勤出氣,但于事無補。馬士基航運公司約莫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重新設定系統并恢復正常網絡作業功能。期間許多托運人無法信任并放心的將貨物托付給馬士基承運,即便如此,他運行的數十條全球定期航線也無法因此停擺,在運量大幅減少但營運成本未下降的情況下,馬士基航運公司在2017年因惡意攻擊事件而登錄了約三億美元的虧損。
“Colorful software or web code on a computer monitor”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區塊鏈與物聯網會是全球供應鏈的解藥?以分散、去中心化、相對安全為優點的區塊鏈在應用上與商業的想象實際上是在這個“鏈”(chain)字,鏈子越長則相對價值越高,當一條煉串起了各地的英雄好漢(少林寺十八銅人、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或例如前段文章中供應鏈的十個參與者)他的價值、幫助與貢獻便遠高于傳說中佛山一個打十個的葉師傅。要把所有參與者都接上同一條煉除了區塊鏈的訪問、寫入對象的設定之外,另一個可能的幫手便是物聯網,當每筆交易(物流或金流)都能自動被記錄下來,所有交易事件都完整呈現在區塊鏈尚無法被更改,便能省下許多溝通或重復工作的成本或交易中間因藏污納垢造成的浪費。
Photo by Ali Yahya on Unsplash
電商與傳統門店通路的供應鏈競爭沃而瑪(Walmart)與亞馬遜(Amazon)各為全美國零售與電商產業巨頭,近年來由于電商崛起,在美國已經有許多實體零售店不敵電商的威脅宣布或面臨倒閉。沃而瑪為了增加效能與節省成本,今年初也宣布未來即將開放貨架銷售信息提供予供貨商,并同時要求下游供貨商縮短備貨及物流時間達到配送中心與門店最小庫存量。至于如何達到計劃目標并完美實行,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在沃而瑪的數據協力伙伴得到答案(當然絕對不是AWS)。故事到了尾聲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字,全球物流業產值約為8.1兆美金($8.1 Trillion),在世界貿易與電商盛行的今日,人們對于物流的需求急遽增加,網購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遑論信息發達下刺激了更多消費需求衍伸出的國際代購。
當然,若將這些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場景放大,全球代工與貿易發展更是促成物流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未來預計在2023年全球物流業產值將成長到15.5兆美金。也許物流+區塊鏈會是好生意?供應鏈與物流雖然整體產業錯綜復雜且進入門坎高,似乎是有錢大爺用力砸才能實現的夢想,但怎么看似乎都比造夢炒幣來的實際,也許最后我們可以再看看麥當勞叔叔的金拱門供應鏈故事:剛需、連續性及可持續性,是否有甚么能先行切入占得先機的地方幫助古老的侏羅紀產業升級。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245瀏覽量
392482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5567瀏覽量
108367
原文標題:當物流與全球供應鏈遇上區塊鏈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12345,微信公眾號:物聯之家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物聯網的應用范圍有哪些?
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物聯網擴張下 SMA 接口尺寸的未來藍圖

物聯網工程師為什么要學Linux?
未來已來!Balena OS,物聯網開發的“核武器”?

評論